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王定毅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形成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不仅继承和创新了这一观点,而且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完善了群众观点的内涵,扩展其外延,并从决策、执行、推广的工作推进角度,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群众路线,最终将其上升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 经典作家;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将人民群众置于最高位置,将人民立场作为这一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发展,群众路线就是众多创新发展之一。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上的一个伟大创造, 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在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源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点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重要源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4年就认识到群众的力量。他们在《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他们认为历史的活动与群众的活动是一致的,而且历史活动的深入就表现在群众力量的壮大。之后,在经典文章《共产党宣言》中,将无产阶级运动与群众联系起来,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 这段论述一方面表明无产阶级运动的主要力量是绝大多数人,另一方面也指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群众谋利益。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群众思想的研究继续深化,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群众的力量是历史前进的最后动力的动力。他说:“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①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5—256页。 可以看出,恩格斯将群众的力量定位在终极动力的层面。二是要成为合格的党内领导干部,必须向群众学习。“在我们党内……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的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一句话,他们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②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1页。 这里,恩格斯已经将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联系起来,并看到领导干部缺乏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三是群众的觉悟是需要启发教育引导的。这一观点是恩格斯在逝世前半年认识到的。他强调,“凡是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一定要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他们为争取什么而去流血牺牲”,同时他也意味深长的说,“为了使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③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94页。 临终前的恩格斯已经深刻认识到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性。
作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伟大导师,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对群众认识的基础上,站在领导革命和执政党的角度,深化了对群众的认识,具体体现在:一是将群众运动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高度。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在于促进广泛的工人运动,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④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40页。 指出群众实践是检验工作原则的标准,他在一份指示中写道:“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的实践的重要性绝不次于理论,而且只有这种实践才能对我们的原则作出真正的检验。”⑤ 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09页。 二是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他认为只有在改善劳动者的经济状况的条件下,群众才会投入运动,积极参加运动,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列宁已经认识到,虽然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先进性,但这一先进性并不自然而然就能实现团结群众的目的,能不能达到团结群众的结果,关键在于对他们利益的满足。三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新生政权力量在于群众。当革命取得胜利、执掌国家政权伊始,他就在人民代表会议上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⑥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7页。 在党内会议上,他告诫领导干部,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如果不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是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的。 四是人民群众对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至关重要。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来检验的?是靠什么来加强的?……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是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 ⑦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5—136页。 党与群众的观点,不仅在俄国党内强调,而且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同样大声疾呼:“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⑧ 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5页。 他也向俄国共产党发出警告,如果不能代表人民利益,国家政权可能就会陷入瘫痪。他强调,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了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可以看出,在列宁逝世前,他已经将党能否代表群众的利益,上升到党和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
二、深度:毛泽东首次阐发了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在1921年成立时,在组织体系上是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作为一个支部,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同样在指导思想上,也必须接受共产国际思想的指导。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共产国际领袖列宁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影响至深。
我们说改革开放40年成就了当代中国,并不是说当今的中国就尽善尽美,正是因为还有不足、缺陷、短板乃至失误,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奋斗没有休止符,中国共产党为了谋划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永远在路上。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表述,在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科学阐释,才有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以及后来的发展完善。
