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我国的采矿经营模式,露天采矿生产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产组织管理,以此来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组织模式上,打破以产量为核心的标准,建立围绕生产计划的生产组织体系和考核控制体系。
关键词:露天煤矿;组织模式;生产模式;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电,煤等领域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集中精力开发高工艺的煤矿采集技术,采取工程承包制的经营模式,在世界上有了第一批的大规模的露天煤矿,技术上领先于世界的总体水平,推动着我国的建设和发展。露天煤矿的产值在2010年高达全国总产量的10%,以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5%。结合国家颁布的“十二五”政策,未来露天煤矿在过国民经济中占有更大的比例,为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着坚实的后盾。本文将从露天煤矿的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上进行浅要的分析和研究。
1露天煤矿的生产特点
1.1生产不具有严格的封闭性
露天煤矿不同于传统的地下煤矿,初始的煤矿组成成分包括煤炭表面的表土及岩层,需要将这些杂质去掉,运输到相应的土场等场所,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品。所以露天煤矿的而生产过程中要始终是开放性的,无法为避免外界干扰而封闭工作场所,也很难做到工厂化的生产模式。
1.2生产的连续性不强
一般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将原始煤矿表面的表土去掉,穿孔爆破,剥掉岩层,然后进行煤炭的开发,最后的工作要进行疏干和排水等辅助环节。将露天煤矿的采集和开发的环节单独隔离开来研究,每一项工作环节都可以脱离其他几个工作环节单独进行,具有封闭性,但生产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流程,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将直接的影响到下一个工作环节,所以在当前的露天煤矿生产中,由于施工的场地大,每个环节的施工中不能进行及时的对接和沟通交流,在生产中很难严格的按照计划上对每一步进行标准化生产。
1.3生产具有很大的变动性
露天煤矿的采集生产是一个室外的操作流程,因此就必须将天气因素考虑进去。不同的季节,气候对生产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所以总体来看露天煤矿的采集生产时一个被动的生产过程,工作地点和施工环境不定期的发生改变随着带来的排土场的选择更换,道路的频繁交替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的进程。其次,在露天煤矿的生产中,运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设计到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分别为皮带运输和卡车运输。皮带运输会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地移动,后者会跟随系统而发挥自己的机动性。[1]
1.4生产设备单套,大型且昂贵
破碎站、运输卡车、采掘铲车等为露天煤矿生产中的主要涉及机械,在生产线中海域很多单套的大型设备,且都价值不菲。个别操作设备甚至价值过亿,基于露天煤矿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仪器的专业性能强,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2露天煤矿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生产组织模式的改革建议
2.1生产计划的管理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非一线的生产单位来对一线生产单位的生产进行调控,分别是技术部门和生产计划部门。前者主要是负责企业的生产技术,主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对新型产品进行推广,而后者主要是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监督工作的进程,对企业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的核实。而在现阶段的调研中发现,在露天煤矿的生产中,技术部门并没有如愿的发挥它的工作职能,现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内部的职责分配不清,人员少,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计划的分解,出现这种情况这要是由于生产技术部门究其根本就是提供恒产技术的部门,露天煤矿的成产环节简单,而结合现在的高科技,仪器也都趋于现代化,操作成熟。生产技术部门几乎无需提供新型技术,长期以来,生产技术人员也就无法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一线的生产单位是主要负责工作进行的一方,对工作的操作详情和现场的施工环境远比技术比么要了解的多。所以针对工作中的一些短期的计划,一线的生产单位明显更有发言权,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问题,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矛盾不断累积。[2]
2.2绩效考核方面
了露天煤矿的工作主要环节就是生产过程,以产量为核心指标进行的一系列生产组织,绩效考核和控制是施工单位主要考虑的问题。露天煤矿以年,季,月,周的表土,岩层的开发量,爆破量和运输量为参考指标,来计划生产的计划,同时还要考核各个生产单位的的生产标准。须注意的是,辅助性的单位也要保障产量的完成指标上的工作量,进行效绩评价。但在以产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设备管理,疏干排水等部门的工作效益无法直接的反应工作产量,而生产部门对产量的高要求会让这类部门感到束缚,因此生产部门和辅佐部门职能部门的矛盾在不断积累,其次产量同时还受工作质量和工作的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在把产量视为很工作的前提下,其他两者因素在无法满足的前提下必然会被忽略。因此生产部门常出现多采集,少采集,选择性采集个漏采等情况。从而使整个工作都出现状况。以产量为核心的工作指标会让整体工作失去重心,个别部门抓住漏铜谋取利益,逃避责任,积累矛盾。[3]
2.3科学计划生产内容和制定流程
目前我国的生产计划主要是产量计划和采拓计划。生产计划是在生产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科学性的制定。其中有:工艺计划;采掘计划;穿爆破工作的计划;运输计划;配套设备计划;排土疏干排水计划等等。对于每一个计划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指标并严格完成。
2.4调整现有考核指标体系
产量指标贯穿于生产流程里,生产技术的完成以为着完成产量指标,但这并不能说生产计划圆满完成。面对当前的以产量为核心的生产计划和组织模式要进行适当的改正。将生产计划的现场完成情况作为工作核心重新制定组织模式。要保证整个工作环节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能达到工作指标,重视每一个分环节,严格落实新的组织生产模式,各个部门间相互沟通,使考核比重至少比重占60%以上。保障生产环节中的任何环节被重视。打破员工心中传统的以产量为生产核心的想法,转移工作的重心来却确保产品的高质量。
2.5实施企业ERP系统,提升物资供应,降低供应风险
在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交换的成本降低,为整体的工作节省了人力资源和资金以及时间,减少了产品生产等待时间和库存时间。当信息技术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时,能够有效的提取各个领取设计的主要信息并将它们结合起来。这样的信息累计过程,能够衍生出新的富有价值的信息。企业通过实施ERP,能够实现库存的统一调剂使用配送和补货从而能间接性的降低供应商的成本。通过实施ERP,可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进行有选择性的对比,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筛选,选取最优的。建立供应商和ERP系统的对接,供应商能够随时的准确了解库存情况和使用情况,能够及时的完成后续的供给工作。同时要考虑供应商和市场以及运营者间的整体利益情况,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各部门的风险,设计安排要合理,完善相关的约束手段和一些鼓励政策,要做到损失最小化而生产效益最大化。[4]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煤矿业的不断发展,露天采矿技术越来越被重视,有着较为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施工部门将产量作为核心指标开展工作,致使露天煤矿的管理方面薄弱,现已严重地束缚着煤矿业的发展。综合国情,露天煤矿的生产中的管理模式应先改善生产经营模式入手,继而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本文就着煤矿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生产组织系统,转移工作核心,来面对当前我国的露天煤矿的生产开采情况,实现过程中的开采最大化,来满足我国的能源供给。
参考文献:
[1]桑玲,王小刚,煤炭企业井口超市物资供应模式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11).
[2]宋效红、基于“库存风险--库存价值”模型的煤炭企业采购物资分类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9(2):54-56.
[3]唐雪梅,赖胜强.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的经济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105-108.
[4]罗珉,企业内部市场:理论、要素与变革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59-68.
论文作者:石亚康,王德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煤矿论文; 露天论文; 工作论文; 计划论文; 环节论文; 部门论文; 产量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