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探讨论文_杨光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探讨论文_杨光

临沂市宏鑫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猛提升,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急速增多,一些专业水平过低的从业人员参与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由此埋下了诸多隐患,影响着建筑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传统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受监管方式单一和监管人员欠缺等因素限制,在新形势下不能更好地发挥监管效能,所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及现状

1.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监督者需要对每一项工程的责任人进行监督,这样就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安全在总体上得到保障;然后,监督者还需要对施工方进行监督,一项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施工的相关负责人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做一些偷工减料或者使用一些劣质的材料的事情,而这些行为都会严重的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要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最后,我们还要重视对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以及对建筑所需要的设备进行监督等等。因为监督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管理者务必要对此十分重视。

1.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虽然整体相对来说已经较为完善,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也因此建筑工程行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政府监督工作人员的状态目前正处在微观状态的阶段,所以作为监督人员来说,务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作为管理者,也要相应的完善各个监督环节,尽量扩大监督者所监督的范围。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层面发展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准确的对质量监督体质进行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不仅这样,目前就该行业来说,对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监督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也正因为该行业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社会对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监督存在质疑,进而导致该行业被社会所认同度不高。除此之外,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在法律规范上也需要进行改善。由于现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工程市场还不够规范,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能够进行相应的规范,那么就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进行规范,政府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法律,可见法律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但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在建筑工程行业质量监督管理上建立完善,所以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会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受到种种的阻碍,进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

2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改革势在必行的原因

2.1缺乏数据互通形成信息壁垒

数据是一个工程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监督管理的根本。由于欠缺好的交互平台,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得到共享互通,导致信息获取不全或不准确。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随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图纸、用料数量、工艺做法等数据,但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共享交互平台,这些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告知监督管理者,无法起到动态监管作用,也不能完全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故而形成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2.2信息化建设运营风险高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系统研究开发,还有后期的运行和管理阶段,既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也需要技术人员的及时跟进,还需要结合建造工艺发展随时更新调整,更需要建筑企业用户的广泛参与。作为系统的建设方,在满足各项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充足的数据存储空间,大量的资金投入产生的高风险使得很多投资者望而生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监管体制改革滞后与现代化建设发展不相适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据统计,2017年全国建筑业产值规模总量已高达213954亿元,比1998年的10062亿元增长了20多倍,比1978年的139亿元增长了约400倍,建筑产业以平均每年10倍的速度高速增长。对于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配备标准,仅能从1990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3~5)×104m2配置1名监督人员”找到明确依据,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合理配备监管人员,如银川市监管人员人均监督面积超过50×104m2,造成人员工作负担过重、监管效能降低,从而使行业管理难度增大。

2.4缺乏地方性信息化建设标准

住建部于2018年已经发布了JGJ/T434—201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为监管信息化架构建设做出了宏观指导,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和建造周期的不同,各地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标准也有所差别,在兼顾当地政策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进一步细化系统建设内容,提升监管效能。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

3.1创新完善管理体系

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以往思想意识,正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并基于实际条件来对现存的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为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各项故障制度的可行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为各个环节开展的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还应注意对不同单位的职责划分,明确各个单位以及部门的权责,以法律法规作为支持,推动各单位之间相互协调作业,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施工信息,了解现场施工情况,由此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管理,确保施工作业可以正常开展,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3.2构建统一监管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以往的监督管理体系已经不适用,且因为涉及到多个施工单位,缺少统一的质量监督体系往往会造成管理工作混乱,降低管理效果。因此需要构建统一的监管体系,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一体化,确定管理要点,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方案,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支持,保证每个单位和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确保每个施工环节以及每道工序均可以有效落实,严格遵循施工工序,排除一系列影响因素,确保施工作业能够有效展开。

3.3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到众多专业以及单位,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现场管理队伍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综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组织相应培训,要求所有安全监理人员全部参与,使其可以正视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必要性,端正工作态度,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管理技术为支持,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高效施工提供可靠保障。

4结论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因素非常多,面对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施工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现场监督管理效果,就需要基于目前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不足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要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优化,保证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持,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亮.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居舍,2018(29):148.

[2]陈雨.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221-222.

[3]陈刚涛,贺磊.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6):123-124.

[4]巫向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8(03):139-140.

论文作者:杨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探讨论文_杨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