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特征、异化与消解
谢珊珊1,马鸿韬1,李 娜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2.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271000)
摘 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场域,开创了瑜伽体育文化交流的空间。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特征、异化与消解。研究表明,瑜伽体育文化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呈现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途径圈群化、传播受众互动化、传播效果裂变化的特征。瑜伽体育文化传播异化体现在:传播目的的内在诉求异化,传播内容的人文精神缺失,传播形式的“标题党”现象横生。建议:建立把关人机制,规范传播内容;增强主流媒体发声,世俗化瑜伽文化内涵;发挥“意见领袖”引导和大众监督的力量;融合传播资源,开拓传播范式。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特征;异化;消解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动科学技术以推陈出新的形式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以微博、微信、Facebook、直播、短视频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让人们体会到了无“网”不在、无“微”不至。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社会传统的空间话语结构,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平等的话语平台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瑜伽作为发源于印度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但是相比较于欧美国家,瑜伽运动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国本土化的瑜伽体育文化沉淀不足,受众单一,呈现“小众”参与的态势。然而瑜伽运动却在我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政策方针的倡导下,促进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满足大众体育运动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增强社会民众对瑜伽体育文化的认知是社会所趋、时代所趋。那么,如何创新瑜伽体育文化传播范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思路。我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较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受众群体、更强的扩散力、更广的共享力,这些特征为我国瑜伽体育文化传播开创了新渠道和新范式。
1 自媒体及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特征
1.1 自媒体及其传播载体
自媒体(we media)概念的使用迄今只有十余年,最初是由美国专栏作家丹·吉摩尔提出,由美国新闻学会的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里完善,最终形成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的自媒体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运用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也就是说自媒体是指由个性化、自主化、平民化的传播者,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向特定的个人或者不确定的多数人传递规范化或者非规范化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有别于传统的依赖于主流媒体或专业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普通民众自我掌控的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由点及面的旧格局,呈现出点对点的传播新模式。
当下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主流载体主要是微博、微信。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传统博客的衍生品,相比较传统博客,微博关于信息的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2019年5月23日,新浪微博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微博月活跃用户已经增至4.65亿,活跃用户数较2018年同期净增约5 400万,成为全球第7家活跃用户规模突破4亿的社交产品[2]。“瑜伽网”“Tiffany的瑜伽世界”“每日瑜伽”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传播瑜伽体育文化的微博用户。这些微博用户以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形式向大众传播瑜伽体育文化。除了微博之外,微信也是自媒体时代传播瑜伽体育文化不容小觑的力量。微信是依托智能手机的通信方式,能快速发送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数字格式信息,是从有线通信到移动通信的又一类自媒体应用形式[3]。2019年5月16日,腾讯官方发布最新的2019第一季度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国微信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1.12亿,同比增长6.9%,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媒体软件[4]。“瑜伽大咖”“瑜伽的事”“随心瑜”等都是关于传播瑜伽体育文化比较热门的公众号。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热爱瑜伽的大众群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分享瑜伽体育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参与到瑜伽运动中来。自媒体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瑜伽体育健康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有助于丰富全民健身文化,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1.2 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特征
