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管理在偏头痛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新诊断的偏头痛患者,对符合入组要求的新确诊患者当即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纳入随访名录,进行药物或药物加微信干预,评价治疗开始及3月末的服药依从性、头痛程度、频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符合入组要求的新确诊患者共228例,其中观察组113例,对照组11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末与治疗前相比, 头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头痛频率明显减少(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事件。治疗后3月末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更高(P<0.05);头痛程度减轻更明显(P<0.05);头痛频率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微信管理可提高偏头痛患者预防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增加满意度,且安全。
【关键词】微信;偏头痛;预防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129-03
The impact of WeChat managemen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graine
Xiangjing, WangYun, Peng Xianghui.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Chengdu 6100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WeChat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the newly diagnosed migraine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Drug or drug plus WeChat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drug compliance, headache degree, headache frequency, adverse event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and the end of 3 months. Results 228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met the requirement of admission, 11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1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headach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the frequency of headach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 i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rug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all P<0.05), the degree of headache reli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headach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 <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P<0.05) at the end of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WeChat management ca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migraine patients, increase satisfaction and safety.
【Key words】WeChat; migraine; prevention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慢性头痛之一,其患病率达9%~17%,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男女之比约为1:3。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引起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减退、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1]。同时,偏头痛共患焦虑、抑郁的风险高,加重了偏头痛的危害。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 YLDs)计算,偏头痛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因此,偏头痛的治疗十分重要。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尤其是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预防性治疗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患者对偏头痛相关知识缺乏,预防的重要性知晓不够,同时也由于就诊困难,尤其在大医院更为突出,所以患者常常难以坚持治疗,导致其依从性不高。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就成为预防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最近的研究证实移动手机APP可以为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如糖尿病、哮喘。而且国内的一些研究证实大部分癫痫患者会通过访问因特网来获得癫痫相关知识,其中最主要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仅约6%的患者通过医生推荐的网站进行访问,最终96.8%的患者获得的知识不合理,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让患者与专科医生及时沟通的平台。目前,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它具有经济、省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既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沟通,又可以发送图片、文档。据估计,我国有将近12亿手机用户,而且会继续增长。利用微信进行疾病管理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2-3],但用于偏头痛预防的管理还鲜见报到。为此,本文拟采用微信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偏头痛知识宣讲和随访,为偏头痛患者的合理管理寻求一种新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新诊断的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头痛疾病国际分类标准[第三版试用版,即ICHD-3][4]。且符合入组标准:⑴年龄≥16岁。⑵病程时间大于3个月。⑶入组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也未接受过正规的偏头痛知识的学习。⑷同时具备下列之一者:①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②每月发作频率2 次以上;③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④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伴有脑干先兆偏头痛亚型等;⑤连续2 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8次以上;⑥偏头痛发作持续72 h 以上等[5]。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分组方法 对符合入组要求的新确诊患者当即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纳入随访名录。
1.2.2干预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为西比灵,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10mg,治疗时间为3月。观察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建立偏头痛患者微信教育群,每位患者首次就诊时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微信群接受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相关知识的学习。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的相关知识由2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1名主治医师及1名副主任医师编制,包括:⑴偏头痛的危害,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性;⑵如何寻找并避免可能的诱因;⑶日常生活建议:嘱其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运动锻炼,教授保持身体放松的方法,如听轻音乐、深呼吸、身体按摩等;⑷服药要求:教授患者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和药物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并嘱患者将药物随身携带,以免漏服;⑸告诉患者定期找医生复查的重要性;⑹服药期间头痛复发后的应对措施等。上述知识发送到群公告并每周更新,要求患者阅读并回复。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提问,由2名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提问进行随时随地解答,如果护理人员回答不了就提交到负责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继续回答。
1.3 疗效评价
在确诊但未进行治疗、治疗第3月后各随访一次,记录患者头痛程度(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次/月)、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3月符合入组要求患者228例。观察组113例,其中男41例,女72例,年龄16~64岁(35.24 ±8.63岁)。对照组115例,其中男47例,女68例,年龄18~65(34.74±7.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治疗依从性
治疗3月末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包括漏服药物、停用药物及换用药物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失访人数两组无差异,见表1。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31.86%),39(33.91%), 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困倦、乏力、体重增加、震颤、头晕、记忆力下降等,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注:其中部分患者有多项不良反应。
3.讨论
偏头痛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及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对于部分偏头痛发病频率高、头痛程度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除了在急性期给予相应治疗终止疼痛或缩短病程外,预防性的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偏头痛对患者的危害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和抗癫痫药等,除此以外,一些中医中药、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的作用[7]。预防性治疗的时间需要持续约6个月方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对预防性治疗的认识不够,难以长期坚持规范的预防性治疗,导致预防治疗效果不好。据意大利10家头痛中心的调查发现,2675例偏头痛患者中,82.8%的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时服用过非特异性药物,仅4.8%服用偏头痛预防药物。另一项亚洲偏头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医生认为应该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9.2%接受了预防性治疗,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偏头痛预防的依从性便成为预防治疗成功的关键。既往研究表明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长时间的预防治疗方面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收到更好的预防效果研究不多,尤其使用微信管理鲜见报道。
就我所知,本研究是第一个使用微信对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进行管理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3月末时在依从性、头痛缓解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治疗满意度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这是基于观察组在经典的偏头痛预防药物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基础上,通过使用微信群来对偏头痛患者预防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知识宣讲,以及互动答疑,对患者治疗起到很好的提醒及督促作用,同时实时的答疑也解除了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担忧,为患者依从性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故而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良好的药物依从性是预防效果好坏的关键,所以观察组预防效果均好于对照组。
此外,试验过程中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别,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一方面说明盐酸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安全,同时也说明微信干预对偏头痛预防同样安全。
综上所述,将微信交流应用于偏头痛患者长程管理和随访中,既提高了患者对偏头痛预防知识的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了预后,同时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随访,节约了随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医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患者的诊治中。因此,微信管理在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治疗中,既经济高效,又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燕,张文,武陈涛.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价[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33-38.
[2]朱成杰,周潘宇,汪洋,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2018,13(3): 182-188.
[3]王梅,弓惠玲,李茹,等.微信平台在慢性牙周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4):325-339
[4]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J].Cephalalgia,2013,33:629~808.
[5]于生元,陈敏.成人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14): 1631~1636.
[6]张跃.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6):211.
[7]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0):721-727.
基金编码:2016016 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重点立项课题《分级诊疗制度下大型医院不同挂号方式对引导患者就医习惯影响的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向静,王芸,彭祥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预防性论文; 头痛论文; 药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