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59(2006)05-0022-05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创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对人类社会进步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其本质理念根源于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哲学是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本源,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离不开哲学思考。

一、系统论与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从系统哲学思想来看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是“远”与“可持续”。所谓“远”,即预示着一种非封闭的、非线性的、不可逆的、非确定性的、非必然性的,也就是非形而上学的观念;所谓“可持续”,即预示着一种动态的、连续的、上升的、柔性的、平衡的、协调的,也就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观念。

从系统哲学的视野看,这么多“的”字,实际上暗合于系统哲学中人的数学特征,即线性与非线性、必然性与随机性、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间断与连续、下降与上升、刚性与柔性、非平衡与平衡、对立与调和等概念。用系统论的原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非封闭性、非线性、随机性,是指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环境存在信息交换、预备适应的能力。这里涉及三个相关问题,一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相关。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态,是伴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而产生的,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这一新生事物必将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与文明进步;二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相关。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要点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自然、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这其中树立全新的自然观、价值观、生态观和社会伦理观显得十分必要,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了许多子系统,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大系统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构成一个系统。从宏观上看,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看,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其特殊性,已经不再囿于“人口、资源、环境”这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典图景,而有其特定的理念。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相关还体现在逆向推动上,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动作用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动作用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日趋完善,并形成一门学科、一个行业、一支专门队伍,包括物质技术、观念技术、经验技术三大要素。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传播手段上讲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两者的新相关是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而现代远程教育又依托这一个平台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包括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技术、学习内容、教育者和学习者等要素,诸要素之间关系总的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就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而言,这些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将可能演化为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信息相关与互动,使得系统内部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从而使系统向更高层次演化。就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关系而言,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之间的协调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育环境和教育技术的和谐性,以及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其目的之一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主的教育活动,改变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道”演化成了信息传输和交互,教师的“授业”演化成为学习者的获取,教师的“解惑”演化成为学习者的智慧与创新;目的之二是系统整体的演化来自于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当然首先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因为封闭的系统说不上演化,在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同样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只不过其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哲学的本体论看,这里的“人口”即指受教育的人口,亦即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资源”即是满足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需要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也叫经验形态技术)存在;“环境”即是指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近几年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网络分布,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但我们不能把这种感性的、直观的“发展”就视为“可持续发展”,因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绝不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而是从长远看现代远程教育能否实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否为社会“两个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时空观与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时空是哲学的永恒坐标,又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以量子力学论而言,从哲学意义上看,其本质是提供了我们关于时空的新思维,现代远程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同样受到这种并不时髦的时空哲学的支配。时空哲学视角中的“远”与“可持续”,不是表面直观中的“拉开距离”与“连续不停地发展”,而是代表教育形式从传统的面命耳提走向虚拟(虚拟课堂、教室、学校),走向更深刻的哲学观念层次,教育发展也不是受教育者绝对数的增加,而是更加强调理性的发展,有内涵的发展,有潜力的发展,也是稳健创造性的发展,从这一角度看,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可能预示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方向。具体而言,时空哲学境界对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

1、时间的不可逆性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体会到时间的存在与意义,这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方面,理解时间、把握时间的本质,是自然哲学的重要主题,在传统的西方思想体系中,时间首先是物理学的时间,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上,静态的、空间化的时间观念,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作为时间区别于空间的变化特征被看作幻象,由爱利亚学派开创的西方逻辑主义哲学传统,一贯把现实世界看成是无时间、无演化的。近代科学有两个传统,数理科学传统与博物学(自然史)传统,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待自然,后者则面向自然的历史性与时间性。在牛顿及其追随者所构造的世界模型中,时间是一个后来添上去的概念,因而它是可逆的,对运动方程“t”加负号,方程依然成立,某一时刻,无论是现在的、过去的,还是未来的,都被假定与另一时刻完全相同,从原则上讲既可以走向过去也可以走向未来,而不会改变该系统的基础,正因为这一原因,科学家把牛顿系统中的时间说成是“可逆的”。

然而,以比利时科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伊·普里戈金为代表的科学家根据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耗散结构理论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新进展,对自然界范畴进行不懈研究,提出新的关于时间的观念,指出了时间之矢,表述了时间的不可逆性,首先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揭示了物理世界中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对于一个确立系统的物理过程,它的两个状态之间是可以分出前后的,熵更大的对应于时间上更后的,普里戈金指出:“我们正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这样的事实,即在所有的层次上,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学,随机性和不可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正在重新发现时间”[1],有趣的是,这个物理学家们关注的领域万万没有想到可能改变哲学家的视野,特别是改变教育哲学的思维方向——从“面向过去”到“面向将来”和“面向未来”。