在传播学领域,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传播特征的研究一直聚焦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两级传播模式、施拉姆模式。不管哪种模式,探讨的核心主题都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在自媒体场域中,拉斯韦尔“5W”模式依旧是研究、探讨自媒体传播特征的核心框架[5]。本研究基于“5W”,从传播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要素来探讨自媒体视阈下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特征。
1.2.1 传播主体草根化 自媒体传播主体与大众传统媒介主体的专业化、组织化、机构化不同,自媒体的信息采集者、编辑者和传播者多是没有经过新闻与传播专业训练的普通大众。自媒体的“参与者是以个人而非隶属于某一个组织的身份参与信息传播,并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随时转换传受角色,传播的信息不经过媒体组织这一传统的新闻传播中间人过滤就能直接到达大众”[6]。自媒体时代,观察当下我国关于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普通大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媒体传播时代大环境下,瑜伽体育文化传播主体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以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的形式向外界传递关于瑜伽多种类型的新闻或信息。不管是社会精英、瑜伽经营者、瑜伽教练还是瑜伽业余爱好者等都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瑜伽锻炼所获得的认知或经历,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
1.2.2 传播内容碎片化 在传播学领域,碎片化主要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和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7]。自媒体时代也是全民“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内容推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自媒体时代传播内容呈现的“碎片化”特征则是由媒介工具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所决定的。自媒体时代常用的媒介工具微博、微信、短视频等都是指尖传播,虽然呈现快易广的特征,但是由于这些工具对传播内容符号的限制(包括文字字数的限制、图片的限制、视频时长的限制),造成传播主体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切割处理,最终造成传播内容的不完整性和碎片化。由前述可知,瑜伽体育文化传播主体呈现草根化的特征,由于瑜伽“使用者”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不同,所以他们在自媒体平台所传播的瑜伽内容所指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性。纵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关于瑜伽内容的传播,大多是运用零散的文字、简短的视频来传递瑜伽体育文化信息。这种碎片化的内容传播特征虽然能比传统大众媒介或者网络接收发送更多的瑜伽体育文化相关信息,但是也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误读。
当磨料流量不断增加,进入沙管的水和磨粒增多,作用于线材表面的磨料颗粒相应增多,氧化皮和锈层受到的剪切碰撞作用增强,磨粒磨损加大,线材表面的去除效率增大;随着磨料流量逐渐增大,由于沙管的孔径太小,大量的水和磨料不仅降低了射流的速度,而且阻碍高压水喷射出来,导致射流压力降低,流量减少,从而导致磨粒相互间的剪切碰撞作用减弱,磨损减轻,使得磨粒作用于线材表面的能量降低,对锈层的去除效率也降低。同时,流量的增加导致部分磨粒反弹,使得流量无法对线材表面产生冲蚀作用,对线材表面的去除效率明显减小。
1.2.4 传播受众互动化 受众也叫“受传者”、传播对象,多用于大众传播情境下,是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传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它决定着传播活动的方向和效果。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受众特征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视角。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互动是社会动力的来源,互动能产生情感能量,而这种情感能量的形成过程就是互动关系经由共同的关注焦点,如大众都普遍关注每年6月21日的“国际瑜伽日”,在这一天不同社会阶层的瑜伽爱好者在自媒体平台上,跨越“时空差”,共同经历瑜伽体育文化“共享情感”和“集体狂欢”等一系列互动之后,最终形成与瑜伽体育文化相关的情感能量的聚集。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自媒体实现了瑜伽体育文化受众在社会互动交往中情感力量的延伸和身心健康的提升。不管是一般受众还是专门的瑜伽受众,他们分享瑜伽体育文化信息不仅仅是“刷”存在感,标榜身份价值的行为,更是一种通过自媒体平台与社会互动,“投入情感,渴望回报”的市场行为。
1.2.3 传播途径圈群化 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之前,传统大众媒介作为信息符号传播的重要载体,限制了传播信息的流通和发酵,呈现出一点对多面的特征,如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但是纵观当下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却呈现出圈群化的特征。网络圈群是伴随着自媒体社交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现象,即信息在自媒体中,以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形式通过交际圈群,以点对点或者点对群的网状模式进行传播。王阳[8]根据组建基础,将网络社群分为关系型圈群、兴趣型圈群、地理位置型圈群和临时事务型圈群。反观瑜伽体育文化的自媒体传播途径,在微博自媒体平台,瑜伽微博用户通过增删“粉丝”来构建自己的圈群,瑜伽用户发布的相关信息首先会在自己构建的圈群里发布和分享,这种关系网就属于王阳阐述的关系型圈群。在微信自媒体平台中,朋友圈是在微信上建立的一个虚拟社区,瑜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或者转发分享与瑜伽体育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和短视频,这种也属于关系型圈群;而在微信中,瑜伽爱好者建立的各种瑜伽交流、学习、练习群则属于兴趣型圈群或者临时事务型圈群。
