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_四项基本原则论文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_四项基本原则论文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毫不动摇论文,纲领论文,党的基本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同时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深刻认识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于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有重大意义。

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要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理清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关系。

1、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在党的十三大首次作了完整的表述,党的十四大报告又再一次重申,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这一概括,抓住了这条基本路线的实质,集中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在党的这条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也离不开“一个中心”,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也是这一理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首先,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化。它既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又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行动方针和基本原则。其次,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都可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找到根据。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所规定的;坚持改革开放,是由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所要求的。所以,我们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就一定要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党的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不仅需要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而且还需要一个包括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在内的行动纲领。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适应,在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党还确定了一整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对于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作了具体阐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依据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还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这里,江泽民同志第一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

党的这个基本纲领表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任何社会里都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3—664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形成,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所以,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搞好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指出和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和实现这一总任务需要坚持的总的原则和方针。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还要将总任务和总的原则及方针加以展开,使之具体化,便于掌握和操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相对具体的原则和方针。其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党的十三大报告等一系列党的重要文献中,又对有关的原则和方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依据这些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一方面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阐明了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构成的基本纲领。因此,可以说,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展开。有了这个基本纲领,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就更清楚、更深刻了,在实际工作中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可供遵循的规范和准则,这对于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要深刻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性

要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弄清楚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制定的客观依据,深刻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科学性、正确性和不可动摇性。

1、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制定有充分的根据, 因而是科学的、正确的

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是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和当今时代的集中体现,因而是科学的、正确的。

其次,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制定是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客观依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十分注重对基本国情的分析,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重新强调了这个问题。因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地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深刻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科学性、正确性。

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就是建立在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只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改革开放;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党的基本路线才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如果脱离了国情,党的基本路线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长期性,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这样的转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而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只要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就不能变。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党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出发点。例如,既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总的水平比较低,发展又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的结构,这就决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只能是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来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所确定的基本目标和所采取的基本政策,也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正因为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制定有客观依据,因而是科学的、正确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2、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经过实践检验,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不仅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而且经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邓小平同志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1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使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了新的考验,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历史新阶段,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出现新的局面,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香港的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欣欣向荣,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完全正确的,是顺乎民意,深入人心的。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不动摇, 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想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必须有一条正确的路线,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还必须贯彻始终,不能动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国际国内风险,除非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否则就不要改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有过制定了正确路线而后又背离了的严重教训。1956年党的八大曾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社会矛盾,制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路线。但后来由于没有正确对待当时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从而背离了这条正确路线,结果使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推迟了二十年,耽误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机遇,进一步扩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也遇到过不少国内外的风波,但我们党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应变,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不动摇,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三、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党的基本纲领是一个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纲领。要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1、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首先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党的基本路线的重点和中心点是经济建设,抓住了这个中心,就是抓住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和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它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冲击这个中心。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能显示出来,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近二十年来,尽管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东欧和苏联相继发生剧变,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际风云变幻,但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这个中心不放,从而使我们国家出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

那么,怎样才能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扭着不放呢?首先是要统一认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有任何怀疑和动摇。既不能因为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而有所懈怠,也不能因为出现某些突发事件而有所转移。要像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全党同志必须贯彻始终地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其次,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搞好经济建设的责任感。经济建设不仅仅是经济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任务。因此,各部门、各行各业,都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冲击和削弱这个中心。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三,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邓小平同志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 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当前国内外形势有利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从国际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结束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使我们有可能争取到一个较长和平环境;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大大地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总之,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极为有利,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精力和智慧,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争取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为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2、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必须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决不能忽视或动摇“两个基本点”;我们强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也决不能代替或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围绕着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可靠的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也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我们从事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提供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方向、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优越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而保证改革开放健康顺利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当前,党中央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的迫切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而恰恰是要用四项基本原则来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三位一体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只有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把经济建设同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才能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必须排除干扰,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告诫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头脑,克服各种干扰。”这是我们党反对错误倾向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过程中,我们既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指的是政治倾向问题。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甚至制造动乱。“左”的表现主要是教条式地对待四项基本原则,把它看成凝固不变的东西到处套用,否定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右和“左”的危害性是一样的,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当前反错误倾向的重点,主要是防止“左”,反对僵化、保守。这是因为“左”的积习很深,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僵化的模式,而且在人们头脑中也形成了许多僵化的观念,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人们容易用旧的理论和观念去看待和评价,甚至由于对改革开放的怀疑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左”的积习与改革开放是不相容的,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种严重干扰。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左”的僵化思想,仍然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在防止“左”的错误是主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警惕右。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资产阶级自由化苗头出现时,就要警觉,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才搞了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1页)这是总结历史上反倾向斗争的经验而提出来的, 今天仍然需要注意。当前我们提出警惕右和防止“左”的问题,是要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搞上去。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具体工作中的不同意见,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上的“左”和右,因为这样会不利于稳定团结。

4、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的建立并服务于经济基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我们党历来主张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顾此失彼。这就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搞好作为物质文明基础的经济建设,而且要搞好政治建设和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社会主义就是空中楼阁;如果这个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的根基就不牢固,就有倾覆的危险。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单有基础,还不能构成社会主义大厦。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新型的民主政治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有机统一的社会形态。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诉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改革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搞好法制和廉政建设。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必须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发展与改革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只有发展才能为改革提出新的要求。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之所以要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一切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同时,发展还为改革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要求,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另一方面,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发展。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不是完全相适应而没有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不相适应的环节,如果对这些环节不进行改革,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实行改革,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二十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推行,我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实践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发展、改革与稳定也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发展、改革是稳定的基础。只有经过改革,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取得群众的拥护,为稳定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和保证。邓小平认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中国要改革,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对于发展和改革,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改革搞不好,发展更谈不上,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丢掉。

维护稳定,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发展、改革,在发展、改革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同时,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促进安定团结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分裂活动。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顺各种关系,特别是要反腐倡廉,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6、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对于维护稳定局面,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他提出的关于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思想,关于加强军队教育、训练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思想,关于恢复和发展军队优良传统的思想,关于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思想,关于加强军事院校建设的思想等一整套军队建设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新的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积极推进军队的建设和改革,把我军建设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部队,使之成为维护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安定团结的钢铁长城。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_四项基本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