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区域经济探析——梁家河流域国土综合开发整治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土论文,探析论文,区域经济论文,河流论文,综合开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竹山县梁家河流域,其国土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平21.4亩,有13个村,2个村办林场,67个村民小组,1703户,总人口7862人。
梁家河流域为梁家乡所管辖。梁家乡兴建于1987年,经济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基本属于“耕地产出型”或“狭义农业型”的模式,乡镇企业是空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起步,所有的村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和电话。人们的生产和生存仍停留在“刀耕火种、肩挑背驮”的“早期农业”阶段。人们长期倘佯在丰富的资源中受穷,丰富的资源未能得以开发利用。
该流域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河流多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坡陡流急,落差大,易开发,季节差异变化小,水能蕴藏量1.3万千瓦,是全国人平390瓦的4.23倍,是全县人平1045瓦的158%,可供开发水能1.1万千瓦。流域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地矿部门实地勘测,境内石煤储量大,质量优,分布在10个村组,经质检部门化验分析,发热量高达5600大卡,燃烧值高,储量达1亿吨以上;硅质黑板石分布于流域各村组,耐磨、防酸乳、隔水性能好,抗压能力强,结构稳固,贮量丰富,是一种天然的建筑装饰材料。粗中粒黑云母二长闪长岩经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优质建筑材料标准,具有优先开发地位和较大的开采潜力;石灰石资源藏量大,分布广,品质优,易开采,为流域发展建材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青峰村南麓,还发现了无烟煤,经鄂西北地矿调查所专家踏勘检测,该煤储量144万吨(取1平方公里范围),平均发热量达6500大卡/公斤,为一优质无烟煤矿,山地面积广阔,为流域内多种经营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流域已利用土地面积8.9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2%,其中有林地7.38万亩,森林覆盖率44%,待利用土地4.7万亩,整个以林特为主的多种经营基地面积可达12万亩。草场面积大,为流域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地。可见,梁家发展的优势在山水,希望在山水,潜力也在山水,必须依托资源上项目,瞄准优势促开发,走国土综合治理之路。
91年4~5月,计委党组组织从事国土工作的同志,经过1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分析,确立了长抓林业短办电,开发煤炭见现钱,强化科技兴教育,狠抓交通求发展,依托资源促开发,工农并举富财源的国土开发整治指导思想。在开发项目上,根据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效益,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了流域国土开发整治项目库。
农业开发项目以坡耕地提高提级和多种经营基地建设为重点,规划坡改梯2000亩,旱改水500亩,河道治理3000米;兴修塘堰30口,引水渠3万米,水(Ⅰ)型水库一座,蓄水100万立方米;规划新修建水土保持涵养林1万亩,速生用材林2万亩,以药材、生漆、核桃、油桐为骨干品种的经济林3万亩,使流域林特基地形成12万亩的规模。
工业主要依托本地资源,开发以水能资源为主的电力工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硅质黑板石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森林为主的木材加工业。
交通、通讯是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计划“九五”未实现村村通路、通水、通话。同时,社会事业发展是流域开发整治的重点。
至此,梁家河流域国土综合开发整治亚层次规划正式形成,并经乡五届人大四次全会通过,报省、地、县计委,被列为国土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流域。
三年多来,流域开发治理以以工代赈资金为主,吸收多方投入,流域内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域共兴建水塘17口,蓄水2.1万方,堰400米,坡改梯800亩,旱改水200亩,河道治理3000米,新发展经济林2万亩,用材林1万亩,基本达到了人平3亩的高效经济林的目标。同时,梁家河流域国土开发治理给流域经济和流域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乡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人均纯收入由90年的225元增加到现在的514元,自行车、收录机、电视机已进入了大部分农户家庭。但流域人民并未对此感到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流域建设,将以更新的眼光,全面治理,综合开发,为早日奔上小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