前盾脱困施工从中间向两边进行,在原塌腔拱部防护下按设计断面安装拱顶拱架后,采用方木临时支撑在盾壳上,见图6,然后分左右开挖拱脚,并及时进行支护。
传播形式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内容只有依附在形式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地契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在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诸多不同层次的传播主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尤其注重“标新立异”,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也难逃“标题党”的魔掌。所谓“标题党”现象指的是部分自媒体人受商业经济、个人偏好、追求高点击率等因素的影响而违背信息传播真实性的原则制造、传播低俗化、媚俗化、过度娱乐化的新闻标题[9]。标题标新立异没有错,是创新的体现;但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或者违背社会道德标准的“标新”和“立异”就会使大众对瑜伽体育文化产生误读,不利于瑜伽运动在我国的规范发展。如当下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人们都可以申请,人人都可以成为“微主”,自由发布信息和主观言论。笔者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里点击公众号,输入“瑜伽”两字,屏幕出现的与瑜伽相关的公众号多达上万个,查阅这些公众号所推送的与瑜伽相关的标题内容缺乏文化意蕴,传播的瑜伽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更值得考证。很多标题为了吸引眼球,肆意夸大瑜伽的功能,如某某一个热门的瑜伽公众号,每篇与瑜伽相关的推送文章的点击量都过万,这个自媒体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很多都是类似于“想要翘臀和美背,这8个瑜伽体式就够了”“坚持这个瑜伽体式30秒,一星期,四肢都瘦了,小腹又紧致了”等等这种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博取关注,夸大了瑜伽的功能,把瑜伽异化成“无所不能”的运动,这种“标题党”现象完全背离了瑜伽在我国传播与发展的初衷。自媒体时代下,为了自身主观利益,过于媚俗化、娱乐化的“标题党”传播形式不仅误导瑜伽受众,使其有可能造成瑜伽运动损伤,不利于大众的科学健身,更不利于瑜伽运动在我国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瑜伽体育文化在我国的科学传播,“自媒体下的生存”俨然已经成为在全民健身浪潮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首先,自媒体技术在瑜伽运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技术何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沃尔特·李普曼从纷繁多杂的媒体现象中透析得出其原理:环境信息化、信息环境化——媒介技术是“人的延伸”[10]。媒介技术不仅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而且制约人的行为,从而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其次,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的科学规范发展又要意识到媒介技术的本质特性——工具性。技术中性理论认为,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没有所谓的善恶也不承担所谓的道德评判,它虽然为人类的行为提供新的可能,但是这个“新的可能”会对这个客观世界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所以,关于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实践主体应该在科学认知自媒体技术的中性和工具性特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消解瑜伽传播的异化问题。
2 自媒体时代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异化
2.1 传播目的:内在诉求异化
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说过:“一个目的如不是特定的目的,就不成为其目的。”瑜伽传播的目的主要是人们在进行瑜伽活动之前设计或规定它要实现的结果或者是要达到的标准。瑜伽传播目的是瑜伽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瑜伽目的的设定牵引着瑜伽内容、瑜伽计划、瑜伽过程及瑜伽结果等各个方面。理论上,自媒体视域下各个主体参与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一致和统一的,都是在科学和健康的理念下传播瑜伽体育文化。但是由于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目的是主体对于瑜伽这种社会活动预期的价值取向,所以不同的主体代表各自对瑜伽结果的不同预期。但是,这些不同主体对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很多时候掺杂了个人主观意识和情感色彩,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对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各有偏向和侧重,这是导致瑜伽体育文化传播产生异化的根本动因。从理论回到现实,自媒体时代,部分不同类型的主体基于自身的目的和意图对瑜伽进行了异化传播,如2019年6月份在无锡举行的国际瑜伽节主办方为了“显示”自己瑜伽活动组织的权威性,吸引更多大众参与,自作主张加上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然而事实上,此单位并未主办此次瑜伽体育文化交流活动,针对此次事件的异化失真传播,我国健身瑜伽指导委员会在它的微信公众号“中国瑜伽官网”进行了声明。瑜伽的热潮带动了瑜伽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的大小型瑜伽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在自媒体平台上宣传自己是所谓的xx国际瑜伽培训机构、xx亚洲瑜伽教练班;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或者亚洲,也未得到国际或亚洲的认可[16]”。还有众多参与瑜伽锻炼的普通大众,其参与锻炼并不是为了获取身心健康或者认同瑜伽体育文化价值,而是处于“从众心理”的心态,利用所谓时尚、高雅的瑜伽运动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炫耀自己的身材等异化的目的。比如,时下流行的大众在自媒体平台“晒炫”的“瑜伽维密瘦身”“瑜伽反手摸肚脐”“瑜伽A4纸腰”等等。原本瑜伽是一项修身养性、调理身心的养生运动,但是却由于自媒体时代个人主义、商业利益盛行,诸多大众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诉求,导致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从根源上异化,阻碍了瑜伽在我国的健康规范发展。
