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海湾地区军事基地调整的分析_军事论文

美国调整海湾地区军事基地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事基地论文,探析论文,美国论文,海湾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湾地区是当今世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恐怖活动、领土争端等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也是能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地缘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而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近年来,大国尤其以反恐和反海盗为由强化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建设,不断调整布局,竞争日趋激烈。本文旨在探讨“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军事基地的调整及其影响。

一、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调整

美国地处西半球,远离中东,在海湾地区部署军事基地就成为美国控制中东的基本手段。冷战结束20年来,以“9·11”事件为“分水岭”,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部署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在海湾危机爆发前数十年时间里,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主要依靠游弋在海湾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它们与地中海第六舰队遥相呼应,阻止苏联插手海湾事务。这一时期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极为有限,远不及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数量和规模。①1968年英国宣布自1971年起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撤出所有军事力量,结束了对海湾地区长达200年的统治。②随后美国一直试图填补权力真空,但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东民族主义兴起,始终未能如愿。冷战时期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依靠航空母舰战斗群等海上浮动基地,而不是海湾国家陆上永久性军事基地;二是陆上军事基地规模较小,更具有政治象征意义而不是军事作战意义。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数量迅速增加,规模逐步增大,布局上形成了以沙特为主、以海合会其他成员为辅的态势。“9·11”事件后,特别是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海湾地区军事基地进行战略性调整,重心开始向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转移,呈现出分散化、小型化、前沿化、机动化和网络化五大特点。

第一,分散化。“9·11”事件前,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主要分布在沙特。一方面,沙特在中东地缘政治中举足轻重,可以间接控制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对国际贸易的运输安全影响巨大;③另一方面,沙特政府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它是受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影响深重的国家,面临诸多安全隐患,美国在沙特的军事基地成为沙特维护国家安全的“稳定器”。“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呈现出分散化趋势,除了在沙特和科威特外,还在其他四个海合会成员国卡塔尔、巴林、阿曼、阿联酋设了军事基地。2002年美国中央司令部前沿总部从沙特迁往卡塔尔,其乌代德基地是美国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之一。巴林朱费尔海军和空军基地是美国第五舰队的总部及母港,美国在巴林首都麦纳麦拥有占地60英亩的军事基地。④到2006年,美国驻海湾地区的第5舰队下辖1个航母编队(包括1艘航母、6艘水面作战舰只)、1艘攻击型核潜艇、3艘两栖舰只和4艘反水雷舰艇。⑤此外,美国在阿曼、阿联酋也拥有军事基地。美国驻海湾地区军事人员的分布也呈分散化趋势。“9·11”事件前,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人员主要集中在沙特,其驻沙特官兵一度高达33.4万;⑥“9·11”事件后,美国从沙特苏丹王子空军基地撤出约200架军用飞机以及其他支援部队,将一些驻沙特军事人员调往海湾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卡塔尔、科威特和巴林,只剩下500美军协助训练沙特武装部队。2008年以来,美国在海合会成员国驻军为1.1万人,其中卡塔尔3432人,巴林1496人,沙特500人,科威特5000人,阿联酋546人,阿曼26人。⑦

第二,小型化。与其他地区相比,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数量和面积较小。根据美国国防部《基地结构报告(2009财政年度)》披露,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军事基地分为陆军基地、海军基地、空军基地、海军陆战队基地和华盛顿指挥总部等五大分支,分布在包括美国的50个州、7个海外领地和其他38个国家的领土上。美国海外较大规模军事基地共有716处,其中陆军基地293处,海军基地136处,空军基地261处,海军陆战队基地26处,而驻扎在德国、日本和韩国的美军事基地占海外军事基地的大部分(德国235处,日本123处,韩国87处),而美国在海湾地区只有驻科威特的萨勒姆空军基地、乌代利兵营、多哈兵营、贾巴尔空军基地,驻巴林的朱费尔海空军基地,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等十余处规模相对较大的军事基地。

与美国的太平洋司令部和欧洲司令部相比,美国负责中东安全的中央司令部规模较小,且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而不是在中东地区。2008年美国成立非洲司令部后,东北非地区如埃及、索马里、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等划为非洲的责任区,中央司令部仅负责西亚(土耳其除外)、中亚和巴基斯坦地区,中央司令部管辖的海湾地区军事基地也日趋小型化。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在海合会成员国的陆军在12万以上;2008年以来,美国在海合会成员国驻军仅为1.1万人,最多只有5000人,最少的只有几十人。⑨

