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8786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GDP总量的迅速增长印证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中国仍是世界上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反贫困的政策,学术界也对反贫困的举措不断开展研究,但现有的政策和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反贫困涉及的较少。本文以我国反贫困现状为基础,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反贫困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贫困 反贫困 企业社会责任
引言:
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贫困的内涵不断充实,如精神贫困、权力贫困和收入贫困等。对于中国来讲,对于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贫困,根据Rowntree(1901)定义,当一个家庭的收入不能满足家庭对食物、住房以及衣着的基本需要,由此家庭处于贫困状况。而贫困的成因主要包括人口素质、
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落后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反贫困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我国当前反贫困举措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百分之4%以下。中国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尽管各类社会组织也为反贫困贡献力量,但由于经济实力和组织形式限制,其对反贫困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中国反贫困能取得现有的成就政府政策是关键因素[3]。
(二)再分配为重要手段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的平均收入不断上升,但出现“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情况,基尼系数一度走高。初次分配是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为了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经济平稳,政府只有通过再分配政策来减小收入差距,降低贫困率。我国政府的各项扶贫补贴资金有效的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小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增加间接收入。
(三)扶贫与脱贫相结合
扶贫与脱贫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更加主动。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扶贫政策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作用机制直接,效果明显。脱贫则是要发挥贫困人口的主动性,政府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技术培训和提高教育水平等举措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质量,或者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鼓励贫困人口更加依靠自身努力脱离贫困,使贫困率下降的更明显更持久。扶贫与脱贫相结合,政府帮扶、人民自主相呼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反贫困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并回馈社会的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通过与我国反贫困工作现状结合从新的角度来提出反贫困举措,在政府主导的反贫困工作中增加新的力量。
(一)促进就业、改善劳动力素质
要认真解决好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摸清困难职工的情况,逐人、逐户登记造册,做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企业工会应把节日送温暖活动与日常救助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工会帮扶救助平合和窗口的作用。
企业应坚持把帮助贫困户解决眼前困难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成立专项扶贫帮困基金,立足既扶资又扶智,把送科技教育、送就业岗位、送实用技术、送发展项目和解决贫困户子女人学等问题作为帮扶的重点项目,切实增强困难职工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返贫现象,稳步实现脱贫人才资源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联合政府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周围县市的优秀人才“走进来”,同时,还要在待遇、工作空间等方面,为人才成长、晋升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让“智力资源”肯“留下来”,扎根乡村,发挥人才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贫困地区彻底脱贫,拔除穷根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各种提升农民各项技能的培训班和活动,例如,通过开设特色种养业指导班、技工培训班等,使有志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及当地群众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多渠道致富增收。
其次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素质不适应市场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切实抓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创造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范围。调动各种企业和社会力量,全面开展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掌握实用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
再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要有效地解决企业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企业发展。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适度考虑开发新建和培育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发展促就业,创造一批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容量,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自然资源利用
贫困地区多处于偏远地区或山区,常规自然资源稀缺但特有的自然资源又由于技术、资金等限制难以开发。企业应该将自身生产特点与当地自然资源现状相结合,合理开发特有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延长产业链、扩大销路,做到物尽其用,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三)投资基础设施
如上文,贫困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和当地贫困现状适当回馈社会,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以道路修建为例,若企业投入资金改善当地道路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改观同时也会降低企业运输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结语
本文以致贫因素和我国现有反贫困举措为前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助力反贫困提出具体的建议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本文所涉及的致贫因素和相关的举措建议有限,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还要引入更多影响因素,做综合、量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吴理财.“贫困”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分析的贫困[J].经济评论,2001(04):3-9.
[2](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页
[3]杨海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思考[J].人民论坛,2015(05):89-91.
论文作者:袁琴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贫困论文; 企业论文; 社会论文; 贫困地区论文; 政府论文; 责任论文; 举措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