2.2 传播内容:人文精神缺失
郑英龙(1974-),男,浙江温州人,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国学者波特兰·杜林认为:“体育精神是体育的基础,也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基础。”瑜伽作为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广泛传播,其本身所传递的修身养心的健康文化理念是保证瑜伽能够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从自媒体视角审视瑜伽运动在我国掀起的热潮来看,一些追逐经济利益的自媒体人为了迎合大众娱乐化的需求,经常将瑜伽与“清凉”“性感身材”等捆绑在一起博人眼球,以此获取大量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大众提起瑜伽健身运动不会更多地探讨它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诸多益处,而是更多讨论一些媚俗、低俗的失真信息。如2018年3月在诸多自媒体平台(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流传的“瑜伽源于性游戏”“瑜伽坑害论”[15]等不实信息,让部分大众对瑜伽的认知走入歧途。这种为了博人眼球而流传的不实言论受到我国健身瑜伽指导委员会组长石鉴月引经据典地抨击,并得到各大自媒体人的转载和评论。纵观当下自媒体平台关于瑜伽信息的传播现状来看,现在瑜伽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定位处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这是由于瑜伽文化内涵的特殊性使其在我国传播的人文精神缺失,没有顶层规划的瑜伽体育文化被充满功利色彩的健身市场利用,传播内容已经渐渐丢失了能保证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人文价值,反而使经济价值处于至上的位置。在人人都是媒体人的时代,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在传播瑜伽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挂着瑜伽的名字来传播与瑜伽体育文化无关的内容。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主观化、随意化、功利化,瑜伽受众运用自媒体媒介,牺牲自己传播行为的客观性或者触及道德底线而仅仅是为了自我所谓的关注度和点击率。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瑜伽体育文化传播内容产生异化,甚至会产生“负导效应”。瑜伽体育文化内容传播的最终目的应该秉持服务大众身心健康的宗旨,呈现“身心合一”运动之美的体育文化精神。
2.3 传播形式:“标题党”现象横生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会计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而会计学本科生培养模式必须紧跟人工智能的历史潮流改变。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了在此影响下现有的会计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3 自媒体下瑜伽体育文化传播异化的消解
1.2.5 传播效果裂变化 “裂变”一词多指“核裂变”,形容一个重原子的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较轻原子核,相伴释放巨大能量,传递时能量不断增加的过程。自媒体场域中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则带有明显的“裂变式”传播特征。在自媒体场域中的媒介工具依托超链接的数字化网络技术平台,挖掘受众对瑜伽体育文化信息的“可获取性”,打破传统大众媒介对瑜伽体育文化“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特点,呈现出核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当下自媒体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与瑜伽相关的媒体人,每个人既是瑜伽体育文化信息的制造者,也是瑜伽体育文化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无形中打造了瑜伽信息传播的通道,使瑜伽体育文化在我国缺乏宏观监控的条件下,在自媒体时代构建了一个“病毒式”点对面的信息传播场域,信息经过自媒体特有的转发、点评、分享等功能最终达到裂变式增殖的传播效果。
3.1 建立把关人机制,规范传播内容
在缺乏把关人的信息自由传播时代,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及社会功能有先天的缺陷,没有“把关人”过滤的大量信息中充斥着虚假和失真。尤其是瑜伽这种本身带有宗教色彩的异域文化形态要在中国健康科学传播,一定得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赋予它本土化的文化内涵。对于瑜伽体育文化在自媒体时代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失真、传播内容极端化等问题,美国新闻界评论家李普曼说“舆论是可以引导和控制的”[11]。1)在顶层设计层面,相关主管部门要对瑜伽文化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传播、怎么传播、传播渠道等关键性问题要立足我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格局做好宏观布局和文件指导,要对已经出现的瑜伽跨文化传播问题积极做出战略部署和文化治理工作,要着重明确瑜伽在我国发展的目的、内容、途径等关键问题。2)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以当下现存的瑜伽文化发展问题为着力点,做好“把关人”的工作,掌握瑜伽体育文化在我国传播的规律,把控瑜伽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异化因子进行科学分析,给大众展示真相,加强控制和引导。必要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实名制、封号等措施,加大对瑜伽相关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面对自媒体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科学性、真实性问题,组织层面要建立瑜伽行业自律机制,明确瑜伽行业标准,这样才能起到规范瑜伽健身市场的目的。
