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服务贸易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贸易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服务贸易是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替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缓冲作用。1996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1.2 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货物贸易的四分之一。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异军突起,日益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它的强劲增长是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具体说来,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6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转移。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
2.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货物贸易流量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例,1950年总计为611亿美元,1990年达33949亿美元,40年时间增长了近56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增长。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向服务业倾斜,不仅带动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国际投资收益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的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
3.新技术革命的有力推动。新技术革命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他国流动,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如出国旅游、接受教育以及聘请专门人才等。在过去40多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达到 3.5%。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货物追加服务(如运输、国际结算)、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进出口随之迅速发展。通过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为15.4%,虽然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同期的增长水平,但横向比较,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相当落后。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 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1996年仅为31.2%,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还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性的服务行业,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于世界排名20位以后, 并且服务贸易处于逆差地位。1995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4920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11700亿美元,两者比例为4.2∶1 ; 而中国的对应出口额分别是1488亿元和184亿美元,两者比例为8.1∶1, 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柱,发展不快。1996年服务贸易出口仅有279.2亿美元,而进口则达423.4亿美元,逆差达144.2亿美元。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货运和旅游两项就接近50%,而金融、保险、商贸、电信等领域则很少。前者是劳动密集型的,后者则是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近年来,服务贸易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民用航空法》、《注册会计师》、《律师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对构筑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国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对在华外国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者的规定较少或没有规定,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容规范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外经贸部负责,主要负责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引进外资、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等。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却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外经贸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此外,由于管理落后造成对服务业统计的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对外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等等,都是阻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据预测,世界服务贸易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万亿美元, 其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由于服务业具有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少、对环境破坏小、应用技术和知识潜力大、可吸收大量就业等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迅速改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落后的局面将对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加入WTO是对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 也是一个推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对此,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应采取以下对策: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 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2 )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3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4 )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应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引进资金,引进竞争机制,并通过开放来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正象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APEC服务贸易研讨会”上所表示的,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APEC其他一些成员经济体相比,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以及统计数据和信息收集方面尚有较大差距,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中国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本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服务梯度、数量和规模梯度。国家应有目的地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型,对不同地区应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具备条件的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讯等,在沿海地区可优先试点和发展,使其逐渐成熟,而内地、中西部等则可待成熟了再进行推广。
3.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家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在这方面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自由、半自由、全自由三类不同的政策:(1)凡涉及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2 )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稳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价的最高界限;(3 )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际自由化的政策,但应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和推迟外资进入。另外,《服务贸易协定》还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选择对国内服务市场的保护方式,应符合CATS的原则和要求,遵守服务贸易国际惯例,同时要考虑国内服务市场的实际。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为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提高其发展和竞争能力而达到保护目的。
4.加快服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其发展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的有关政策都应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轨道发展,我们应加强对GATT、GATS、 WTO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波。
5.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解决当前我国国际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以及归口管理部门。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外经贸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事关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建议中央、国务院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和委员会,负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6.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我国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如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这是国际化经营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要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可在现有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