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论文_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刘彤,陈健,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论文_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刘彤,陈健,

姜福卿 毛颖出 董春霞 王春蕾 刘彤 陈健 (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晕眩患者6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以及依据病症制定的治疗措施。结果 所有眩晕患者中,发病最高的两种原因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分别占35.37%、29.27%。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结论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发病与其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 神经内科;眩晕;病因;治疗措施眩晕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临床常见的表现有急性迷路炎、眼球震颤、耳鸣、站立不稳等,常见的眩晕症有耳石症、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该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眩晕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涨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患者一旦出现眩晕后,会感觉身边事物发生倾斜或者旋转,从而影响其自身稳定性。眩晕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综合症状,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1]。因此,本研究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具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晕眩患者60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1岁,平均年龄(61.2±1.9)岁;患有高血压29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7例,高血脂14例,心律失常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且均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CT、TCD等,以便掌握全面的检查结果。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根据其糖尿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病史以及症状,对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此后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措施如下: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69,规格:2ml/50mg),剂量为25-50mg;若是间歇性患者,口服养晕痛定胶囊,养血清脑颗(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60082)或天智颗粒(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41),或者静点丹参川芎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6448.规格:5ml)1.3 评价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晕眩症状及全部消失,且1个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消失,但出院后1个月内偶有复发;无效:患者眩晕症转无改善,治疗期间反复发作。有效率=(治愈率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2)统计病因所占比例。(3)对治疗方法进行汇总。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结果2.1 治疗效果情况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治愈有52例,占63.410%;有效例数有26例,占31.71%;无效例数有4例,占4.88%;总有效率为95.12%。2.2 不同病因分类统计 通过汇总发现引起晕眩的主要两大因素为慢性主观性头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者共有21例,占35.37%;后者共有17例,占28.33%;其余原因根据发病率高低分别为后循环缺血、脑炎、前庭神经炎、内分泌紊乱、偏头痛,分别有7例、6例、5例、2例、1例,分别占11.67%、9.76%、8.32%、3.33%、1.67%。2.3 治疗方法汇总 所有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拮抗剂、脑水肿改善药等。根据症状不宜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以及流质饮食。其中33例患者根据中医辩证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调理;26例患者采取针灸治疗;10例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3 讨论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涵盖了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以及内科等多个领域,常发于老年人,疾病发作时患者会失去平衡感,无法自行站立,感觉自身晃动旋转,同时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障碍具有较大的关系,其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改善其症状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眩晕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该病收到了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曾建芳[3]等学者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具体研究,提出眩晕的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治疗眩晕的主要手段是根据患者的病症以及基础疾病进行病因治疗,如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颈椎问题等,同时采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进行对症治疗,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75%。威武[4]等学者对眩晕进一步整理分析,将患者分为中药、西药、中西结合三组进行研究,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眩晕机制、眩晕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76.2%、91.2%,可见,中西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通过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对症给予中医辩证疗法、针灸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等,疾病的总有效率达95.12%。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其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赵永,付炜,惠娟,等.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病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5):849-852.[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11-513.[3]曾建芳.探讨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5,21(35):99-100.[4]威武,王士列,李年春.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29-30.

论文作者: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刘彤,陈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论文_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刘彤,陈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