3.2 增强主流媒体发声,世俗化瑜伽文化内涵
主流媒体增强发声,在瑜伽文化理念上对其进行世俗化处理。世俗化是现代社会文化发生的一种潜移默化或者革命式的变化。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皮特·伯格(Peter Berger)指出“世俗化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摆脱宗教制度和宗教象征控制的过程”[12]。李旺华[13]深入印度本地考察得出,早期的瑜伽只是存在寺院或者偏远的村庄,修炼者也都是禁欲苦行的男性。印度传统瑜伽所注重的专注、静虑与苦行是印度各宗派与哲学用来作为修行实践的手段。但是瑜伽要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流媒体要增强自身话语权,在传播理念上对瑜伽文化进行世俗化处理和舆论引导,消解瑜伽文化异化,创新瑜伽健康文化内容,使其符合我国的国情、社情和人情,契合于“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的文化理念。在主流媒体现实行动中,要增强主流媒体发声。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由于瑜伽无人监管的“放养”状态所造成的多种异化现象,显然已经阻碍了瑜伽健身市场的有序发展,这就需要体育或者文化相关部门通过主流媒体增加发声的频率,对瑜伽体育文化舆论进行引导。在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自媒体时代,传统的以文件或者发布会等新闻发布形式已经显得“滞后”但是又举足轻重,无可替代。
1.2.1 对照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以常规宣教模式进行宣教,包括饮食、出入量、用药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等宣教内容。患者出院前,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及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并当面收回。
3.3 发挥“意见领袖”引导和大众监督的力量
“意见领袖”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拉斯菲尔德在创建的“二级传播”模式中提出来的。“意见领袖”在网络生态环境中传递信息、参与议题、倡议行动、缓和信息供求矛盾、实现信息传播异化治理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下,组建与瑜伽体育文化相关的智库团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瑜伽健康文化理论;建立瑜伽行业知名人士在网络上发布瑜伽正面信息;借助瑜伽社会组织的“民间”力量开展瑜伽体育文化舆论互动的实践。从普通大众层面出发,提高自媒体人,包括媒介专业从业人员、瑜伽教练员、瑜伽业余爱好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受众对瑜伽传播信息真假、好坏的辨识能力。在“全民健身”政策的引导下,发挥普通大众的力量,借助他们的声音和反馈监督瑜伽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规范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发挥瑜伽运动最大的功效,使其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服务。
3.4 融合传播资源,开拓传播范式
融合瑜伽体育文化传播资源,开拓传播范式指的是将目前的瑜伽体育文化传播主体、途径和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1+1>2的力量效应,防止瑜伽相关组织和个体脱节,出现各自为政的失范局面。不同的传播组织或者机构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点。整合瑜伽运动传播的各种途径和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瑜伽运动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体育的大环境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瑜伽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的快乐;而且资源的整合优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市场上与瑜伽相关的经济组织因为利益而产生恶性竞争,导致传播的瑜伽体育文化失真或者质量不高。因此,整合与瑜伽运动相关的资源,建立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组织或者机构,在现实中瑜伽相关组织负责人可以定期同新媒体记者就瑜伽运动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交流,对当下大众关注的与瑜伽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在报道中分享各地区、各类人群参与瑜伽的公益活动、赛事安排等,让瑜伽爱好者了解瑜伽在我国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也能够更好地学习瑜伽知识。同时根据瑜伽发展的市场特点和瑜伽受众的身心需求,积极创新瑜伽体育文化传播的形式。比如,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的“瑜伽之爱”年度庆典,在2018年创新了传播形式。这种瑜伽活动召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瑜伽老师、瑜伽馆主、瑜伽爱好者等,结合直播、短视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渠道,科学高效地推广瑜伽运动。
4 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人们话语表达的形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瑜伽体育文化信息符号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传统刻板的传播模式在包容、开放的自媒体场域中必须进行重构,才能使瑜伽运动的价值和功能在新媒体时代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但是由于自媒体的开发化、平民化、随意化等特征让瑜伽体育文化的传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大众参与瑜伽锻炼动机异化,损害大众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瑜伽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立把关人机制,规范传播内容;世俗文化内涵,提高传播品质;融合传播资源,开拓传播形式等多种消解瑜伽传播异化的措施并肩实施,推动我国瑜伽体育文化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传播与发展,并最终发挥瑜伽健身运动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中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5):135-137.