农业经济社会其教育是面向过去的。农业经济社会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精神文化方面,都是封闭的,有人从中外比较中探讨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能够超稳定地维持几千年,并获得如此持久的强保守和高封闭性的研究中,发现了教育的威力。西方人敬畏上帝,东方人敬畏皇帝,虽然都有一个相同的“帝”,但西方是死的而东方是活的,死的下面可以人人平等,提出上帝拯救大家。活的下面如果人人平等,则无法维持其独尊的地位,无法维持其极端的个人私欲,所以皇帝必须是救世主,辅以教育手段确立“上智下愚”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支配下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无一不是面向过去的。其哲学诠释是建立在“今天与昨天一个样,明天与今天一个样”的基底之上,自然导致中国教育功能政治化,也自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社会要求教育面向现在。这是因为工业经济的商品市场形态,发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导致教育的经济价值,随着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深入,随着知识成为人们生存需要的一部分,随着商品中知识的含量逐步增大,教育被迫要面向现在,面向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这种理念支配下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师生关系自然要发生变化,即为现实生存而学习,但这种“面向现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痕迹,也谈不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当知识与生存连接,当知识的经济价值被发现后,教育的经济功能也就被确认、被提升、被弘扬。知识经济社会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教育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网络化,使得市场的产品竞争空间几乎为零,这个网络空间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一个足以聚集全球大脑的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展开,全货币交易成本几乎为零,那么余下的即是时间,经济竞争转向时间竞争,换言之,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在于谁能赢得未来,而足以赢得未来的只有人的创造性、人的智慧,这就使得教育要着眼于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这也十分符合知识哲学“求真——求生——求智”的三段轨迹。

2、空间的不确定性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服务于政事目标的教育,在知识传授上,容不得半点怀疑与批判,自然都是“确定性”高于一切,不确定性、随机性甚至被看作唯心主义史观,而遭到抨击。转化为今天教学过程的三种“确定性”形态:知识结论的确定性生成,归于角色的确定性之下,意识观念的确定性尊卑。这种形态用服从和愚忠为前导,以约束与克制做樊篱,结果是好奇心湮灭、想像力消失、创造力受到严重压抑。教育哲学曾经高喊的主体性,事实上不过是象牙之塔中的一堆文字游戏而已。其结果是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消失,积极性湮灭,创造性殆尽。

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网络运行,在空间上为知识的传播编织了一张无限拓展的大网,并成为不分国界和民族区域,不分信仰和文化传统相互交往的自由平台,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的产生,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多学科、多门类、多领域的知识,提供了彼此杂交、融合和渗透的便利机会,其结果必然是更多的“非确定性”产生,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依存于这种不确定性哲学原理,其根基应该是牢固坚实的。其实,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身也包含了许多“非确定性”的因素和许多随机性事件,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一步的混沌学,使得平衡的与非平衡的、线性的与非线性的、确定性的与随机性的这三对矛盾范畴有了联系的桥梁,矛盾的两个主体之间是相通的,是矛盾的统一体,确定性内在地包含了随机性。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这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偶然性包含在必然性之中。长期行为的不可预见性绝不是在宣扬一种新的不可知论,而是在告诉人们在实践中遵循的一条原则:“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然,在科学上发现确定性系统能内在地产生随机不确定性,必须用统计方法描述,预示着有可能地把确定论和概率论两种对立的描述沟通起来,果真如此,对教育哲学必将带来极大的进步[2]。

3、演化的非必然性

与上述空间的不确定性相呼应,直接导致哲学上关于因果与逻辑讨论的扩充,加上非线性科学和大系统复杂性研究,把物理世界的因果性推向深入,这些为远程教育哲学提供了一种时空坐标在演化功能方面的非必然性视野。

自然哲学的逻辑过程给了我们一个绝对必然性的头脑。例如,数学中的等号,生物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化学过程中的可逆反应,上述意识形态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都贯穿着清晰的演化必然性。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演化归根结底取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和系统内部诸元素之间的互动,但并不是说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系统演化就成为必然,而仍然是非确定性和非必然性。那么如何在非必然性中把握其本质含义,从而使得现代远程教育朝着我们事先设计好的理念方向演化,这就提出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摆脱中国传统哲学的必然性影响,尽管这种传统哲学的必然性只是几千年来教育的政治动机的表达,但其中的行为主义色彩,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已根深蒂固了,直到现在还有人把一百多年前就已否定的行为主义的教育万能论写进我们的德育教材,这种把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无限夸大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善意的褒奖,而是对教育以沉重的压力,并把社会道德滑坡的责任归咎于学校。

