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理想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概括了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这个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这个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这个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这个体系的基础。本文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作一些理论思考,着力揭示这一共同理想之所以成为主题的历史的和理论的依据,揭示这一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并就当前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主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具有令人信服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历史必然性,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反映,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利益和愿望的体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对自己古老文明的自豪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基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受尽磨难,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民族衰落的屈辱孕育着民族复兴的期望。拯救民族危亡,取得民族独立,建设强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在屈辱的环境中受到长期压抑,一旦爆发出来,就成为追求理想的强大力量。但是,只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道路。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几代中国人都没有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道路,使自己发展富强起来。中国要实现独立和富强,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中国只能在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必然的趋势。

其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解放并成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爆发出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人们忘我地工作,渴望着尽快把新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事实证明,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和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P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讯、基础设施等都有了巨大发展变化。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取得新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代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中深刻感受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深刻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既吸取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吸收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特别是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潮。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的鲜明对照,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我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邓小平同志讲过,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实际意义。同样。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来谈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谈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体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题。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反映和体现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

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具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必然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必然有自己的主题。所谓主题,就是这个体系中各项内容都围绕着它展开的主轴或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是这样一个主题。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理想信念内涵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价值观体系,都必然包含有理想追求的内容和成分。理想对人生和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作为精神支柱,为人生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为社会奠定国泰民安之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主心骨,依靠着它,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才能真正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向着理想目标奋进。只有具备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艰难而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一种精神力量,也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精神动力。它起着精神向导的作用,向人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它起着精神纽带的作用,使一个群体或社会形成强大的合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都一再强调树立共同理想的重要意义。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未来向度,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向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主心骨和强大推动力。

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处于中间层次和中心位置,成为联结不同层次内容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处在最高的层次上,它起着思想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个理想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最高理想,它也处在社会理想的最高层次。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2](P3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强调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这突出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主题,有自身明确的内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不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理想的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着丰富的内容。其一,它综合性地包含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它向我们描绘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其二,它把理想与信念包含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理想的形成总有其信念的基础,并体现一定的信念。认同和追求一种理想,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脱离了信念的理想不过是一种单纯的设想和想象罢了。其三,它不单单是一个理想目标,而且包括追求和实现这个理想目标的道路和方式。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式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追求理想的实实在在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我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想。与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较切近的理想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昭示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现实的目标,最能直接地激发我们的奋斗的热情。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长过程,它并不是到本世纪中叶就告结束。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都可以认同和追求的共同的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为共同的理想。有的理想只代表了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和愿望,它只能成为个别或少数人的追求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虽然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和包容性,但它并不是一个大杂烩,而是有自己非常鲜明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它是当代中国条件下的、带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归根到底,它是一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它与中国国情和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但它不是一种涂抹着社会主义油彩的民族主义理想信念。我们中国人都渴望和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明确的含义,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离开社会主义前景,孤立地谈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狭隘的。我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只是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一个工具。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是手段也是目的,是道路也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不是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关的民族复兴的期望而已,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个中间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是静止的、停滞的,它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而向前发展,它的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广泛性和包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理想能够为中国人民所广泛接受和认同,并成为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历史和现实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这一品格,也铸就了中国人民对这一理想的集体认同和共同追求。

首先,从历史形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民族心理上的共同性。这个理想来自于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无论是历史的自豪感还是屈辱感,都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经历中形成的共同体验和共同心理。在此心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烈渴望,也是共同的。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只要它是爱国的中国人,都自然而然地具有这样的心理和愿望。当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方面的共同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共同性。因为,在救中国的途径上,还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形成尖锐对立的意见。但是,既然已经有民族复兴的共同心理基础,那么只要我们用实践充分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那么这些反对意见也是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的。

其次,从愿望表达和利益代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国家、民族、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要为实现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这些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愿望和要求,都在共同理想上得到汇聚,形成一种追求共同理想的最大合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

最后,从精神气质的展现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这一共同理想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体现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包容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所有这些,都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包容性,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包容性和亲和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题。

标签:;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