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庆新街道方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161
摘要:胆源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该病早期有血尿淀粉酶增高、低血钙、血TG增高、白细胞升高等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等检查,在西医系统处理基础上,发挥中药的消积导滞、泻痞除满的优势,患者病情好转快,症状减轻或消失迅速,从病因得以治疗,减少并发症及日后复发可能。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急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现代研究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发病机制是胆道结石移行排出过程中引起短暂的壶腹部梗阻,胆管高压,胆道感染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胆汁返流入胰管,导致胰管及胰泡破裂,胰液外渗,破坏了胰液正常防御机制的结果。解除梗阻、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症、代谢支持是治疗此病关键。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疏肝理气,清热通便的胰胆炎合剂,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降低血、尿淀粉酶,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治疗费用,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本文结合实际病历资料谈谈诊治体会。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0年4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1-69岁。症状: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起始于上腹部,出现早;恶心和呕吐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几乎在腹痛的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常为喷射状,内容有食物和胆汁,晚期出现肠麻痹,可呕吐出粪样物。腹胀是本病的常见症状。黄疸一般较轻,多为阻塞性,但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抑酸、抑酶、解痉,应用生长抑素、抑肽酶、阿托品等药物。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对症支持治疗。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胰胆炎合剂,1支/次,3次/d。采用疏肝理气,清热通便的中药辅佐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药制剂清胰汤由我院中药局提供。中药胃管注入,2次/d。脾胃湿热型病例证见脘腹胀痛拒按,恶心呕吐,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少虚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沉迟,治宜清热逐瘀。脉沉迟加川芎、葛根,或静滴参脉注射液。肝胆湿热见黄疸加茵陈、蒿本,或静滴茵栀黄注射液。湿热壅盛型病例证见脘腹胀满拒按,痛如刀割,身热口干尿黄便秘无虚恭,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治宜攻下逐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腹胀著加大黄、芒硝,少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或苍术,呕血黑便,血尿加白茅根、菖蒲。嗜睡、谵语脑病加僵蚕,静滴红花注射液或灯盏花素注射液。
1.3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5天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为痊愈;有效:7天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为显效;无效:>10天者为无效。
2.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入选的30例病例,临床治愈24例,有效治疗6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100%。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最多见的胰腺疾病,5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系胆道疾病引起,大多数为轻度和自限性的水肿性胰腺炎,若无重度胆道梗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加味大承气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降低血、尿淀粉酶,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治疗费用,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现代研究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发病机制是胆道结石移行排出过程中引起短暂的壶腹部梗阻,胆管高压,胆道感染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胆汁返流入胰管,导致胰管及胰泡破裂,胰液外渗,破坏了胰液正常防御机制的结果[2]。解除梗阻、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症、代谢支持是治疗此病的4大关键。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总属热毒内蕴、气滞血瘀,治疗当以通腑泄热、理气逐瘀为主。采用疏肝理气,清热通便的中药辅佐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既符合中医的治疗原则,又具有现代药理学基础。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胰腺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通腑泄热,近年研究表明,能减轻胆道及肠道的压力,消除肠道细菌生长繁殖裂解所产生的内毒素,使肠道内容物迅速排空,减少毒素吸收,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利于胆汁、胰液的排空。可抑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急性期蛋白分泌,从而减轻对细胞内炎性介质的激活,对多器官起保护作用。大黄对各种胰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明显保护肝损伤、利胆和松弛Oddi括约肌的作用,并能防止胰蛋白酶和乙醇诱发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且有广谱抗菌作用。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胁痛”、“黄疸”和“脾心痛”范畴,发病急、病情凶险,多由饮食不节、酗酒而引起;肝失疏泄而壅脾塞胃,或湿热相交壅结肝胆而成黄疸,病进正虚邪陷,脾失统血,则成气血败乱之厥脱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有血尿淀粉酶增高、低血钙、血TG增高、白细胞升高等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等检查,早期诊断分级,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以胰腺病变为主的治疗原则,我们在西医系统处理基础上,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予以泻热通腑行气疏郁法以消积导滞、泻痞除满,以清胰汤、胰胆炎合剂、膈下逐瘀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配合茵栀黄等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迅速改善,血尿淀粉酶、血钙、血TG等恢复正常或近正常范围时及时采取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冲洗引流腹腔,松解胆囊区黏连,切除胆囊、胆管炎、胆管梗阻者探查胆管引流,术后继续采取中西医结合恢复治疗,效果满意,从病因得以治疗,减少并发症及日后复发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2000年杭州会议).胃肠病学,2012,7(1):53-54.
[2]薛静,聂占国,张道理,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2(54):304-305.
论文作者:韩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胰腺炎论文; 胆道论文; 胰液论文; 症状论文; 淀粉酶论文; 胰腺论文; 黄疸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