第三,前沿化。海湾的美军人数相对较少,但其军事基地设备不断更新,且新的军事基地处于遏制伊朗的最前沿——卡塔尔、巴林、阿联酋和科威特。美国中央司令部前沿总部——卡塔尔首都多哈附近的埃斯萨利亚营地(Camp as-Sayliyah),是美军在海湾地区的军需库;卡塔尔的乌代德(Al-Udeid)空军基地在美国海湾军事基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遏制伊朗的桥头堡。乌代德空军基地修建了中东地区最长的飞机跑道(14760英尺),耗资14亿美元,还拥有能够停放120架战斗机的坚实混凝土掩体,配有先进的电子设备。⑩2010年,美国在乌代德空军基地共有34个重点建设项目,所有工程大约在2011年12月21日完成。届时,乌代德空军基地在遏制伊朗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11)卡塔尔还在扩建多哈港口,以期今后容纳美国的航空母舰。美国在科威特、阿联酋和巴林的军事基地也不断更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第四,机动化。美国国防部出版的《加强美国全球防务态势》将其在海外的军事设施分为三类:主要行动基地(Main Operating Base)、前沿行动基地(Forward Operating Site)和合作安全基地(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12)第一类是由永久驻扎的战斗部队和健全的基础设施、指挥和控制体系组成的基地;第二类是由美国有限的军事存在和预先部署的设施组成的基地;第三类是指美临时租用的基地,其拥有很少的美军,东道国为美提供后勤和承包服务,为美未来的军事进入提供安全保障。“9·11”事件后,特别是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在海湾军事基地的部署更加注重灵活机动。在第一和第二类军事基地的基础上,奥巴马政府更看重第三类基地,希望在危机爆发后扩大或征用东道国的军事基地。例如,2008年以来,美国在阿曼一度仅剩下26人,在沙特和阿联酋留下的美军也只有数百人,但一旦爆发危机,美国可根据合作安全协定使用其军事基地,迅速扩大军事存在,以便既节约经济成本,又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部署更加灵活机动。

第五,网络化。美国军事基地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彼此联系的。“9·11”事件以来,美国加强了海湾军事基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这些基地在功能上的整合,呈网络化趋势。从地区安全看,目前美国的军事基地以巴林、卡塔尔和科威特为主,以沙特、阿联酋和阿曼为辅,且上述6国的军事基地形成网状结构,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动,对伊朗形成了弧形包围圈。(13)从大中东地区来看,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与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遥相呼应,使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仁区——西亚、中亚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进一步整合,以支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动,遏制大中东反美势力,(14)同时呼应2008年10月1日成立的美国非洲司令部的责任区——埃及、苏丹和东非地区,特别是美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基地。

二、美国调整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动因

“9·11”事件后,美国对海湾地区军事基地部署进行战略性调整,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地区战略调整以及美国与海湾地区国家的关系变化密切相关。首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转变。“9·11”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视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认为其威胁源主要来自高加索、中亚、中东、南亚的“动荡弧地区”。(15)美国通过政治、经济、贸易和结盟等手段,将欧洲、亚太和拉美等主要地区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唯独中东-伊斯兰地区长期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成为反美、反西方势力最强大的地区。因此,“9·11”事件后,美国国防部围绕“动荡弧地区”大幅调整海外驻军,以应对未来新的冲突。从全球视角看,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部署与其在土耳其和吉布提的军事基地,构成了中东军事基地的“铁三角”,彰显美国全球军事基地部署的“五指战略”,即亚太、欧洲、北美、加勒比和中东五大海外军事基地群在战略上遥相呼应,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奥巴马政府反恐战略重心东移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对海湾军事基地的调整。2009年底,美国芝加哥研究机构国家安全论坛发表的《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预测》报告指出,未来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既包括主权国家又包括非主权国家构成的威胁,前者包括伊朗及实力较弱的朝鲜和委内瑞拉,后者包括宗教、种族、民族冲突和恐怖主义。上述各种反美势力形成联合阵线后,对美国海外设施发动非对称性打击的可能性会更大。(16)从反恐角度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无疑是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分散化、小型化和网络化有助于应对该地区各种不确定性威胁,从侧翼支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2010年4月9日吉尔吉斯发生政变,显示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基地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旦该地区美国军事基地受到影响或关闭,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必将发挥重要的替代作用,支持美军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

