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食物为天堂--对上海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_食品工业论文

人们以食物为天堂--对上海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_食品工业论文

民以食为天——上海食品工业发展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以食为天论文,上海论文,工业发展论文,食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又是国际上公认的“朝阳工业”。

上海是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发源地。1864年,正广和汽水在上海诞生,而美国的可口可乐尚未问世;1906年,嘉丰食品公司办起了我国第一家罐头厂,堪称我国罐头工业的鼻祖;1921年,上海天厨厂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国产味精,使日本“味之素”在华的倾销因之停滞。

建国以来,上海食品工业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的地位。冠生园、梅林、正广和、泰康等一批食品界“老字号”企业,名扬海内外;大白兔奶糖、幸福牌巧克力、梅林牌罐头、生字牌菊花晶、光明牌冷饮、正广和汽水、金鸡牌饼干、福字牌乐口福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食品发展的滚滚潮流,面对进口食品、南方食品、合资食品的巨大冲击,上海食品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近些年来,上海食品工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扩大资产规模,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有大幅度提高。上海食品界的两大龙头企业——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和梅林(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速度尤快。

冠生园:1996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8亿元、国有资产净值4亿元,分别比1992年的2.9亿元、1823万元、7521万元增长14.5倍、42.9倍、4.3倍。冠生园已从3家企业发展为拥有108家合资、控股、 参股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了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

梅林:1996年销售收入35.63亿元、利税6.18亿元、国有资产净值3.66亿元,分别比1992年的10.81亿元、1.48亿元、2.68亿元增长2.3 倍、3.2倍、0.4倍。梅林已从“罐头”中解放了出来,成为国内食品工业的一家支柱企业。

曾经作为中国汽水代名词的“正广和”,在世界名牌饮料“重兵压境”的严峻态势下,一度“销声匿迹”,但是今天,正广和已重整旗鼓,葡萄糖、基料、果珍等八大支柱产品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正广和商标的各类饮料重闯大江南北;新问世的正广和饮用水敲开了千家万户的大门,几乎占据了上海饮用水市场的半壁江山。

——技术改造成绩喜人。上海食品工业自80年代始,就逐步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流水线和关键设备,技术改造卓有成效。冠生园这4 年来,不惜每年投入1~2亿元的巨资,用于科技开发,先后完成的大项目有25项。发酸法生产赖氨酸等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资2000万元引进的工艺设备,使大白兔糖年产量增加到1800吨;投资3000万元的味精浓缩改造项目,使味精生产的得率提高到99%。梅林在“八·五”期间共投资13.58亿元,用于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 浦东的梅林食品工业城及闵行的食品工业群业已形成。

——三资企业发展迅猛。1986年,上海市食品开发中心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食品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自此,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合资的势头便迅猛异常地向前推进。冠生园这几年共引进外资1亿多美元, 先后成立了金纳饼干食品有限公司、富洋食品有限公司、富仕达酿酒有限公司等14家合资企业,使饼干、方便面、棒糖、啤酒等产品跃上了一个台阶。梅林充分运用民族品牌的市场信誉吸引外资。合资企业已从1990年前的3家发展到16 家,总投资达2亿多美元。 “申美”生产的“雪碧”已占领了全国的许多市场,雪菲力系列饮料年产量达1.5万吨,由中美双方投资2900 万美元组建的温德营养食品公司,年产阿华田2万吨,麦精1.8万吨,计产值6.13亿元。上海食品工业企业在合作、合资中,获得了强大的技术和资本支撑,由此把上海食品工业的基础提高到了当代先进水平上。

——资产运作卓有成效。这几年上海食品界的企业家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生产和产品经营,而是把着力点放在探索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搞好资产运作和资本经营上。资本经营的手段越来越活,资产运作也从存量调整逐步上升到增量扩张,目光既瞄准吸引外资同时又瞄准企业内部。冠生园为使存量资产发挥最佳效益,将地处市中心的冠生园一分厂搬迁并入冠生园总厂,又将华山糖果厂搬迁到天山回民食品厂,然后将腾出的地块发展房地产,从而增强了名牌产品生产实力,使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轧糖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冠生园还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等形式,在上海金山、浙江诸暨、河南商丘、黑龙江等地分别建立了淀粉糖基地、蜂制品基地、粮食储运基地和包装印刷基地。梅林利用土地级差,置换出黄金地块,使一些处于困境中的企业金蝉脱壳,获得新生。

——新品开发硕果累累。上海食品工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这几年来硕果累累。冠生园改变以往新产品只是“展品、样品”,难以成为“产品、商品”的局面,狠抓了新产品的开发、投资、上市、扩散四个环节的步步递进,1994年开发新品104项, 1995年112项,1996年117项,1997年上半年77项,并形成了礼盒、糖果、微波冷冻、蜂蜜制品、氨基酸等10个系列。梅林近几年每年开发新产品也在100个左右,产品更新率达30%以上, 其中许多新产品在食品博览会上获奖。

