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在化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岳玉群

“学案导学”在化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岳玉群

岳玉群 广西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543200 

摘 要: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案导学 设计 实施 困惑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和学生被动学的陈旧方式,要由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课前根据学案导学先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在如何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探索中,我们在秉承岑溪市新一轮课改浪潮的基础上,吸收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以及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大班额的校本实际创设了“多学少教,学案导学”模式,通过半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下面就我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过程中的做法略作探讨:

一、“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指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它的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可见,“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教案重在教,而学案重在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学案则以学生为中心;教案的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样讲,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课前预习指导设计

课前预习指导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怎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并从中收获知识与技能。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书简单地看一遍,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课题的学习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我的做法是:将学习内容以填空或问题引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在设计《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指导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温故:(课前回忆、默念)

1.我能写出元素符号:氢______;氧______。

2.我还能说出上述符号的意义:_______。

3.我能用化学符号表示:水______;氢气______。

二、知新:

1.我能说出化学式的定义:

2.我还能说出H2O的意义:

3.我也能总结与提升(还能指出其中的微观与宏观意义):

★化学式的意义: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宏观意义是:______;微观意义是______(填序号)。

4.我能学以致用:我来抢答SO2的意义。

5.我们合作学习,讨论下列符号的意义(书本P83):

(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对子之间互相作评委,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我们互相促进)

(1)H(2)2H(3)H2(4)2H2

6.我会思考总结:

(1)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______(不可变)。

(2)符号前的数字表示:______(可改变)。

7.我会合作与表演:(1)______;(2)______;(3)______。(看表演写符号)

8.我能写出下列物质的的化学式(读一读它们):

(1)铁_____;(2)磷_____;(3)氢气_____;(4)氧气_____。

我会思考总结: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用______表示(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

②在元素符号______标数字(非金属气体,如H2、O2、N2)

(读:“某”或“某气”)

9.我能写出下列物质的的化学式(读一读它们):

(1)五氧化二磷_____;(2)氧化汞_____;(3)氯化钠_____;(4)氯化钾_____。

我会思考总结: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先读符号写在_____, 后读符号写在_____。

数字标在_____,念时刚好相对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读法:“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限于2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这一些问题就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脉络,有了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就有了方向。

2.课堂学习过程设计

课堂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课堂目标。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为了实现课堂目标,老师要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做什么,比如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等,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体现出来。而每一环节中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老师同样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堂学习过程“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设计。如我在设计《常见的碱》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没有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非常重要,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并且考查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住这个反应是达不到课标要求的。于是我就在导学案中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你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学生猜想能,因为书上有这个反应。

(2)你怎样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学生就会结合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但在进行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现象。

(3)请回忆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如果把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做一个对比的实验,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请你来设计并动手完成实验。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塑料瓶明显变瘪了。这一现象足以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4)讨论:除了上述实验,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时学生就热烈地讨论,说出了很多种实验方案。经过师生分析与评价总结出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等十一单元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我们还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的方法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不仅为碳酸钠性质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了期待。

3.课堂小结设计

课堂小结能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导学案”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你打算如何安排?你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有何期待与建议?小结时,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要在课下努力完成。这样的课堂小结设计,既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开心门。

4.练习与反馈的设计

反馈练习与课后提高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涉及本课题知识为主,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又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

(3)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

(4)避免教师占用过多的讲解时间,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二、“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使用应在当天下课时发放第二天课程内容的导学案,就是要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教师课前收上来对学生完成的预习进行批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课堂上教师不讲,让学生自己展示;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导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通过学习小组与同学讨论和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可全班同学集体解决,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突破与解决。

三、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反思

实施了学案导学法后,一方面学生有了一个预习的提纲,更重要的是,学案中的导学成分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相关的内容、新知识如何与旧知识相联系,以及一些恰到好处的思维点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原来听新课时靠记知识变成了新知识在旧知识上的建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导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化原则。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适当的时候也可让学生参与导学案的编写,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问题化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来源于课本,适当的设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第三,方法化原则。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等。

第四,层次化原则。学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疑必须把握适当的难度,太难太易都不足取。

第五,系统化原则。对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一个专题的学案应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体系,在学案中要有知识的感知、剖析、深化和拓展,以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总之,“学案导学”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紧张有序的求知过程。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普遍得到了提高。“学案导学”已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涵盖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种教学要素,是一种进行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比较综合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可称其为一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教师有效教学基本功指导丛书》.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公司,2009。

[2]单树增《先学后教学会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3]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岳玉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  ;  ;  ;  ;  ;  ;  ;  

“学案导学”在化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岳玉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