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结果2.1 治疗效果情况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治愈有52例,占63.410%;有效例数有26例,占31.71%;无效例数有4例,占4.88%;总有效率为95.12%。2.2 不同病因分类统计 通过汇总发现引起晕眩的主要两大因素为慢性主观性头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者共有21例,占35.37%;后者共有17例,占28.33%;其余原因根据发病率高低分别为后循环缺血、脑炎、前庭神经炎、内分泌紊乱、偏头痛,分别有7例、6例、5例、2例、1例,分别占11.67%、9.76%、8.32%、3.33%、1.67%。2.3 治疗方法汇总 所有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拮抗剂、脑水肿改善药等。根据症状不宜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以及流质饮食。其中33例患者根据中医辩证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调理;26例患者采取针灸治疗;10例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3 讨论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涵盖了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以及内科等多个领域,常发于老年人,疾病发作时患者会失去平衡感,无法自行站立,感觉自身晃动旋转,同时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障碍具有较大的关系,其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改善其症状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眩晕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该病收到了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曾建芳[3]等学者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具体研究,提出眩晕的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治疗眩晕的主要手段是根据患者的病症以及基础疾病进行病因治疗,如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颈椎问题等,同时采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进行对症治疗,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75%。威武[4]等学者对眩晕进一步整理分析,将患者分为中药、西药、中西结合三组进行研究,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眩晕机制、眩晕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76.2%、91.2%,可见,中西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通过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对症给予中医辩证疗法、针灸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等,疾病的总有效率达95.12%。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其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赵永,付炜,惠娟,等.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病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5):849-852.[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11-513.[3]曾建芳.探讨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5,21(35):99-100.[4]威武,王士列,李年春.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29-30.
论文作者: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刘彤,陈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患者论文; 病因论文; 例数论文; 症状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主观性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