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AIN)亦称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临床主要表现AIN浸润、间质水肿及肾小管不同程度退行性性变。根据AIN发病机制的分析,药物过敏性、感染相关性以及原因不明特发性是其主要病因。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2例A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分析AIN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从而为AIN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AIN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共收治112例AIN患者。其中男67例,女5例;年龄18~73岁,平均(45.5±11.2)岁。112例患者中,25例(22.3%)患有慢性肾脏病病史。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皮疹、关节痛、少尿或无尿、血尿以及腰痛等症状。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
1.2.1.1尿常规检查
留取患者中段尿20mL左右,以晨起第1次尿为宜,于30~60min放置自动尿分析仪上进行尿检。
1.2.1.2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择高频率探头,一般为9~12MHz,体型较为肥胖患者为6~8MHz。将超声仪链接于超声图文工作站,将检查获得的图像资料储存。检查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行常规全肾检查,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然后探头逐渐向四周移动,再缓慢旋转,行扇形扫查,直至获得满意的肾检图像。最后根据图像资料,对患者肾的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以及回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
1.2.1.3病理学检查
本组112例患者行肾活体检查,首先,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支撑、固定好肾脏,参考背部体表解剖位置定位,也可在X光下定位确保穿刺点选在右肾下极。将穿刺部位以碘酒、乙醇充分消毒后铺巾,常规麻醉。然后,B超探测下确定穿刺深度,用Menghini负压吸引针穿快速刺入肾组织,迅速拔出穿刺针。最后,将取得的肾组织送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放入液氮瓶中送免疫病理检查。
1.3临床治疗
(1)致敏性药物立即停止使用。(2)采取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方案,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3)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如予以患者口服强的松。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渐减量用药。(4)血液透析治疗。血透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利于患者保持平衡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状态。(5)抗感染治疗。针对因感染引起的AIN,可针对病原菌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针对出现重度肾间质肾炎细胞浸润且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应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为160~280mg/d,3~5d。再口服泼尼松治疗,剂量为0.8~1.0mg/kg。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渐减量用药。
1.4疗效判断标准
AlN的临床评价分为3级,评价标准5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肾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微量或少量尿蛋白、尿RBC<5/HP;未愈:经治疗,未达到好转标准。
2、结果
2.1尿检结果
112例患者中,蛋白尿C2例,白细胞尿30例,镜下血尿12例上皮细胞管型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肾衰竭症状。血肌酐(SCr):140~1251mol/L;尿素氮(BUN):(24.2±15.2)mmol/L;尿蛋白定量(mAlb):(538.1±197.3)mmol/L。
2.2超声检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17例患者双肾体积增大,长径大于12.0cm;12例患者皮质回声增强,其余83例患者双肾大小及皮质回声无明显异常。
2.3病理学检查结果
112例患者均可见间质水肿现象以及伴有灶性、弥漫性细胞浸润现象,未见明显肾小管、肾小球坏死现象。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退行性变现象。
2.4治疗结果
通过致敏性药物停止使用、对症支持治疗、强的松口服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等治疗方案的实施,本组112例患者,其中95例经1~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均恢复正常,占S4.S%;17例经3~6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均恢复正常,占15.1%。
3讨论
3.1AIN的病因
AIN最早发现于1898年,抗菌药物等药物及感染是诱发AIN的主要病因。在抗菌药物等药物的病因上,以抗菌药物(青霉素类等)及非笛体抗炎药最为常见。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载体)结合,引起机体超敏反应(包括细菌及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肾间质及小管病变,引发AIN。在感染病因上,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都可引发感染性急性间质性肺炎。细菌自尿道侵入机体内部,引起感染,进而引发AIN。
3.2AIN的发病机制
肾外抗原是导致AIN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某些药物或病原微生物作为半抗原与TBM结合,引发免疫反应使肾脏自身蛋白的免疫原性改变,炎症介质得到激活,导致肾小管间质受到损伤,进而引发AlN。而其病变主要表现在肾间质及肾小管上,光镜下可观察到,肾间质水肿现象明显,弥漫性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严重,并偶见肉芽肿。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退行性变。
3.3AIN的临床治疗
临床治疗中,及早的进行激素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中,112例AIN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确诊后,立即停止致敏性药物的使用,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强的松口服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方案。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对症支持治疗是纠正患者肾性贫血、电解质、酸碱及容量失衡的关键治疗措施,同时也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治疗方案。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针对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介导引起的间质性肾炎的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则是防止患者高容量性左心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而最关键的治疗方法在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甲泼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在AIN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作用。
综上所述,在AIN的临床治疗中,应在分析患者临床表现、AIN病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明确治疗方案。积极去除病因,停止致敏性药物的使用,并在行对症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革.急性间质性肾炎33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4.
[2]许惠婵.5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4.
论文作者:王静,王风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患者论文; 肾小管论文; 间质论文; 病因论文; 肾炎论文; 药物论文; 尼龙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