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珍妮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411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8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41)与舒适护理组(n=41),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给药、生命体征检测等单一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性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前在焦虑与抑郁评分上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舒适护理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舒适护理组为97.6%(40/41),常规护理组为85.4%(35/41),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舒适性的护理模式既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nhnoidhemorrhage,SAH)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颅动脉瘤患者群体中,血压升高、用力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诱因,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达25%。为了提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存率,我院对于收治的此类患者采用舒适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为29~81岁,平均年龄为(66.7±8.1)岁,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出冷汗、面色苍白、颈项强直为主,均经MRI与CT诊断确诊。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8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41)与舒适护理组(n=4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MRI/CT诊断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护理结果产生干扰。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给药、生命体征检测等单一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性的护理模式:

第一,环境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帮助其安排好病房,将病房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定期帮助其更换被褥、衣物,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情[1]。对于病房器具,要严格进行消毒,把握好治疗时间,避免干扰其他患者的休息,定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把握好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

第二,并发症预防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存在头痛,护理人员需要予以其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入院后,保持绝对卧床时间4~6周,为了避免静脉回流,可根据情况将患者头部抬高15~20°,适当情况下可以为患者应用降压药、止痛片以及利尿剂。在饮食方面,对于清醒患者食用蛋白质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食物保持适宜的温度,控制好喂食速度,避免引起呛咳与窒息。对于吞咽困难者,予以胃管鼻饲,保证机体阴阳。对于便秘者,可以为其应用缓泻剂、石蜡油或者开塞露,调节好饮食,对于无法自主排尿者,可以采用物理热敷等导导尿法,必要情况下,可以为患者应用导尿管[2]。

第三,用药指导

本组患者均应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在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渗漏,记录24h液体出入量,降低低钠血症发生率,密切观察尿量变化,避免患者出现肾损伤。同时,叮嘱患者与家属禁止调整药物滴速,避免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并为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引导患者避免情绪波动、剧烈咳嗽、精神进展[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前在焦虑与抑郁评分上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舒适护理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舒适护理组为97.6%(40/41),常规护理组为85.4%(35/41),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危险性极大,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5%,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此类患者,不仅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还要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显示,对此类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以及焦虑和抑郁程度,优化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舒适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在应用该种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内心的需求,从多个角度开展护理工作,让患者的身心可以处于最理想的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4-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前在焦虑与抑郁评分上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舒适护理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舒适护理组为97.6%(40/41),常规护理组为85.4%(35/41),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舒适性的护理模式既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新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16):79-81.

[2] 唐简,周艳,彭忠田.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8(19):453-456.

[3] 叶秋云,陈友军,范凤玲.加强基础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21(16):772-773.

[4] Janneke M.de Man-van Ginkel,Thóra B.Hafsteinsdóttir,Eline Lindeman,Roelof G.A.Ettema,Diederick E.Grobbee,Marieke J.Schuurmans.In-Hospital Risk Prediction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J].Stroke.2013(9):34-35.

[5] 于雪清,李琪,王永花,史青.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06):190-192.

论文作者:杨珍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珍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