第三篇《反对本本主义》,时间为1930年5月。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阐述了争取群众的重要性,更重要是指出了“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5页。 这深刻指出了群众在共产党形成正确的斗争策略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1095页。
2.3 接种细菌 用生理盐水将菌液配成5×107 CFU∕mL,用移液枪量取0.8 mL于1 mL离心管中,用棉签蘸取接种于大鼠口腔内,剩余的用灌胃针注入大鼠口腔,连续3 d。第3天蘸取大鼠口腔唾液,接种在TPY固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观察变形链球菌生长情况。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阐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实践逐步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毛泽东是党内较早关注群众工作的领导人。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群众”的概念出现了三次,之后,毛泽东又多次提及了群众的观点,如果从群众路线的形成角度来考察,有五篇文章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间为1927年3月。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二篇文章,该报告13次提到了“群众”这个概念。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一味向国民党妥协。报告就是针对这种错误的公开回答,报告深刻阐明了毛泽东对于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和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重要思想,虽然关于群众路线的观点还没有集中明确的表达,但是群众路线雏形初现。
第二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时间为1929年12月。文章指出,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打仗只是基本任务之一,在打仗之外,还要承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页。 这是第一次在一个段落之内比较集中阐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点的内容。
1929年9月,在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周恩来、李立三多次谈话要点,由陈毅起草并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中,多次提到“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九月来信”虽然没有解释群众路线的内涵,但将群众工作上升到无产阶级政党话语体系的最高层面“路线”高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第四篇《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时间为1933年8月。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9页。 此时,动员群众已经在党内形成共识,但动员群众参加在当时很多人认为并非最紧迫的经济工作,并没有被党内很多人认识到,这表明,毛泽东认为,只要革命工作有需要的地方,都需要动员群众。
《你眼睛的弧线》中,艾吕雅延续往日的诗歌风格,对女性进行赞美书写。女人是艾吕雅生活和创作激情永不枯竭的源泉之一,也是《你眼睛的弧线》的主题修辞。可以说,艾吕雅一生都在做着爱情的美梦,多少如花容颜,填补了他记忆的空白。在《你眼睛的弧线》中,艾吕雅对他笔下女缪斯的双眼的柔美弧线进行细致的描写,“回旋”“舞蹈”“温柔”“圆”“摇篮”都是有关“圆形”的词汇场,它们都能给读者温柔、舒适的感觉。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讲,艺术家笔下这一“圆形”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太阳神、女神或者自身对统一、完满的渴望。
综上笔者对BIM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理论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BIM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应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实现信息化有效建设,对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有效作用,据此建筑企业应对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引起重视,使其在建筑工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利于施工项目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全面发展。
这五篇文章,分别从群众中蕴含无穷力量、打仗为了群众、党的正确策略来自群众、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依靠群众、只有为了群众才能得到拥护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至此,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均已具备。思想观点内容的具备和思想观点的完全形成并不完全等同,它还需要以一定的集中凝练的形式表达出来。
根据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把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主要思想做了新的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等四个方面内容。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纲,第一次在党章中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问题。八大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总结,党的十四大党章正式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
在既往对于群众路线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抗日战争实践的检验和毛泽东自身理论体系的发展(尤其是《矛盾论》和《实践论》),在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表达:“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9页。 在这里,群众路线被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高度,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内涵。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研究更多从哲学意义上来肯定,其实,仅就领导方法而言,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7页。 这表明,毛泽东将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根本的工作方法,而非一般的方法,这是将群众路线定位于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重要一步。
其二,社会治理系统的合作共治。所谓合作共治意味着社会治理模式不再是政府组织的单向运作,而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它一改以往自上而下政府主导一切的运作方式,更加注重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依托上下双向互动和多元主体友好合作,实现对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多元合作治理。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建立在平等协商、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尽管不同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职能不同,但他们民主参与合作治理的地位是平等的,采用的是平等协商的方法。在地位平等、民主协商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强化多元主体的合作意识,深化多元主体的合作共识,不断提高合作共治的效能和治理水平。
中国共产党1921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党纲,要求“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成立,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力量来自群众、党要组织群众的观点。次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群众党”并不是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建设一个全民的政党,而是表明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一切运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必须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群众”这个词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是指多数人或者劳苦大众。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表明,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这个词汇的特定政治含义,并将党的建设与群众紧密联系起来,这为之后群众路线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前提。
