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创伤评估报告_心理创伤论文

四川地震灾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创伤评估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伤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评估报告论文,灾后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R395

1 引言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四川师范大学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专家一起于2008年6月25日起至8月10日,在四川开展了五期“四川省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康复国家级培训”。四川师范大学在此基础上又另外作了两期培训。来自39个重灾区(其中10个极重灾区)的超过1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本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培训班灾区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四川地震灾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创伤情况(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调查资料。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如地震、火灾、暴力袭击、强奸、虐待、绑架、重大交通事故等,导致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颜志伟,2008.4)。

1980年美国疾病与统计分类手册(DSM-III)把创伤后应激障碍正式列为焦虑症中的一个类型(David,Barlow & Durand,2006)。PTSD的症状主要有:1)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闪回”;2)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出现退缩症状,如与他人疏远,感情淡漠等表现;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常伴有神经兴奋、对细小的事情和灾难相关的事件过分敏感等。

PTSD症状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甚至半年以后发生,也有少数人在一年以后发生症状。

2 研究方法与程序

调查对象为参加上述培训班的四川地震灾区教师,共发放问卷651份,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样本分布具体情况见表1。

调查问卷为事件冲击量表(ISE-R)。ISR-R是一个对被试的特殊生活事件的灾难性体验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自陈式问卷,用来测定过去七天里个体PTSD症状水平(Horowitz等,1979;Corcoran & Fischer,1994)。这次使用问卷是Weiss和Marmar1997年的修订版,共22个题目,分为侵袭性症状,回避症状,高唤醒症状三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点记分,总分9~25分为轻度影响,26~43分为中度影响,44分及以上为重度影响。Weiss和Marmar(1997)报告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高(α系数从0.87到0.92)(中国心理网心理测评中心)。本研究测定的三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2、0.81、0.82。

为调查相关联的生活事件,问卷调查还增计了6个附加问题,分别询问教师在事件中感到内疚的程度、心情压抑的程度、在事件中对人的表现失望的程度、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程度、感到生命没意义的程度及对自己是否有信心等。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结果

563名教师中有189人受轻度影响,为总数33.6%;受中度影响的教师有269人,占总数47.8%;105名教师受到重度影响,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8.7%,按受灾程度考察;极重灾区教师受到影响较重灾区更甚,统计显著,如表2所示。

按性别考察,男教师(平均分为30.7)与女教师(平均分为32.2)受到事件的冲击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按年龄考察,35岁以下组的教师受到影响最严重(平均分35.91),其次为35~50岁组教师(平均分28.76),再次为50岁以上组(22.19),F检验显示差异显著。

3.2 附加题分析

因地震而“感到内疚”的教师人数为180人,较少出现内疚者为383人。前者的ISE-R得分(38.1)显著高于后者(28.3),显示受到地震创伤影响的教师更容易感到内疚与不安。

因地震而“感到心情压抑”的教师人数为215人,较少出现压抑者为348人。前者的ISE-R得分(40.5)显著高于后者(25.9),显示受到地震创伤影响的教师更容易感到心情压抑,没有快乐感。

因地震而对他人“感到失望”的教师人数为223人,较少感到失望为340人。前者的ISE-R得分(36.1)显著高于后者(28.4),显示受到地震创伤影响的教师更容易感到失望无助。

因地震而“感到很好的社会支持”的教师人数为482人,较少有此感受者为81人。两者的ISE-R得分(31.6和30.6)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受到创伤影响严重的程度对所感受到得社会支持没有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个人的反应。

因地震而对“感到生命失去意义”的教师人数为158人,较少感到无意义者为405人。前者的ISE-R得分(39.7)显著高于后者(28.3),显示受到地震创伤影响的教师更容易感到生命意义的丧失,产生生命无意义感。

因地震而对未来“感到无信心”的教师人数为111人,较少感到无信心者为452人。前者的ISE-R得分(42.7)显著高于后者(28.7),显示在地震中受到巨大影响和冲击的教师比那些受到影响和冲击较小的教师更易对未来丧失信心。

4 讨论

调查表明,汶川大地震后,教师在心理上受到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很大;极重灾区的教师尤其如此。教师的心理状态对灾后学生的心理康复有极大的影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康复最重要,最积极的资源,因此,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康复,这是灾后精神重建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从统计数据看,男女教师受到地震冲击而导致的PTSD症状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女教师的求助愿望明显高于男教师。女教师情感化特征明显,更喜欢通过交往,倾诉,向专家求助等行为来使自己得到解脱,这就减少了她们的心理创伤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相反,男教师较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反应,他们不自觉地把求助行为看成是“软弱”的表现。这是在应激性事件发生以后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越年轻的教师受到事件冲击的程度越高。可能原因有:1)年轻教师的事业和生活刚刚起步,他们对未来的期待较多,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危机事件中更多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从而体验到更深的创伤反应。2)年轻教师收入相对较低,积蓄不足,他们的经济压力也比年龄长的教师大一些。这意味着他们面临的“丧失”程度更高。咨询和访谈结果也显示青年教师的创伤体验相对年长教师更高,财产等的损失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大。

研究结果还显示,内疚,对他失望,压抑,无生命意义感和对未来无信心的得分较高的教师表现更多地PTSD症状,但感觉到的社会支持程度高低似与教师的PTSD症状没有正相关。这提示,PTSD与个人心理因素和创伤易感性有更多的关联。

5 结论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有18.7%的教师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相关症状;47.8%的教师受到了明显的事件冲击影响;极重灾区的教师受到的影响显著高于重灾区的教师;青年教师受到事件冲击和影响的程度更高。对年轻教师的心理创伤应有更多的关注;地震应激事件造成的创伤使部分教师出现许多负性心理体验,如内疚、压抑、失去信心、感到无意义等。地震灾区中小教师的心理康复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收稿日期:2008-11-15

标签:;  ;  

四川地震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创伤评估报告_心理创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