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田华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1例(占55%),有效8例(占40%),无效1例(占5%),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显效7例(占35%),有效8例(占40%),无效5例(占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15/20),其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2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内科综合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1]。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

抽选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7.9±1.4)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如下。

2.1内科综合治疗措施

2.1.1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尿蛋白的治疗目标则为争取减少至<lg/d。

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6g/d);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5~25mg/d。Ccr<30ml/min时,噻嗪类无效应改用襻利尿剂[2]。降压药品和应用方法:多年研究证实,ACEI或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后两种作用除通过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特殊调节作用(扩张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但对出球小动脉扩张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外,并能通过非血流动力学作用(抑制细胞因子、减少尿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的蓄积)起到减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和肾脏保护作用,为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和(或)减少尿蛋白的首选药物。通常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应用剂量常需高于常规的降压剂量。常用剂量: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lOmg,日2次,口服。贝那普利片,10mg,日1次,口服[3]。ARB裆类药物如氯沙坦钾片,50~100mg,日1次,口服。肾衰竭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1)时务必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副作用。掌握好适应证和应用方法,监测血肌酐、血钾,防止严重副作用尤为重要若上述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或有禁忌证,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12小时1次,口服[4]。

2.1.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衰竭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2.1.3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大剂量双嘧达莫(300~4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往有报道服用此类药物能延缓肾功能衰退,但近年来多数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并未证实其确切疗效,目前结果显示对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有一定降尿蛋白作用[5]。

2.1.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鉴于慢性肾炎为一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变异较大,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一般不主张积极应用;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减去。

2.1.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马兜铃酸中药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恶化,应予以避免。

3结果

3.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慢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凡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1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6]。进一步明确病理分型则需依靠肾活检。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治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1例(占55%),有效8例(占40%),无效1例(占5%),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显效7例(占35%),有效8例(占40%),无效5例(占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15/20),其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2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斌.8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

[2]许忠放.对6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4,(11).

[3]吴敏.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179.

[4]杨云英.3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52).

[5]王健.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4).

[6]于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治方法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38).

论文作者:田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