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经营哪里来?——看江苏农垦如何发展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江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经营被正式提出来还是近两年的事,但各地为这一发展思路的形成而进行的实践却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产业化经营也只是给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各地在实践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探索和经验,给产业化经营扩大了新的内涵。
江苏省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一个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它在发展和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就有自己不同一般的感受。
少数人种多数地多数人种少数地
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已经不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水平,而农民种粮的效益还比较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江苏农垦在改革初期也模仿农村大办家庭农场,实践中他们认识到,组织化、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下搞小农经济的模式,使机械化和大农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劳动生产率也无法提高。对此,农垦总公司下属的一些农场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完善了双层经营、双重承包的经营体制,实行“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田”的办法。
新洋农场首先迈出了一步,农场把5.2万亩耕地承包给26个支场,每个支场把少量耕地承包给多数职工,从事活劳动消耗较多的生产项目,如棉花、果园、蔬菜、养殖业等,剩下95%以上的耕地由支场管理人员承包,采用机械化种植,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逐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1995年541个管理人员承包4.9万亩耕地,人平管理面积90亩,人平生产粮豆94吨,人平创利6.17万元,亩平经营利润700元。
在这之间,不仅农业的效益提高了,也为其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人员和资源条件,目前,已逐步发展了乳品、酒、香料、醋、蔬菜、精制米、羽绒服等各个产业一条龙,形成了农垦经济新格局。
利益调节机制产业化发展的生命
这几年,由于养殖业、丝绸业的市场波动,江苏农村出现过杀鸡风、砍树风、农民损失惨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利益调节机制来平衡产业中的利益分配,生产者的利益往往难以保证,所以就没有积极性,产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江苏农垦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概括起来为一固定二调节。一固定,就是农场与职工以契约的形式将农资供应和产品购销两头价格固定,可能产生的价格风险由大农场承担,一年一定。多年来,无论市场行情任何变化,都未出现过压价和拒收的情况,如,今年初,东辛农场与承包户订的小麦收购价为每公斤1.5元,而夏收时小麦市价只有1.1元左右,农场还是按合同价格全部收购,稳定了职工情绪。二调节,就是价格调节和风险调节。价格调节,是运用价格杠杆,合理调节种养加销、贸工农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这两年,肉鸡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农场从稳定养殖抓起,对养殖户实行“三稳一保”政策,稳定苗鸡价格,稳定饲料价格,稳定毛鸡价格,保证每个职工饲养一只鸡有1元钱的获利。对冷冻加工厂因毛鸡收购增加的成本,则从饲料厂的盈利中给予一定补偿,因而,保证了肉鸡的稳定发展和一条龙的整体效益。风险调节,是龙头加工企业每年按销售收入1-2%提取农业风险基金,用于应付生产基地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补贴和资金周转。
农垦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姜立宽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建立农业内部利益调节机制,是降低市场、自然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持久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利益调节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命。
面向大市场发展大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其核心是农副产品的加工,最终要以市场为归宿。能否走向市场,完成产品到商品的跳跃,是产业化成败的关键。
东辛农场有13多万亩耕地,是江苏农垦较大的农场。他们在发展产业化中实施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战略,形成了体现大农场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种子、棉花、肉鸡、奶牛等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围绕市场转,跟着加工走”的良性循环。1992年他们抓住棉花市场走俏的机遇,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年产量由原来的7-8万担猛增到20万担,占江苏农垦的40%,成为国家重要的产棉基地。他们还根据人们食物结构变化的趋向,迅速发展肉鸡和奶牛生产,目前,已成为连云港市唯一的鲜奶生产供应基地。
江苏农垦有今天的发展也是给逼出来的,土地有限,产出有限,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呢?在农业的延伸。有两个方面:深度的延伸,搞加工,延长产业链;面上的延伸,走出农场,可以进城办二、三产业,更可以到农村去,因为农场的优势是农业,在农村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三河农场就这样做了,他们除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搞种子外,还发展了周边四个乡镇作为自己的种子基地,结果是农民得利,农场也发展。新洋农场更是有魄力,他们在非洲赞比亚有中赞友谊农场,在莫斯科有太平洋贸易公司,在深圳有南洋电子公司,在南京有美尔姿制衣厂。有人说,这种延伸就是产业化。
江苏农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垦行业具有组织化优势,无论是土地的规模经营、农场内部的利益调整、面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还是产业的向内向外扩展,如果没有农场的宏观和统一管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可以说,比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是农垦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江苏农垦实践中的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1996年与1987年相比,江苏农垦系统的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分别递增22%、23%和13.7%,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农垦前茅。从1978年到1996年,累计创利税27.72亿元,相当于建国后30年国家对江苏农垦总投资的15倍。
标签:农业论文; 江苏农垦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垦改革论文; 三农论文; 农民论文; 江苏经济论文; 农村论文; 畜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