其次,美国海湾地区战略重点发生了转移。伊拉克战争前,美军在海湾地区的主要战略任务是推翻萨达姆政府,因此美国加强了在伊拉克最前沿——沙特和科威特的军事基地部署;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海湾霸权的最大的挑战者,美国在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联酋的军事基地成为美国遏制伊朗的前沿阵地。2004年4月1日,美国将科威特、巴林、埃及、约旦和以色列一并视为“主要非北约盟国”,反对伊朗主导海湾局势。(17)2008年,美国与科威特达成一项3.28亿美元的军售协定,宣布向后者出售激光制导导弹。(18)美国目前在科威特维持了约10个军事基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比林军营(Camp Buehring)和阿瑞坎军营(Camp Arifjan)。(19)

第三,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而与海合会其他成员的战略合作关系则不断提升。“9·11”事件对美沙关系影响深远,两国关系出现了不和谐音。民意调查显示,“9·11”事件前,美国民众对沙特持积极态度的占56%,2001年12月,这一数字下降至24%;2002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沙特64%的民众对美国没有好感,57%的民众反对美国采取的反恐行动,只有30%的民众支持美国的反恐行动。(20)因此,“9·11”事件后沙特的大国意识、外交主体意识增强,改变了以往在安全上一味迁就美国的“一边倒”政策,转而寻求更加均衡的“大国平衡战略”,同时对美国在其本土的军事行动采取了限制措施,如禁止美国使用部分军事设施,禁止“战斧式”巡航导弹飞越沙特领空。美国空军在利雅得附近的控制和通讯中心不得不迁往卡塔尔;驻在利雅得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和爱国者导弹部队也从沙特撤走,美军仅在沙特执行一定的安全协防任务。(21)美国军事基地的重心也从沙特转移至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后者成为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新大本营。(22)

相比之下,“9·11”事件后,海合会其他成员的反美情绪并没有沙特那样强烈,它们无意在美、俄、欧、中之间开展“等距离外交”,而是将发展对美关系作为安全政策的重中之重,因而对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持欢迎态度。2002年3月25日,布什总统称巴林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23)。美国向巴林提供了抵御外部威胁的安全保证,从而在海湾中部形成了美国-卡塔尔-巴林战略“铁三角”。巴林于2003年2月决定允许美军继续使用朱费尔海军和空军基地,两国关系日益密切。(24)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卡塔尔国王曾私下对美国中央司令部前司令说:“弗兰克斯将军,现在你们有机会拯救伊拉克人民了。”(25)卡塔尔一方面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惹怒邻国,这种“地区平衡战略”有利于其开展“均衡外交”,但美卡关系无疑是重要一环。与巴林和卡塔尔一样,近年来阿联酋与美国关系也不断发展。阿联酋扩建阿布扎比附近的阿哈弗拉(Al-Dhafra)空军基地为美军提供了重要立足点,大约1500名美国军事人员曾在此执行任务,该军事基地有力地支持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行动,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很大价值。(26)此外,阿哈弗拉空军基地还设有“海湾空战中心”,承担为盟国提供飞行员培训任务。(27)阿联酋迪拜的最大港口阿里山(Jebel Ali)曾停泊数百艘美国海军舰只,其数目堪称美国海湾军事基地之冠。阿联酋为停泊在阿里山港口的美国军舰提供了各种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而且阿里山港口目前是海湾国家中能够停泊美国航母的少数港口之一。谢赫·哈里发(Sheikh Khalifa)总统说:“阿联酋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伙伴,将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28)2009年5月,奥巴马批准布什政府同阿联酋签署的《美国-阿联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并表示该协定的执行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共同防务关系。此外,自2009年1月1日起,美国与阿曼自贸区协定正式生效,今后两国的经济整合必将提升双方政治和军事合作关系。