现代远程教育之所以能摆脱行为主义思想束缚与制约,克服教育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是因为它们一开始就树立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理念,“网络条件”应视为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个性与模式。从理性层次看,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特殊社会活动,建立以教师导修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多种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媒体并存与交互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新的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与精髓,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才有可能还教育以本来面目,也才有可能谈得上可持续的发展。

三、教育哲学与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既然哲学的任务是人的求发展与求智慧,那么,现在的教育哲学自身智慧对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又有多少启示呢?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综合学科,成为一种基于Web软件在家学习或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方式的教育技术形态,成为利用计算机及其通讯工具在异地开展教育活动和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意义非同一般,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仍然可以从“远”和“可持续”的概念中,进行如下探讨:

1、可逆性与必然性的哲学依据

传统的教育非常注重管束学生,害怕对学生失去控制,并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多年不懈的研究与探讨、实践,其深层的依据还是几千年封建思想在作怪,即源于封建伦理的铁律——“上智下愚”的伦理秩序。我认为,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学生长期处于被支配、被监控、被压抑、被制约的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相处太“近”,学生摆脱不了教师作为长者的笼罩,可以说长期在这种阴影下学习,其创造性、主动性严重退化,这种条件下的教育是很难谈得上“可持续”发展的,充其量只能是数量、规模的扩增。现代远程教育则彻底抛弃了这种“近”,突出一个“远”字,“远”、“近”之比,绝非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是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远程教育其意义就像电子摆脱了原子核束缚一样,成为自由电子,获得了自身寻觅发展的自由,“远”本身也是对行为主义的积极批判,具有彻底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多少年来,认知学派和人本学派的期盼总是难以达到一致目标,这是由于过去一直未曾从师生之间的“空间”关系思考过,一直崇尚这样的观念:教师是“上智”,学生是“下愚”,必须把学生紧紧地捆在教师身边,似乎离开了教师严密控制的学生必然变坏,这一观念牢牢地支配了教育几千年。相比之下,现代远程教育则把远古就被剥夺原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归还给了学生。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远”字,使得学生从心理上获得自由感和责任感,可以主动地积极地在网络上进行择校、择课、择师、择书、择时、择地,甚至包括择业的自由,并且发展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而实现从知识的个性化到人格发展的个性化。同时还使得教师从控制和监督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则首先表明了教育领域的公平与平等。我国《教育法》中对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作出了法律规定,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要求教育面向全民族,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公平和平等发展的机会。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旧的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领域中的城乡差别、沿海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的差别、男性与女性入学的差别等依然存在,政府和社会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教育公平与平等的程度。现代远程教育正是以其大众化、终身化的特征而成为解决教育领域公平与平等问题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中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规模和速度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质量和效益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并且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调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必须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其发展方式从重视规模速度向提高质量效益、发展内涵上转变。

2、网络智慧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虚拟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一平台不分地位高下、资历深浅、民族肤色、贫穷富有、门第贵贱、宗教信仰、阶级出身、意识形态、权力背景、生理背景等等因素,总之一切个人的背景资料全被屏幕和光纤等传输系统过滤或处理掉了。在这一平台上,人们关心的只有交往和沟通的信息,因为谁也看不到对方,这就是说网络提供了现实中最大的人际平等,这是“可持续”所要求的重要涵义。网络虚拟的平台还具有无限的知识包容量以及最及时的信息通道,无疑可以汇集不同门类、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地域空间的知识大海洋,于是所谓知识大杂交、大融合、大渗透是很容易实现的,这就为边缘科学、新兴科学、综合科学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极佳的场所和便利的手段,为灵感、顿悟、直觉的火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说到底,基于这一平台的现代远程教育,为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挥,为个人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这就是智慧!

网络时代给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不是一般的教学关系,而是由于时空、技术等间隔带来的特殊教学关系,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既要突出“远”字,又要在“远”字上下功夫,克服时空间隔产生教与学分离的矛盾,将教育情景设置在远离教师的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中,而且要在师生永久分离的状态下,在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作出修正的情况下,规划、开发和发送教学内容。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宏观上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的广泛联系,而且在微观上还涉及了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远程教学的两大功能要素的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理论以及虚拟教学理论[3]。所有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统一的、互补的,从哲学上看也是相互沟通的。

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考,无疑能帮助我们在更宽广的视阈,更高的高度,有效地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国家更多更好地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6-07-28

标签:;  ;  ;  ;  ;  ;  ;  

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