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价值观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5-0006-0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符合科学精神、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确立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育人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和理论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蕴涵
1.爱国主义是需要继承发扬的思想传统。爱国主义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当前最鲜明地体现是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投身祖国建设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意识解决的是大学生履行什么职能、执行什么任务的问题。大学生只有确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内在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将责任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它是高等教育基本的要求之外,还有着特定的政治内涵。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神圣责任,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只有把投身祖国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献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1世纪的今天,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满怀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是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大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根本要求之一。
2.集体主义是需要倡导的价值原则。集体主义核心是人民本位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强调,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它汲取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传统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标准。这是集体主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之所能,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这些都是把巨大的热情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长才干,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还要有相互关怀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作为高校大学生更应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助残帮困、关心他人,这都体现着大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尚的人格应该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宽恕、怜悯及恻隐之心。大学生可以在社区生活、社会考察、地区慈善活动中感受爱心教育,培养与人为善、敬畏生命的良好品格,以形成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进而形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需要构筑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大学生应当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美好的制度理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无数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前景作出过详尽的描述,把社会主义制度描绘成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这体现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离人们的这种理想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大学生因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因此,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在逐步体现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目标。只有把这个道理向广大大学生讲清楚,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把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当代大学生必须是有理想的青年,必须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因为这个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把远大理想和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才报国。
4.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是需要坚持的治学态度。大学是求知的神圣殿堂,大学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知识的渊薮,是科学真理生长的园地。求知是大学生的天职,必须树立起求是求真的理念,在求知之路上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科学真理从产生那天起就肩负改造世界,实现人类梦想的重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求是求真就是要做到,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思想方式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要自觉地运用科学真理于社会实践,敢于和善于同一切愚昧和谬误作斗争。
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不是建立在个人名利和虚荣心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高度责任感之上。大学生有这样的热烈愿望和献身精神,有了求是求真理念,就能如饥似渴地去猎取造福于人类的知识,就能百折不挠地去为真理而斗争。真理和科学在人们心中具有什么样的位置,是一个人在实践中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自觉按照真理的要求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人事业能够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大学生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大学生刻苦钻研具体科学,不仅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长智慧和才能,而且增强人们的事业心,形成实事求是、奋发进取、坚毅顽强、忘我劳动等优良品德。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扎实学习科学理论,完整掌握理性知识,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使自己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5.创新创造精神是需要弘扬的时代要素。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大学生理应把创造创新精神作为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包括适应创造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造创新精神可以激励和孕育创造创新,形成创造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创新发展提供引导和动力。没有创造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创造创新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况且我们的文化中也还包含着一些因循守旧、不利于创造创新的因素,对创造创新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有了创造创新价值取向,就可以克服这些因素,弘扬中国文化中革故鼎新的传统,为创新提供持久动力。因此,创造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之一。
创造创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头脑、灵活的适应性等等。大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发挥首创精神的广阔空间。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自觉接受创造创新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学习必要的科研方法,从而培养自己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自己勇于实践、勇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原则
1.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还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根本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把人生价值、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达到使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过程中,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些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2.要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土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汲取和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价值观传统的精华,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指我国悠久历史流传下来的、代代相承、具有广泛深刻影响、且不断创新发展的优秀思想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是我们的民族魂,是我们的精神领域的脊梁。比如,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比如,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核心、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倡导“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以义统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的利他精神,等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关怀的统一,其确立必须深深植根于伟大的历史传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才能血脉贯通,具有民族精神内在的自洽性和一致性。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基石。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也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支撑。
3.要体现积极进取时代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需要将一个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反映到核心价值观中来。事实上,不同时期所强调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就是一段时期内任务和使命的生动体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基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和新的要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应该有新的理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并且也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主流导向、价值引领的作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体现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便更加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面对社会上多元价值取向选择所带来的挑战。多元趋势日益明显的状况,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确立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它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体现昂扬、积极的主流时代精神,才能在多元中确立主导。
4.要体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由于生活在和平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环境影响极深,他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如果能充分满足学生最迫切的需要,则其认同程度必然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其关切的重点方面。要及时主动为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确立过程变成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问题、理顺学生情绪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感情、关注人的思想状况、关注人的利益需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不是外在于教育对象的,它既是社会对个人要求的体现,也是受教育者内在成长成才愿望的内化和升华。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宗旨之一便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关注他们的精神诉求,引导他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体现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另一方面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并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说服教育,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逐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注重主渠道的作用。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通过这些课程,向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课程中着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上进心;大力宣传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目标中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现培养目标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作为重要培养目标来加以强调。通过学校各种教育手段的实施,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行为的一代新人。
2.注重知识的传授。要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科学方针,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元素。高校开设的各门学科课程,都具有传承科学知识、塑造健康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各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自觉肩负起这一教育任务。在教学中,把专业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传道”与“授业”、“解惑”结合起来,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也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既注重科学知识的继承,又注重人文精神的滋养。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素质协调起来共同发展。江泽民同志曾说:“要说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③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3.注重文化的涵养。文化赋予世界和人生以意义和价值。它是一套蕴含意义和承载价值的符号体系,无论伦理、哲学还是艺术,都以特定的方式构建着世界和人生的意义价值体系。文化的层面是相对稳定的层面,也是最深层次的层面,无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它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因素,是影响潜意识的因素。一个国家或政党,当把自己的政治纲领由政治的层面深入、内化、涵摄、升华到文化的层面,就能更好地对人们产生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领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巩固政权,基业长青。大学,作为传承和创造文化的重要组织,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基础性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大学依然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大学需要文化建设,坚持大学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提升大学文化的品位。首先,大学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帮助或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而正确的价值观,而这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才能够实现。再者,大学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核心,以熏陶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它也有不同于社会文化的特点,比如它更强调自觉的“育人”功效,是要求自觉地以“育人”为核心功能的文化。
4.注重实践的锻炼。人的思想最终要在实践中去体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他们所感知、认同和接受,必须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在实践活动中培育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要在实践中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践行属于人格完善的行为阶段,就是把内省所得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关系之中,把内心的心理功能释放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其他行为。社会实践是理解社会运动的客观物质性的基础,因此,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对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以专业实习、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思想、净化心灵、提高觉悟、升华认识。
5.注重环境的熏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在于要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塑造功能。校园环境不仅包括校园的物质设施,校规校制,还包括网络虚拟的校园环境。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环境对价值观的影响和塑造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拓宽教育渠道,让大学生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中,在具备良好条件的活动中心、培训设施、教学条件、校园风貌、学校网站等校园环境中受到教育。校园环境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条件,能够使教育更加符合规律,从而收到育人和塑造品德的功效。网络环境是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重要机遇和考验。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各种言论和传递各种信息,网上交往和游戏娱乐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也必须适当地运用这一平台,以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注意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网络上的内容参差不齐、良莠并存,需要加强过滤那些有害的、虚假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净化网上育人环境,拓宽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要注意构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和形式输入网络系统,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借助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构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科学鉴别力。
总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更好地使他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统一起来。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握正确导向、运用有效手段、完善方式方法,在教育引导和培养青年学生的实践中提炼、完善核心价值观,同时将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他们内心世界的自觉追求。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大学活动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