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爱康医院 湖北 黄石 435000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炎症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疾病简介
2005年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指南将HAP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并细化,明确提出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e, VAP)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HCAP)的概念并将其归于HAP。VAP指经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机械通气48~72小时后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且较特殊的HAP,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HCAP主要包括下列肺炎病人:①最近90天在急性护理医院住过2~3天;②居住在护理之家或长期护理机构;③在医院或门诊部接受透析治疗;④本次感染前30 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伤口护理者。
根据发生HAP的时间不同,分为早发HAP和晚发HAP。早发HAP指住院4天内发生的肺炎,通常由敏感菌引起,预后好;晚发HAP是指住院5天或5天以后发生的肺炎,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菌(MDR),病死率高。[1]
HAP的发生必须是宿主与微生物间的平衡向有利于细菌定植和向下呼吸道侵袭的方向发展。[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微生物的来源
(1)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繁殖:目前认为口咽部定植细菌的吸入及气管插管球囊上方积聚细菌的吸入是细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HAP或VAP的主要途径。形成定植的因素有以下两种:正常情况下口咽部存在正常菌群维持口腔菌群的动态平衡,当出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气管插管或鼻饲时这种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可通过进食、医务人员的手在口咽部定植。一般情况下胃液的pH4,如长期鼻饲、使用抑酸剂、十二指肠液胃反流及胃蠕动功能下降等,致病菌可由小肠逆行到胃食管,再上行到口咽部定植。
(2)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与直接接种:医院内特别是ICU病房,病原微生物分布极为广泛,形成被病原菌污染的气溶胶。医疗器械(如氧气流量表、雾化器、呼吸机的管路系统和湿化器等)、周围环境(水、病房)和医务人员的手均可被病原菌污染,造成病原微生物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但这并不是HAP感染的主要途径。
2、病人内在因素和治疗的影响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手术、是否接受过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是否行气管插管等均与HAP或VAP的发病有关。
3、HCAP存在危险因素:①最近90天内住院≥2次;②居住在护理之家或扩大护理机构;③家庭静脉输液治疗(包括抗菌药物);④30d内长期透析治疗;⑤家庭伤口护理;⑥家庭成员携带MDR病原体;
诊断思路
病史特点
1、临床表现 HAP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情况复杂,多见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缺陷、服用大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胸腹部手术、昏迷及全麻患者。一般病情重、进展快,会迅速转化为重症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当出现精神萎靡、发热、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道脓性分泌物增加时,应考虑到HAP可能,尽早行胸部X线检查。典型的高热、寒战、胸痛等急性感染症状不常见。肺部听诊可以闻及散在的中小水泡音,多见于肺底,也可闻及干性罗音和痰鸣音。一般很难见到肺实变的体征。合并肺不张时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吸气性三凹征及低氧血症,查体时发现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呼吸音消失。
2、并发症 医院获得性肺炎多由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部分患者可并发肺化脓症、胸膜炎、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并发呼吸循环衰竭。在长期卧床、胸腹部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等患者,由于细菌感染后痰量较多,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发生痰液引流不畅,并发一侧肺不张。
辅助检查
1、一般化验检查 细菌性肺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伴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老年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高。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高,血沉加快,可有冷凝集试验阳性。军团菌肺炎可有肝酶升高、血钠降低。另外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有助于诊断。
2、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X线片或胸部CT显示两肺散在斑点状、小片状及结节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以两下肺多见,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小片状模糊影。随病情的发展病灶密度可以增高或融合,或形成小空洞。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肺孢子菌肺炎有10%~20%患者X线检查完全正常。