三、美国调整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影响

冷战后,海湾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地带,海湾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大国在海湾地区设立军事基地一直采取审慎态度,更倾向于通过联合自强实现共同安全。如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形势,海湾六国曾于1981年5月成立海合会,旨在消除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的影响,协调成员国外交、国防和安全政策。但是,该组织未能阻止伊拉克对科威特的野蛮入侵。海湾战争爆发后,沙特遣散了本部设在艾尔贝厅(Hafr al Batin)附近的海合会军队,表明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60%的海合会成员只能依靠美国的保护。(29)但是,海外军事基地是美国意志的外化,美国对海湾军事基地调整是为了规避军事基地的政治风险,却引发了诸多新问题,对海湾安全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强化了美国主导的海湾地区安全架构。近年来,海湾地区主要有三种安全秩序构想,第一种是美国主导的西方权力架构,第二种是伊朗主导的权力架构,第三种是沙特领导下的海合会权力架构。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调整,实际上阻止了伊朗在海湾地区的权力扩张。2005年,海合会快速反应部队正式解散,除了在利雅得的一个司令部和一个空军指挥系统外,其军事体系基本宣告瓦解。所以海合会的内部安全机制实际上是一副“空壳”,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30)海合会与周边大国的竞争关系、海合会内部的竞争关系使海湾地区实际处于分裂状态,这为美国在冷战后进入海湾地区、建立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奠定了基础。当前,海湾地区的安全架构主要由美国主导,呈“金字塔式”结构。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总统发表了国情咨文报告,强调要对伊朗采取军事遏制与外交谈判双重手段;2010年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声称,美国将正式在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和科威特4国部署8个爱国者PAC-3导弹连,每个受保护的海湾国家将部署2个连。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海合会上述4国领土上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于2010年7月基本完成,届时将对伊朗产生巨大威慑作用,也将巩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领导权。(31)奥巴马总统还积极推动海湾地区的经济整合,将海湾经济纳入到美国经济体系中,并计划于2013年建成美国与大中东自由贸易区。(32)

其次,使海湾地区局势更趋复杂。2005年内贾德担任伊朗总统后,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伊朗核问题本质上是伊朗同美国和以色列的矛盾问题,但是随着美国在海合会所有成员国建立军事基地,海湾阿拉伯国家无疑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只要美国、以色列或海合会与伊朗三组关系中任何一组矛盾激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地区矛盾升级,甚至不排除爆发冲突的可能。而且,伊朗反击外部挑衅最可能的方式就是袭击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基地。为此,内贾德总统曾多次呼吁海湾国家关闭美国军事基地,不要为美国在海湾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2010年4月25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起草人贾拉里(Kazem Jalali)认为:“西方大国在海湾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已经成为该地区不稳定因素。中东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应签订一份集体安全条约,以确保地区安全。”(33)这一倡议目前并未获得海湾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

再次,使伊斯兰地区反美、仇美情绪加重。伊斯兰世界对大国在军事、政治和文化上的扩张和渗透极为敏感,认为大国在伊斯兰土地上修建众多军事基地破坏了伊斯兰世界的纯洁性。(34)例如,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许多伊斯兰极端势力以发动“圣战”为由,向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发动了打击,最终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2001年“基地”组织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造成了令世人震惊的“9·11”事件,部分是因为美国在沙特设立的军事基地,最终也迫使美国大幅度从沙特撤出军事力量;2010年4月9日,吉尔吉斯反对派发动军事政变,也与前政府允许美国建立军事基地有关。近年来,海湾激进势力曾多次发动恐怖袭击,如2009年8月28日,沙特负责安全事务的内政部次大臣纳伊夫亲王(Mohammed bin Nayef)在西部城市吉达遭自杀式炸弹袭击;(35)2010年4月28日,阿联酋最高法院宣布逮捕5名阿联酋人和1名阿富汗人,认定他们试图为塔利班提供资金、建立海湾恐怖组织。(36)为此,沙特、阿曼和阿联酋等国政府不得不与美国签订协议,减少美国永久性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选择更加灵活机动的“合作安全基地”,即美国只在危机爆发后才使用当地国的军事基地,以减少海湾激进势力对美国军事基地的不满。今后,不排除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基地问题政治化,伊斯兰激进势力以美国偏袒以色列为由,发动恐怖袭击。(37)可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已成为影响海湾现政府、美国和伊斯兰激进势力三角关系的关键因素。