(二)

上海食品工业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毋庸置疑,上海食品工业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位置逐步后移。长期来,食品是上海的一大传统产业,仅次于纺织。而今,在上海产业格局中,食品并不处于重点位置,且市场占有份额逐步缩小。 上海食品工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1989年占4.32%,居第7位;而近二年只占3.54%,退到了第9位,产业排位在纺织、机械、电机、通讯、化工、冶金、金属制品、服装之后。上海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同行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六·五”期末占3.9%,“七·五”期末占3.8%,“八·五”期末已降到3.5%。

在全国食品工业的主要行业中,上海除在糖果行业,冠生园以年销售额3.2亿元名列榜首外,其他行业均无优势可言。罐头行业, 名列第一的是海南海口罐头厂,年销售额12.2亿元,而上海梅林罐头排第6 位,仅1.9亿元;调味品行业,名列第一的是河南周口味精,年销售额8.5亿元,而上海天厨味精排第10位,1.6亿元;饮料行业, 名列第一的是广东健力宝,年销售额16.3亿元,而上海申美排第2位,9.8亿元;啤酒行业,名列第一的是山东青岛,年销售额11.1亿元,而上海民乐啤酒,排第9位,2.7亿元;糕饼行业,名列第一的是广东江门饼厂,年销售额2.9亿元,而上海竟无一家企业进入前10名。

致使上海食品工业产业位置逐步后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上海未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待,投入较少。前10年中,全国在食品工业上共投资700多亿元,而其中上海仅投入20亿元,占2.85%。 二是南方和沿海一些省市把食品工业列为第一位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发展迅猛。广东先行一步,引进外资建立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三资企业;杭州湾地区也奋起直追,投资1.75亿美元,组建娃哈哈大裕等大企业集团;山东日照一带,投资5亿美元,更是放手大干。 面对强劲的对手,本市许多食品企业显得手足无措,应战乏力。

——部分产品含金量低。就上海食品工业整体而言,部分产品含金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求新求精需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的口味正在改变,许多人崇尚“营养、卫生、方便、可口和多样化”。国际上软饮料已趋向果味型、天然复合性,而上海的饮料在这方面进展缓慢;饼干的国际趋势是向多种风味、含各种营养基及薄、松、脆发展,而上海饼干精品不多。此外,休闲食品、老年食品等品种单调,功能营养液至今尚是空白。

上海部分食品含金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在低档次中盲目竞争。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食品厂上千家,职工9万人,出现了市、区、 街道、乡镇乃至陆、海、空三军多方位的生产格局。许多企业撞在狭隘的老产品车道上进行低水平的竞争,造成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当然,高中级食品专业人才的贫乏,开发经费的短缺,也是部分食品含金量低的重要因素。

——母体企业效益不佳。引进外资,组建合作、合资企业,给上海食品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但也应看到一些企业合资以后,国有母体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生产经营萎缩,是一。上海啤酒厂与菲律宾合资,成立了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原厂890人,其中590人进合资企业,300人留母体厂。母体厂既失去了厂房,又无生产设备, 那来生产经营,何有经济效益。潜亏因素暴露,是二。益民食品一厂与港合资,成立了益民屈臣氏食品有限公司。之后对母体厂清仓时发现,大量产品及原辅材料应报废而未报废,损失高达782万元。留下沉重债务, 是三。益民食品四厂分别与法国、新加坡合资,成立金纳和富洋食品有限公司。场地、设备都给了合资企业,而原有的项目贷款8521万元却背在了母体厂身上,压得气也喘不过来。至于原辅材料等价格上涨和人员负担重等因素,更使一些国有母体企业处于艰难的境地。

(三)

食品工业是“不落的太阳”,一些处于后工业代时期的发达国家仍称其为“新兴产业”。上海食品工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采取积极的对策。

