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亓俊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亓俊红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中心小学 271100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这样思考。

一、把握知识结构,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当代教育心理学表明,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能带来较好的学习成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就成为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割拼”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就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可以这样提问:你能把圆柱体割拼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等到学生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后,对比长方体体积公式,再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发现圆柱体体积公式与长方体体积公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那么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难易要适度。提问: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呢?这个问题虽然都包含了教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但实际上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若把上述问题改成“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请想想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把提问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使他们始终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又不能立即找到方法,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三、注重思维的逻辑性,适当应用探询式提问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提问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三角形的哪条边?提问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三角形的什么?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让学生很好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调节提问的范围

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范围的大小。根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问题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一般来讲,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窄问题;当学生的知识不断增长或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适宜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课堂的精彩!

论文作者:亓俊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亓俊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