[2]微博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EB/OL].[2019-05-23].http://www.chaicp.com/list/769.htm l.
[3]赵振祥.微博与微信:基于媒介融合的比较研究[J].编辑之友,2013(12):50-52.
[4]2019年一季度微信用户数量达11亿[EB/OL].[2019-05-15].http://www.chaicp.com/list/769.html.
[5]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6]申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7(9):42-46.
[7]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7(5):9-11.
[8]王阳,张攀.个体化存在与圈群化生活: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与圈群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2):83-88.
[9]冯博.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现象及其规避路径[J].传媒,2019(5):89-91.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1]王文晶,万晓红.微时代体育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成模式与应对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4):50-51.
[12]皮特·伯格.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3]李旺华.印度释达瑜伽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史,1993(3):49-51.
[14]胡正荣,周亭.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5]为瑜伽正名:驳斥“瑜伽起源于性游戏”论与“瑜伽坑害论”[EB/OL].(2018-04-10)[2019-03-28].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8/04/1016/206041174510.html.
[16]邢天鸽.参加瑜伽培训存在安全隐患吗?[N].科技日报,2017-01-21(004).
Yoga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We Media Era: Characteristics, Alienation and Dissolution
XIE Shanshan1,MA Hongtao1,LI Na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advent of we media era has broadened the field of yoga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d a space for yoga sports culture exchang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alien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yoga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the era of we medi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era of we media,the communication of yoga sports cultur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roots of communication subject,frag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clustering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interaction of communication audience and split change of communication effect.The communication alienation of yoga sports culture is embodied in the alienation of internal demands for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and the phenomenon of“titled party”in the form of communication.Suggestions:Establish a gatekeeper mechanism,standardize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enhance the voice of the mainstream media,secular Yoga cultural connot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opinion leaders”guidance and public supervision;integrat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and develop communication paradigm.
Key words :we media era;yoga sports culture;characteristics;alienation;dissolution
中图分类号: G80-0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60( 2019) 06-0069-06
DOI: 10.12163/j.ssu.2019.06.10
收稿日期: 2019-08-12;修回日期: 2019-10-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模式及实践研究”(19BTY036)。
作者简介: 谢珊珊(1988—),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瑜伽体育文化。
通信作者: 马鸿韬(1967—),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艺术学、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等,E-mail:mm9094@sina.com。
责任编辑:乔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