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时代下,随着空间数据量和应用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节点空间数据服务模式也已经逐渐朝向分布式集群服务模式发展,由于新型分布空间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数据库在分布式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提出了数据库组件的优化设计,包括采用Agent方法改进连接操作、优化数据查询操作等。通过以上方法,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据库;分布式管理系统;优化设计
1前言
在新时期下,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载体,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了社会焦点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止被他人访问、盗取,造成信息丢失和泄露,需要用多元化手段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
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散,但逻辑上较为集中的数据库。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用于较为单一、单位较小的领域;另一种是在物理和逻辑上分布都较分散,也就是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众所周知,联邦具有自治的特点,所以系统组成的联邦中各个子数据库都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数据库,包括不同途径、不同种类的数据库,所以更加适用于大范围数据库。分布式数据系统中包含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分布式数据库。在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能够对数据库信息展开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存储,并由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甚至可以在不同机器上运行,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将不同通讯网络连接在一起。
3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安全特征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数据库,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具有节点自治、逻辑全面、物理分布、节点协调、冗余容错性等五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
3.1分布性
分布式空间数据可以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库模块,将所搜集的数据放在不同的数据点上,数据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数据交换。整个空间数据网络安全应构建在数据各个节点当中,并形成一个整体的安全系统,任何一个节点的安全漏洞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数据的安全性。所以,需要充分考虑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各个节点的安全性。
3.2网络相关性
空间分布式空间数据库中的各个节点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交换,集群内部通信网络是数据库安全保护的重点对象。数据库集群内部通常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支持协议对网络通信的加密。与此同时,大量空间数据将在集群交换当中给通信网络造成很大压力,这就需要在空间数据加密过程中不得花费过多的反应时间。
3.3全局性
由于数据库中的各项数据分散在多个节点当中,但是这些分散的数据依然受到统一管理,形成一个整体,被用户进行访问。通常情况下,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可以提供多个数据访问系统的端口,这样可以保证负载的均衡性,避免单个节点产生故障。每个入口都能够访问整个数据库的信息数据,所以说多个访问入口也成为安全防护的薄弱点,每个分布式空间数据都要进行隐藏,避免出现联动性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容错性
各节点中的数据由本节点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节点具备自治功能,从而实现本节点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节点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通信,检测各个数据节点的运行情况。从结构层面上分析,数据库节点往往是通过相互冗余备份的方法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可靠性、应用性,从而改善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所以,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安全也具备一定的容错性,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标准。
4数据库组件的优化设计
4.1优化Agent方法改进连接操作
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技术人员可以优化Agent方法来改进数据连接运行操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法:第一,协调Agent。技术人员可以控制和协调系统工作流程,来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规范,从而形成可靠的提交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操作过程,进而优化数据操作和技能规范。第二,优化Agent调度。数据人员通过连接局部数据库,实现逻辑业务的请求,能够简化程序管理,从而更好的进行局部信息处理。第三,优化整体数据处理。Agent相关功能够实现数据的查找和定位,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优化不同的Agent的信息交互功能,协调数据之间的交换流程,可以加强系统数据转换能力。第四,优化Agent监控能力。技术人员通过监控实时数据库,并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Agent方法,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全局或者局部的架构。第五,优化通信管理Agent。技术人员要将分流程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监控,当监控Agent发现系统局部数据变化后,通信模块就可以将Agent转化为其他关联程序,如果需要对其他的数据库实行指令,还可以连接到其他分流程,比如,全局处理、调度处理等。
4.2优化数据查询操作
数据库的查询任务具有非常多的流程,会影响系统的运行速度,因此,需要对数据库的查询过程进行优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查询模式,将任务划分为几个或者多个具有独立逻辑的子任务,从而使一个主Agent能够扩建为多个独立的Agent,每一个Agent都有系统逻辑,都能够完成查询指令。技术人员在将查询任务分送到指定的目标场地后,将主Agent集成组装,可以形成完整的查询结果。数据库任务查询还有增强查询模式,在主Agent基础上构建一个增强型的Agent,这个增强版的Agent能够创建多个独立的、具有逻辑的分线查询任务,并将每个独立的子查询业务增加到Agent上,然后将其分发至每一个目标场地。技术人员在完成查询任务后,建构由主Agent负责查询和操作,由增强Agent负责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系统处理模式,能够实现系统的高流畅运行。技术人员还需要注意,附加的Agent不需要安装在客户端上,能够进一步的降低系统运行承载量。为了测试系统算法的运行流畅性,可以设置一个100次左右的系统删除任务,一般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操作时间是27s,在引入Agent后,系统的删除操作降低到15s左右,能够说明这种方法既降低数据库的处理时间,又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已经成为数据库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划分为多个子数据,并保持相互独立,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快速查询。针对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安全问题,需要掌握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内部结构和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防护措施,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魏进武,靳淑娴,张基恒.大数据关键技术及运营商落地建议[J].邮电设计技术,2015.
[2]刘玮.企业的变革思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J].办公自动化,2014.
[3]何清,庄福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平台[J].中兴通讯技术,2013.
[4]IT架构设计研究组.大数据时代的IT架构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杨晨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数据库论文; 数据论文; 分布式论文; 节点论文; 系统论文; 空间论文; 多个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