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嫦娥

(邵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和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96名,采用随机抽选发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48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管理,研究组48例新生儿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对两组新生儿在护理期间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过失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研究组新生儿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各项临床护理指标与家长满意度,并有效降低各类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避免医患纠纷,值得在新生儿科室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科室作为各级医疗系统中具有较高关注度的科室,其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与护理措施的实施质量都备受新生儿家属的关注,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提升在各个家庭中的关注程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在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措施中,护理重点主要在于对新生健康情况的护理,而忽略了对新生儿护理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的考量,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纠纷隐患,对此就需要对原有的护理思维进行转变,采用符合当下家长护理需求的新型护理模式对新生儿予以护理,从而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1]。因此,为观察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和影响,故纳入本院96例新生儿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9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96名,采用随机抽选发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8例。常规组48例新生儿,男26例,女22例,出生时孕周为38~41周,平均(39.47±1.21)周,顺产36例,剖宫产6例,出生后存在生理性黄疸者11例;研究组48例新生儿,男27例,女15例,出生时孕周为37~42周,平均(39.52±1.08)周,顺产34例,剖宫产8例,出生后存在生理性黄疸者9例。对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新生儿家长均在产前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并签署护理协议;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生产。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者;存在严重生理性缺陷者。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喂养注意事项的宣传、新生儿体位护理及日常清洁、抚触等护理措施。

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完善医护人员上岗及排班制度:首先,对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优质护理管理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各医护人员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扎实程度,便于护理的有效实现;其次,对原有的排班模式进行优化,根据实际护理需求和护士工作量调整排班,使有限的护理资源发挥最大优势。(2)开展亲子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中如抚触、按摩等环节中,医护人员可指导产妇和家属参与其中,通过这类亲子间的有效互动,帮助新生儿家属在护理过程中,逐步掌握基础养育方法并增进新生儿与家属间的感情。(3)体位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为新生儿准备柔软、舒适的卧具,增加新生儿在护理中的舒适度,在护理期间定时辅助新生儿进行翻身,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予以起休养[2]。(4)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并在喂养过程中予以相应指导,并指导产妇对新生儿排便情况进行观察,便于根据其身体状况及时调整哺乳量与时间。(5)排泄护理:新生儿由于各方面意识和行为能力尚处于未发育状态,因此新生儿时期的排泄行为属于无意识活动,需要医护人员及产妇对其排泄行为继续拧有效观测,在新生儿出现排泄后及时予以处理和清洗,并保证其外阴的干爽、洁净,避免感染。(6)脐带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脐带切口处易发生感染,需要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其脐带切口处予以严密观测,对于出现渗血、异味等情况者,应及时予以消毒处理,并更换绷带,避免再次感染或感染加重[3]。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在护理期间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过失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资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护理时效性等共5项内容,总分为100,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切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2检验,当组间对比结果差异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过失发生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研究组新生儿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生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护理质量的提升,逐渐已成为各级医疗系统医疗水平的有效体现。因此,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如何通过护理措施的变革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便成为了当前较为主要的问题[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研究组新生儿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P<0.05。分析原因:相较于常规新生儿护理管理模式,优质护理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通过有效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考核以及对原有工作排班计划的调整,实现对医护人员护理知识及水平的有效提升,以及护理工作展开的有效性和及时性;(2)通过使新生儿家属积极参与护理,使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和新生儿进行有效亲子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增进彼此感情联系;(3)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饮食、舒适度及排泄、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有效护理,使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得到有效的保障,避免因感染、护理过失等情况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因此,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各项临床护理指标与家长满意度,并有效降低各类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避免医患纠纷,值得在新生儿科室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管春梅.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3):143-144.

[2]赵卫珠,蔡珍飞,陈慧利.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1):62-63.

[3]崔建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104+107.

[4]代小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69-70.

[5]季东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4):229-230.

论文作者:唐嫦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嫦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