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唐敏

关于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唐敏

(耿马供电有限公司 云南耿马 6775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完善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本文结合当前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改进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

关键词:典型台区分群;标准化;线损管理

1.线损管理的概念与实施

从发电厂发出的电能传到各个用户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多种环节,包括输电环节、变电环节和配电环节等,而每一个环节的运行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能损耗或损失,这个损失的过程就是线损。而任何一个典型台区的线损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电网运行效果和管理效率,因此,建立起完整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提升线损管理水平需要电力企业引起足够的重视[1]。而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实现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时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用户的分布特征、线路特点和电力负荷等方面内容进行创建,以实现更为高效的管理效果。

2.线损管理的现状

①线损波动:当前典型台区大部分的线损管理方面均存在波动大等问题,从而增加了线损的程度,如出现道路不通畅,管理问题不当导致的线损;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如特大雨雪天气下线路架空导线和树木产生接触后出现线损;装修线路时,将线路置于墙体内部;或者线路安装计量不符合标准、表计接线安装不当或者营抄管理不合理等情况均可能引发电路损耗。②供电侧的明显缺陷:如果电路故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修理和整顿,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将会导致供电侧装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且故障频发,这样不仅会增加供电侧计量装置的维修次数和负担,而且会降低供电侧统计数据的真实水平和准确率,进一步降低典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效率。③基础资料管理: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也要台区的配网工作速度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典型台区的电路管理过程中,只重视配网工作的进度,而忽视了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台区用户的基础资料管理,如用户的计量资料、一般信息和合租合同书等,均存在资料不完整情况,如果台区线路管理与用户之间产生纠纷,就会出现债权纠纷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基础资料不完备也会阻碍营销工作的进程,在人事管理方面上也会存在责任不清的状况。

3.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线损管理流程不完善

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工作内容上主要包括设备的管理的和维护、营销策略和管理以及人员、资金的调度等方面,但是当前的线损管理工作中,部分企业仍未制定出符合台区特点的线损管理流程和标准,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上出现诸多漏洞,如机器设备的故障频发、管理项目的调整和管理上未确定责任人等,且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交流等,从而难以实现规范性、标准化的线损管理模式。

3.2窃电情况较为严峻

当前典型台区的线损管理问题上也存在严峻的窃电情况,虽然在窃电的排查过程中能够对各种形式的窃电方式进行查获,但是如何规范和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典型台区中,有一部分需要大力整改的区域中,大部分组成用户情况复杂,且多为违章建筑,所以电线的安装较为混乱,电路乱拉或者私接的情况较为普遍;还有一个方面是该地区的表计仍然沿用旧式的印用,也同样对线损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封印一旦开封就无法再复原,部分用户就会投机取巧伪造印用来窃电。

3.3计量表故障排查困难

由于大部分台区用户的计量表存在诸多故障,且故障引发的原因较为多样,需要稽查人员经过反复的检查、检验和核实才能得到排查到,但是还是会难以判断许多计量装置的故障原因,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排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量表故障排查工作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的改进

4.1具备完善的标准化线损管理制度

4.1.1制定明确线损管理的指标

制定出明确的线损管理指标是保证典型台区分群标准化线损管理的基础措施,同时也是管理效果考核的基本依据,因此,不同地区应结合地区特点,根据线路类型和台区区域实情制定出2年的平均线损指标,并计算出准确的线损基数,计算范围可以国家推行的“低压线损理论计算系统”进行[2];同时,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典型台区的每一条规划线路进行考核、分析和研究,进而不断实现线路管理目标,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效果。

4.1.2加大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力度

只有严格按照损耗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开展工作,加大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力度,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计量装置检查工作,才能完善典型台区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制定出严密的台区考核表,根据台区安装线路的分布特点和路径范围以及营销管理模式,开展网络表更换、改造工作,合理利用网络表远抄的优势,实现抄表的准确化和检查人员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能够减少抄表错误、漏抄等工作失误,而且能够保证维修人员尽快发现计量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处理计量装置的故障,减少线损。其次,加强计量表置封印管理力度,铅封封表箱的更换,并将其更换为封钉,以增强封表箱的防窃电功能,提升其耐用性;而且使用封钉时,只有线路出现问题才需要打开封表箱进行检查和维修,较铅封和机械锁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

4.2具备健全的低压集抄系统

4.2.1综合管理配电台区的三相负荷

利用低压集抄系统收集到的变压器数据,如出线电压和电流等,全面分析当前台区的负荷情况,进而对配电台区的三相负荷实行有效调整,以保持其平衡性,确保台区的运行和管理控制在电力企业的合理运行范围下。常规管理标准中,应将变压器低压出口的三相负荷电流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将其电流不平衡度控制在10%之内;而干线与支线之间的始端电流平衡度可适当扩大范围,可控制在20%以内;中性线的则需要在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范围内的25%,以此避免三相负荷出现严重不平衡情况而增加线损[3]。

4.2.2运用采集功能实现定时采集抄表数据

首先需要合理利用低压集抄系统的采集功能对每一个低压用户表上的数据进行收集并传送到集中器,集中器再处理成网络表传送至主站,最后由主站的系统软件自动化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而减轻检查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抄表的工作效率[4]。推行分时段排查法,查清线损波动原因,进而利用低压集抄系统的定时采集功能,定时对典型台区的计量表计表底数据进行收集,以充分减少查找时间,以保证抄表工作的准确率和有效率。

4.3成立线损工作汇报会议小组

由供电所负责人组织安排周会工作汇报会议,时间可设定在周五下午,每一个班组的负责人则根据一周内该台区组线损情况、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供参考和讨论,如果存在疑难问题可以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关的支持方案,以进一步完善典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

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的完善,要求电力企业对台区线损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通过管理制度的健全、低压集抄系统的应用以及定期的周会会议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成文.台区线损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21):80.

[2]屈宏斌,史珩.精益化管理角度谈台区线损管理水平[J].大科技,2014(28):108-109.

[3]徐成斌.简析供电企业线损标准化管理及实践问题[J].科技与创新,2014(16):91-93.

[4]张文准,黄志强,罗定志.基于CIM的地县一体化电量采集及线损管理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3,32(05):

62-66.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关于典型台区分群的标准化线损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