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16021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学校里的不断推广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各区市县的教育学院与教师进修学校也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科室和专职的教研员,为心理健康老师提供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专业的业务指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生团体心理教育和个体的心理辅导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在工作中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心理健康老师不仅要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有的还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直接的面对面沟通。而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得当时,会事半功倍;策略不当时,不仅不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家校之间不必要的误解。而本文则是结合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工作,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一、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因为家长对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不了解,甚至还有误解,所以心理健康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法,让家长在意识层面对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内容有更深入、更客观的了解。心理健康老师可以这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家长,您好。我是本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我教授某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培养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我还会带学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团体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在团体中生活,学会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另外,我还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作,做一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向家长介绍完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之后,可以再询问家长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再根据家长的提问做出相应的回答。
二、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
当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单独访谈时,一定是要帮助某个学生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健康老师一定要先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生(养)育史,从小到大生活的主要照顾人是谁,照顾人的照顾风格,和主要照顾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既往生活中是否有重大事件发生,最近生活中是否有重大事情发生;过去和现在是否看过心理咨询或者做过类似的训练与干预,如果有,大概是多长时间、多少次;过去和目前是否有服用过精神科类的药物……以上所列出的这些情况,是对一个学生进行初步评估的关键,也是更好地理解一个学生目前心理状况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了解家校情况是否一致
心理健康老师要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时间安排,同时将之与学生在学校所发生的情况进行比对,看看其在家中与在学校表现一致与不一致之处,从而更好地帮助心理健康老师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也可以帮助家长来理解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并给予支持与辅导。
四、共情家长的处境与感受
共情这个概念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二是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三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对于家长来说,对于他们的共情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当他们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的内心已经非常焦虑与沉重。心理健康老师能够很好地共情他们,可以帮助家长减轻因孩子的问题而带来的沉重的压力,从而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孩子出现的状况。这样既有利于心理健康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咨询联盟的建立,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争取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
五、对家长阐述专业性的理解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与家长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把家校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共情与家长建立牢固的沟通基础后,心理健康老师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情况提供给家长,向家长解释可能的原因。要把学生正常发展中出现的心理波动与异常的心理现象进行区分,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身心所带来的影响和可能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告知家长。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超越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可以解决的范畴,要进行转介时,要向家长说明转介的原因,并为家长提供转介的咨询师或者医院的联系方式,为家长提供可获得帮助的途径。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在心理健康这个学科专业性与特殊性基础上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给出专业性的支持与建议,使得心理健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加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兰德雷斯 著 雷秀雅 等 译 游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8,01。
[2](美)查特尼克(Chethik, M.)著 高桦 闵容 译 动力取向儿童心理治疗(万千心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09,01。
[3]乐国安 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丁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