3、病原学检查 对于病原学检查,HAP的要求比CAP更严格。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做血培养2次和胸腔积液(合并胸腔积液时)。②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尤须重视定量或半定量培养。HAP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 (包括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学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培养结果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表皮葡萄球菌、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微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③在免疫损害宿主应重视特殊病原体 (真菌、伊氏肺孢子菌、分支杆菌、病毒 )的检查。④为减少上呼吸道菌群污染,在选择性病例应采用侵袭性下呼吸道防污染采样技术。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HAP临床诊断与CAP相同,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断特异性甚低。2005年ATS关于HAP临床诊断包括X线胸片提示新出现的或渐进性渗出灶,结合3项临床表现(体温>38℃,WBC增多或减少,脓性痰)中的2项,是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的指证。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伊氏肺孢子菌肺炎有10%~20%患者X线检查完全正常。临床诊断2~3天后需重新评估,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
H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可以参考CAP的重症诊断标准。
轻、中症:一般状态较好,早发性发病(入院5天、机械通气<4天),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稳定,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
重症:同CAP。晚发性发病(入院>5天、机械通气>4天)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2、鉴别诊断 HAP的诊断应与肺部其他浸润性疾病相鉴别,见表2。
表2 HAP的主要鉴别诊断
疾病预防
1、尽可能避免使用气管插管及反复插管,必须机械通气,应尽可能选用无创方式,经口插管优于经鼻插管。
2、气管内插管的水囊压力应保持在20cmH2O以上,以防水囊周围的病原菌漏入下呼吸道。采用声门下分泌物持续吸引。
3、及时清除呼吸及循环中污染的冷凝剂。
4、应尽量避免使用麻痹性药物,并尽量减少使用镇静剂,争取尽快脱机。
5、患者采用半卧位30~45°,避免仰卧位,可减少误吸,对于肠内营养患者尤其如此。
6、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因为肠内营养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小肠黏膜绒毛萎缩,减少细菌定植转移。
7、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或以硫糖铝取代之。硫糖铝能减少HAP发生,但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率稍高。
8、输注红细胞及其他人血制品应严格掌握指征。
9、对于已经存在MDR菌感染病人做好床边隔离,避免耐药菌的播散。
10、诊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切实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洗手是减少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最简便和有效措施之一。
疾病治疗
1、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
(1)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不适当的初始经验性治疗可以增加抗生素耐药性、HAP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即使以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也不能降低初始不适当抗生素治疗相关的高死亡率。
(2)对MDR病原菌,初始必须接受联合治疗,以保证广谱覆盖和减少不适当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能性。但应当注意,如果患者新近曾使用过一种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否则易产生对同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3)所有治疗都必须根据当地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选择药物,建立自己的“最佳经验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做到适当治疗。
2、初始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 美国ATS和IDSA的指南要求患者入院4小时或感染发生4小时内即开始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为了达到充分治疗HAP的目的,不仅需要使用正确的抗生素,而且需要使用合理的剂量、疗程和正确的给药途径。严重HAP或VAP患者必须使用充足剂量的抗生素以保证最大的疗效。
(1)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常用抗生素的剂量如下: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充分治疗剂量为2g,q8h;美罗培南的治疗剂量(1g,q8h)通常要略大于亚胺培南(0.5g,q6h,或1g,q8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剂量不仅每次用药至少要4.5g,而且每日用药次数为4次;在氨基糖苷类药物中,阿米卡星的每日剂量为20mg/kg;而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为400mg,q8h,左氧氟沙星为750mg,qd。
(2)如果患者接受了适当的初始抗生素方案,临床反应好,应努力将抗生素的疗程从传统的14~21天缩短为7~8天,以避免导致新的细菌寄殖,但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感染例外,后者疗程过短容易复发。
(3)如果患者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案中包括了氨基糖苷类,只要患者有反应,可以在5~7天后停用氨基糖苷类。
作者简介:
陈建国,男,黄石市爱康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秦铁林,男,副主任医师,黄石市爱康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论文作者:陈建国,秦铁林(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1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抗生素论文; 患者论文; 肺炎论文; 细菌论文; 呼吸道论文; 气管论文; 剂量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1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