第五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时间为1934年l月。毛泽东开篇就明确指出,有两个问题,同志们没有重视,他认为应该强调,这两个问题就是关于群众的生活问题和对群众的工作方法问题。毋庸置疑,群众的力量和重要性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动员组织武装群众也已经形成共识,但问题是如何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把群众的力量发挥出来。所以,毛泽东认为,如果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同样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因此“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的拥护我们”。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页。 这是对列宁关于维护群众利益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三、高度:毛泽东将群众路线提升为到党的根本路线
对于群众路线,一般从方法论上理解的较多。但毛泽东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可以理解为它是超越别的具体领域的路线。正因如此,他把群众路线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之一。
综上所述,基于翻转课堂的病例汇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医学生的岗位衔接做了铺垫。但翻转课堂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是教师退居二线、释放压力的学习模式,相仿,这种模式更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制作少而精的优质,使用更多元的、更变通的课堂互动模式,使所有学生逐渐适应并积极参与翻转课堂,并且建立网络的动态的反馈和监督机制,进行阶段考核,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毛泽东不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运用群众词汇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将群众路线上升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的人,也是熟练运用群众路线的领袖。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党章从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倾听群众呼声与组织领导群众、向群众学习与启发群众觉悟三个层面,对每一位共产党员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
正如思想不会自然转化为行动,党的要求也不会自然转化为党员的行动,它需要党的领导将其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新性地形成了一套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
(一)决策:来自深入的群众调研
毛泽东曾说,出主意和用干部是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所谓出主意,就是用正确的意见指导实际工作,而正确的意见不可能凭空产生,他只能从群众中来。领导的任务是需要把类似原料、半成品的群众意见,经过加工,变成制成品。因此,毛泽东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到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而且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正确集中,形成正确的意见。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将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模式,而这种模式与西方的信息采集、议程设定、政策策划、政策确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决策模式基本类同,被美国学者哈丁认为是不谋而合。唯一不同的是,在群众路线中,决策地位的主角是群众。
(二)执行: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一种决策是否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般而言,决策是综合各地情况,站在全局高度,做出的符合普遍情况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求的决定。为了执行上级的决定,需要进行一般号召,深刻领会和吃透它的精神实质。但任何决策都是理论,如果没有个别实践的检验,贸然全面推开,在我们这么一个情况复杂的大国,很容易造成混乱局面。因此,在一般号召的同时,要先行“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通过试点,不仅可以验证主观计划、方案等是否正确,而且还可以看到人民群众是否拥护,从而起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是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干落空的危险。”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7页。
根据厂家提供的液压校秤装置的参数得知: 千斤顶设计加载油压为63.7 MPa时,对应输出力为106 N。其质量与压力转换计算公式如下:
(三)推广: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意见的形成体现了领导和群众的反复沟通过程,工作的执行同样依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对于依靠领导骨干,毛泽东不是直接传达任务给下面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而是通过向下级机关主要负责人传达,通过下级机关主要干部来推动更多干部参与。毛泽东说:“对于任何工作任务(革命战争、生产、教育,或整风学习、检查工作、审查干部,或宣传工作、组织工作、锄奸工作等等)的向下传达,上级领导机关及其个别部门都应当通过有关该项工作的下级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使他们负起责任来,达到分工又统一的目的(一元化)。不应当只是由上级的个别部门去找下级的个别部门(例如上级组织部只找下级组织部,上级宣传部只找下级宣传部,上级锄奸部只找下级锄奸部),而使下级机关的总负责人(例如书记、主席、主任、校长等)不知道,或不负责。应当使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都知道,都负责。这样分工又统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经过总负责人推动很多干部、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去做,可以克服各单个部门干部不足的缺点,而使许多人都变为积极参加该项工作的干部。这也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形式。”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00—901页。 而对于如何动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他提出团结积极分子,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毛泽东说:“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8页。 这样就形成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即以主要领导人为核心、以少数积极分子为领导骨干、动员广大群众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基本领导方法,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毛泽东在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群众路线是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和财富,也必将在我们党完成两个百年的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列宁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706(2019)05-0086-06
作者:王定毅,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党性教研部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毛军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