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自运营分公司成立之初就积极开展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从开展抢修和应急管理专题研究、完善现场应急指挥组织、建立专职应急值班队伍等方面着手体系建设,并结合应急精细化研究等方式逐步提升抢修及应急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故障抢修;应急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日常维护对轨道运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护信息化维护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轨道设备维护发展需求,提出轨道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架构,旨在提高设备维护效益。
1 城市轨道设备维修维护现状分析
1.1 信息共享渠道不畅
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采用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标准与数据粒度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只能通过人工交换方式才能实现,降低维护效率。同时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技术差异,使得不同系统集成程度不高,造成轨道管理部门中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信息处理效率等问题。
1.2 维修资源的配置效率下降
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下的业务管理模式,没有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维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能从整体性的业务层面出发对资源进行合理调度,造成城市轨道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资源调度与最佳优化配置之间存在矛盾。
1.3 维修管理缺乏标准化、精细化制度
由于缺乏有效管控手段以及工作人员信息化业务水平不高,导致设备维护现场作业存在维修规程、设计工序达不到管理要求等问题。同时业务化工序标准也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1.4 人工成本、物料消耗较高
由于城市轨道管理缺乏有效信息化管理措施,未在维修设备中设置有效信息系统管理终端,导致在轨道设备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工、物料损耗严重等情况,使得轨道交通设备运维成本增加。
2控制设备的应急处理方式
轨道车控制设备的运行处理能力会直接地影响车辆运行的速度与安全性,在实践中要在控制阶段根据实际状况合理控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运行中如果发现监控故障或者相关不良状况,则可以及时告警。
对于此种问题,要综合GYK轨道车实际状况与要求,根据速度限制的规范要求及时排查,分析传感器是否出现断裂、松动等相关问题,速度传感器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在运行中GYK轨道车会出现死机等问题,对于此种问题要紧急停止,在重启之后消除故障,系统则可以运行。如果故障没有解决,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电源、插头接触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脱落等问题,及时检查主机背面保险丝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根据列车管压力等相关设定要求,分析是否出现接触不良、压力传感器损坏等问题,要进行主控记录版的故障分析处理,根据状况及时处理。
在GYK轨道车运行过程中,列车运行记录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参考。在进行精确测定中,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时进行信息记录。GYK数据法分析要分析参数设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根据实际状况制动检验、进行操作要点以及系统检查,分析制动动作原因,进行功能设定的有效设定分析,根据状况分析GYK运行数据,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进而保证GYK轨道车的稳定运行。
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1应急预案体系
运营在上级预案基础上编制了分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在综合应急预案下针对较为突出的风险事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防洪专项应急预案、车站大面积停电专项应急预案等共计13项专项应急预案。在专项应急预案下共有17项各类现场处置方案,辅助内容为相关故障处理指南、设备操作手册、岗位手册以及车站“一站一预案”等。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能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各运营岗位能有效应对,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应急值班体系
运营分公司设立专职应急值班室,配置专职应急主管,执行24h应急值班制度,值班地点设置在线路控制中心的OCC大楼。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值班室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担任现场副总指挥,作为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专职现场指挥官,指挥协调现场的应急抢险工作。应急值班室除了在“战时”是现场应急的指挥者,在“平时”也是负责应急体系建设的主体机构[5],并承担以下工作:
(1)负责建立健全分公司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各种方式检验分公司应急机制及各专业间的联动性;(2)组织开展分公司应急演练工作,并根据演练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规章进行修编;(3)定期开展应急管理巡查,督导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现场应急管理隐患并督促改进提升;(4)定期检查分公司的应急物资,确保物资数量正确、状态良好,满足应急需求;(5)开展分公司应急培训工作。
3.3应急现场组织
在突发事件发生且到达事发现场的各部门负责人的行政级别相同时,易出现多重领导的情况,可能导致应急处置混乱,因此,对于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必须明确,现场处置的分工必须清晰。
当发生突发事件达到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时,由OCC宣布成立现场指挥部,并通知相关专业和部门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启动相应各功能组,现场指挥组下设五个功能组,分别为应急抢险组、技术保障组、后勤物资组、应急支援组和信息管理组。现场指挥官由应急值班人员担任,分公司值班领导作为重大决策者。在现场指挥人员未到达现场时,现场指挥权由事故处理主任行使,在OCC指挥下根据事件级别承担事件前期处置的指挥工作,事故处理主任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地点第一时间产生。
3.4应急指挥组织运作优势
应急指挥包含四个阶段即应急响应前期、启动响应、应急处置以及响应结束阶段。OCC组织突发事件前期的应急处置,组织行车调整,发布、通报事件信息。当专职应急值班人员到达应急现场担任现场指挥官后,OCC与现场指挥官划定现场管控区域,进行应急现场指挥权的交接,抢险区域的施工、行车等所有工作由现场指挥组负责统一指挥,OCC组织正常区域的行车组织。当现场应急处置完毕,抢险人员出清线路、设备设施具备运营条件后,由现场指挥官下达现场应急处置结束指令并通知OCC,现场指挥权交回至OCC,由OCC综合判断事件情况后宣布解除分公司应急响应并组织运营恢复工作。
4抢修及应急管理提升
4.1工艺流程信息化管理
对设备流程进行精细化梳理,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得相应维护信息,包括设备维护内容、维护工具等。同时工艺流程中还包括设备安全操作指引、异常应对指引以及三检一验等信息化管理内容。
4.2任务工单分派管理
轨道机电设备维修作业人员可以利用手持式设备登录系统中,查询维修工单以及维修任务地点、维修内容、设备以及维修工艺流程等,并可以利用导航系统进入到作业区。
4.3维修任务执行管理
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过程中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对工作过程进行拍摄,自动获取设备维护信息,并引导工作人员按照维护规程进行维护,将相关数据方式上传系统中,便于管理人员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监督。
4.4维护任务监控管理
工作人员在轨道设备维护时,可以采用手持设备终端获取任务信息,采用定位系统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遗漏。同时还可以查看异常相关信息,必要时工作人员可以发送调度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结语
随着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选择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如何做好全自动运行模式及线网运营下的故障抢修及应急管理将是下一步提升企业设备故障抢修及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营.浅谈地铁线路设备故障行车调度抢修组织[J].工程技术,2015,(1):151.
[2]赵金先,王苗苗,张英.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2):33-34.
论文作者:郭华军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现场论文; 设备论文; 轨道论文; 应急预案论文; 突发事件论文; 分公司论文; 故障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