——建议把食品工业列为上海新一轮的支柱产业,给于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这是鉴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产业地位所决定。美国食品工业年产值6000亿美元,位于其他产业的前列;日本虽农产资源贫乏,但食品工业产值仍居各产业的第二位;我国的食品工业其年产值已达4000多亿元,仅次于机械工业,名列第二。而目前食品工业在上海的产业排位仅第9位,这显然与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的功能、作用不相称。 二是食品工业有着极其广阔和稳定的市场。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经过工业加工制造的农产品占80%,而我国仅占20%,发展深度加工任重道远。上海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市场对食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大幅度增长,预测2000年全市食品消费总额将达778亿元。 三是食品工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制造业。食品工业是农牧渔业的延伸产业;食品工业同包装印刷业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食品工业同医药、精细化工的一些产品和技术又是重合的。四是上海食品工业具备成为支柱产业的优势和条件。食品工业的科技应用领域涉及生物、真空、微波、保鲜、微电子等技术,这些上海都有一定优势。上海拥有市级食品科技机构11家, 6所高等院校设有食品专业,水平均属国内一流。有关部门对支柱产业的选择条件之一,是到2000年工业产值在300亿元以上。经测算, 本世纪末上海食品工业年产值将达380亿元,超过通讯工业300亿元和电站工业200亿元的年产值。上海食品工业如能列入上海新一轮的支柱产业, 加以强有力的扶持,那它将会迈开更快的发展步伐。

——组建品牌公司,形成若干个龙头企业。抓大扶强,组建品牌公司,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要通过企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重点扶植一批有品牌、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组成品牌公司,使之成为上海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和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支撑点。大白兔奶糖是冠生园厂的最佳产品,足迹遍布50个国家和地区。冠生园厂联合天山、华山、东方等几家食品厂,组建大白兔糖果公司后,使“大白兔”有了资产近4亿元的新家,成为“世界第一奶糖”,去年销售额达4.3亿元。要继续扶植已经出台的大白兔糖果公司、天厨味精公司、 “生”字健康食品公司、华北酿酒药业公司四大品牌公司,使其在“九·五”期末真正成为中国的“糖果大王”、“味精大王”、“蜂制品大王”和“药酒大王”。同时,还要积极组建上海冠生园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大白兔服饰有限公司、益民食品公司、泰康公司等品牌公司,使之成为上海食品工业新的生力军。

——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跨地区经营的控资公司。上海食品工业要继续利用冠生园、梅林等品牌优势,以及冠生园、梅林等成员单位遍布全国的地理优势,以资产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一批跨地区经营的控资公司,从而扩大生产经营能力,壮大集团公司的经济实力。

——通过兼并、破产、人员分流、资产重组等改革手段,帮助困难企业走上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地租级差,盘活资产存量,让处在市中心地段的厂地充分发挥效益;要对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对微利企业实行减员分流,减本增效;对长期来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刚性灭亏,破产重组。在此同时,上级公司要努力办好再就业中心,运用有关政策,妥善安排好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

——建立有效的人才发掘机制,选拔和引进一批中高级食品专业人才。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人。拥有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是上海食品工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目前食品工业的人员结构同所要发展的事业相比,显得力不从心,缺门不少,急需建立有效的人才发掘机制。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要通过市场公开招聘、企业内部招聘形式,引进和选择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可选送中高级专业人才到国外培训、进修,掌握世界食品最新技术。争取在2000年前,使上海食品工业系统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比例达到职工总数的10%,中高级技工比例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0%。

——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热点产品。开发新产品,是上海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冠生园、梅林等集团公司都应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技开发中心,并借助上海市级食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外脑”,积极搜集国外食品技术最新信息,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高科技为支撑,确立每个集团公司每年开发出100只新产品的目标。新产品开发要坚持“高档次、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原则,力求上海产品在市场上领先一步。

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上海的原有基础,上海应发展一批热点食品。一是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快餐食品、速冻食品等。二是饮料。全世界软饮料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 而上海目前的年产量是40万吨,经过努力到2000年估计可达100万吨。三是功能食品。 由于这类食品能调节人体节律,提高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有利康复,因而已成为市场热点。上海医学、生物等科技力量雄厚,具有发展功能食品的优势,有望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

——加强工商联合,构筑最广泛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加强工商联合,构筑销售网络,发挥集团整体营销优势,开展全方位的立体营销,这是开拓市场的必由之路。去年,冠生园冲破行政条块分割,实现上海冠生园企业的工商联合;今年5月,冠生园又与杨浦区的三百集团联手, 共拓市场,事实证明,工商联合已发挥出1+1〉2的效应。今后, 要继续扩大工商联合的优势。在市内,可进一步开设冠生园连锁店,并建立冠生园配货中心,把食品店开到新村去,在二年内使冠生园产品在全市的覆盖面达80%以上。在全国,目前冠生园字号的工商企业有70多家,可逐步与其建立资产纽带关系,并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冠生园销售中心,在各大城市、各大中心商场设立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的冠生园专柜,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冠生园销售网络。在国外,积极布网设点,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力争到本世纪末出口创汇达5000万美元。

上海食品工业的两巨头——冠生园和梅林,如今都已绘制了奔向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冠生园到2000年,销售额达130亿元;梅林到2000 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他们都将跻身于全国食品企业集团的前列, 称雄于世界食品之林。

标签:;  

人们以食物为天堂--对上海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_食品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