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信息给予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式论文,化学试题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给予题作为高考向能力测试倾斜后高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开发出的一种新题型,它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自学水平和学习潜能,所以信息给予题目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考生、中学化学教师以及有关科研人员的信赖、赞誉乃至推崇。高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预测:“信息给予题将是以后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主力题型。”
信息给予题的主体部位是给出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信息。制题人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往往在给予信息的方式、方法上大做文章,由此直接制约试题的难易度和综合度,影响和控制考生的解题心理、情绪以及解题速度,最终左右试题的得分情况,保持一定的区分度。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考化学试卷中的信息给予题的分析和研究,归纳了信息给予题中信息给予的若干方式,供考试研究人员、各位同行以及广大考生参考。
一.按给予信息的多少分
1.给予一条信息
此类信息给予题只给出一条信息,给出的这条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对应性较强,考生在解题时能很明确地利用这条信息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多属“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型,但也有通过多角度设问来加深难度的。高考早期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和近期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和近期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多属此类。
例1(’90高考题18)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双键发生断裂,RCH=CHR'可以氧化成RCHO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醛的是()。
A.CH[,3]CH=CH(CH[,2])[,2]CH[,3]
B.CH[,2]=CH(CH[,2])[,3]CH[,3]
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分析:本题给出了一条RCH=CHR′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为RCHO和R′CHO的信息,要求考生利用这一信息对问题做出判断,考查学生应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中信息即知,被氧化成CH[,3]CHO 的烯烃必须具有“CH[,3]CH=”结构。答案为A、C。
2.给予一堆信息
此类试题给予的信息不止一条,考生必须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每条新信息在相应问题中的“落脚点”,方能顺利解题。
例2(’96高考题33)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 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三.按给予信息的内容属类分
1.给予新知识
如上文中的例1至例4,给出的信息是由学生未学过的化学知识内容组成的,这些新知识有的源于大学课程,有的源于高科技成果,还有的是源于报刊传媒介绍的能为中学生所能接受的重大化学科技信息。
2.给予新模式或新方法
例5(’91高考题38)有机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例如A式可简化为B式。C式是1990年公开报导的第1000万种新化合物:
则化合物C中的碳原子数是____,分子式是____。若D是C的同分异构体,但D属于酚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没有—CH[,3]基团,请写出D的可能结构简式(任意一种,填入上述方框中)。
分析:本题给出的信息是环状有机物结构简式进一步简化的一种模式或方法。考生通过A、B两式的对比,找出不同点,得出简化方法后,即可推得C的分子式为C[,14]H[,20]O,D的结构简式为:
3.给予新思路
例6(’94化学试测题)化合物CO、HCOOH
CHO
和│ (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
COOH
成的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分子式可以分别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n和m均为正整数)的各种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C、H、O3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为3:4。
(1)这些有机物中,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是____(填入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化合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取0.2625g该化合物,恰好能跟25mL 0.1000 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由此可知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应是____,并可推导它的分子式应是____。
分析:本题所给出的信息是解有机物燃烧计算题的一种简捷思路。设想,若题中不给出这条信息,考生按通常思路假设有机物为C[,x]H[,y]O[,z]来解题,不仅步骤繁杂,而且障碍重重。根据题中所提供的思路,可假设该有机物的(C[,x]O[,y])[,n](H[,2]O)[,m](x,y,m,n均为正整数)。由于H[,2]O的部分不再耗氧,所以这样假设之后,耗氧的只有残基C[,x]O[,y],即C[,x]O[,y]+(2x-y)/2O[,2]=xCO[,2],由题意可得:(2x-y)/2:x=3:4,求得x=2y,即这类有机物分子式可写成(C[,2]O)[,n](H[,2]O)[,m]。再通过推理和运算可得,本题答案分别为:(1)C[,2]H[,2]O[,2],(2)18,(3)分子量为210,分子式为C[,6]H[,10]O[,8]
四.按给予信息的效用分
1.给予的信息是有用的
此类试题中所给出的信息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显然,这给予信息的方式对考生的干扰度较小。上文例题所给信息都属此类。
2.给予的信息是多余的
(1)给予的多余信息是为了构造新的解题情境。
这类信息的给出是为了构造新的解题情境,使学生将学过的基础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大多是借高考的机会向考生宣传一些科普知识及重大科技信息,这类信息对心理素质较差、情绪不太稳定、意志比较脆弱的考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95第32题和’96第1、2题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主要工作领域;’93第36题有关MBBA的全部叙述;’94第18、19题介绍的苯并[a]芘等等。
2.给予的多余信息是为了干扰考生的解题思维。
此类信息的给出不仅扰乱考生的解题心理,更严重的是还能影响考生的解题思维,对考生的解题产生一定的负导向作用,使考生解题时出现思维障碍。考生只有对题示信息进行多角度审视,运用分析、比较、评价等思维操作,选择出其中的有用信息,排除掉多余信息的干扰,方能顺利破题。
五.按给予信息的明暗度分
1.给予的信息是明显的
这类试题给出的信息比较明确和外露,考生一般能直接吸收和利用。上文中的例1、例2等给出的信息即属此类。
2.给予的信息是隐含的
这类试题给出的信息比较隐含,考生不能直接利用,必须对题示信息进行处理,才能将其转化为可直接用于解题的信息,如上文中的例4和例5。还有的试题所给出的信息并不是在题目开始就明确写出, 而是隐含在一些题设条件中,需要考生在阅读全题和分析应答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并且掌握这些信息,用来回答有关问题。
例7(’98高考题31 )某高校曾以下列路线合成药物心舒宁(又名冠心宁),它是一种有机酸盐。
②心舒宁结构式中间的圆点“·”表示形成的盐。
(1)心舒宁的分子式为____。
(2)中间体(1)的结构简式是____。
(3)反应①~⑤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填反应代号)。
(4)如果将⑤、⑥两步颠倒, 则最后得到的是(写结构简式):____。
分析:此题开始并没有列出任何信息,解题所用信息全部隐含于所给的反应路线之中,学生必须通过前后两种物质结构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隐含信息,才能回答有关问题,如通过分析可知①应为两个苯基取代CCl[,4]中两个Cl的反应等。答案:(1)C[,23]H[,35]NO[,4],(2)
六.按给予信息的使用范围分
1.仅限于本题使用的信息
上文中例题所给出的信息均属此类。
2.用于几道试题的信息
在一道试题中给出的信息,除了在本题中运用外,还向其它一道或几道试题所设置的情境中迁移,用于回答有关问题。例如’95高考题第29题给出的“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这一信息,除了用于书写本题的化学方程式外,还可用于本卷第31题进行有关推断:’97高考题第4题中有关卤CH[-][,2]原子水解的信息,除了用于解答本题外,还向本卷第33题发生了迁移。
标签: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