最后,使大国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竞争更加激烈。中东地区集中了世界上主要热点问题,海湾地区则集中了中东主要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湾地区相继爆发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来又爆发了伊朗核危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油气储量和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海湾地区一直牵动着国际政治的神经,成为大国争夺的博弈场,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无疑是大国拓展战略利益、增加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奥巴马执政以来,世界各大国均以打击索马里海盗、维护能源供应安全和护航为由,纷纷谋求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媒体称,2010年下半年,美国有可能重新组建第10舰队,届时美国海军将有5艘航母长期驻扎在海湾地区,或是在危机爆发后集结到该地区。(38)除美国外,法国总统萨科奇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宣布在海湾地区建立首个永久性军事基地——阿联酋阿布扎比军事基地,该基地可容纳500名陆、海、空战斗人员;(39)2010年,英国也在阿曼积极筹划建立军事基地。此外,法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吉布提,俄罗斯在也门,伊朗在阿曼湾贾斯克也均筹划建立或加强军事基地。(40)因此,未来大国围绕在海湾和中东地区设立军事基地、扩大军事存在、拓展军事影响力、维护能源安全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注释:

①Ann Williams,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London:Macmillan,1968,pp.38-55.

②Alvin J.Cottrell and Frank Bray,Military Forces in the Persian Gulf,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78,pp.7-8.

③Anthony H.Cordesman and Khalid R.A1-Rodhan,GulfMilitary Forces in an Era of Asymmetric Wars,Washington,D.C.: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2007,p.163.

④Anthony H.Cordesman and Khalid R.A1-Rodhan,GulfMilitary Forces in an Era of Asymmetric Wars,pp.65-67.

⑤赵国忠:“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西亚非洲》,2006年第1期,第33页。

⑥Anthony H.Cordesman and Abraham R.Wagner,The Lessons of Modern War:The Gulf War,Boulder:Westview Press,1996,p.84.

⑦Jules Dufour,"The Worldwide Network of US Military Bases:the Global Deployment of US Military Personnel",Global Research,July 2007; Richard F.Grimmett,"Instances of Use of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Abroad,1798-2009",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 27,2010.

⑧Office of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Base Structure Report,Fiscal Year 2009 Baseline,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8,pp.2-3.

⑨Jules Dufour,"The Worldwide Network of US Military Bases:the Global Deployment of US Military Personnel",Global Research,July 2007; Richard F.Grimmett,"Instances of Use of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Abroad,1798-2009",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 27,2010.

⑩Kent E.Calder,Embattled Garrisons,Comparative Base Politics and American Globali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p.30.

(11)"United States DoD Contracts for April 16,2010",Defense Professionals,April 19,2010.

(12)Department of Defense,Strengthening U.S.Global Defense Posture,September 2004,Report to Congress,p.10.

(13)David F.Winkler,Amirs,Admirals and Desert Sailors:Bahrain,the U.S.Navy,and the Arabian Gulf,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2007,pp.181-198.

(14)刘锦前:“浅析美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新战略”,《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6期,第38页。

(15)Clive Moore,Happy Isles in Crisis,Canberra:Asia Pacific Press,2004,p.9.

(16)John Allen Williams,"The U.S.Military:Balancing Old and New Challenges of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2010",National Strategy Forum Review,Vol.19,No.1,Winter 2009,pp.1-3.

(17)Charles Aldinger,"U.S.Honors Kuwait as Major Non-NATO Ally",Reuters,April 1,2004.

(18)Robert E.Looney,ed.,Handbook of US-Middle East Relations:Formative Factors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p.459.

(19)Anthony H.Cordesman,The Military Balance in the Middle East,Westport,Conn.:Praeger,2004,p.343.

(20)Tony Judt and Denis Lacorne,With Us or Against US:Studies in Global Anti-Americanis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p.142

(21)Anthony H.Cordesman,The Military Balance in the Middle East,pp.312-324.

(22)Charles M.Perry and Toshi Yoshihara,The U.S.-Japan Alliance:Preparing for Korean Reconciliation & Beyond,Dulles,VA:Brassey's Inc.,2004,p.12.

(23)Ed Blanche,"Getting Smart:Gulf States Go for U.S.Wonder Weapons",The Middle East,Vol.4,No.9,2002,p.24.

(24)韩志斌主编:《巴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79页。

(25)Tommy Franks,American Soldier,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2004,p.404.

(26)David S.Cloud,"U.S.Sees Emirates as Both Ally and,Since 9/11,a Foe",New York Times,February 23,2006.

(27)Michael Sirak,"Interview:U.S.Air Force Lieutenant General Walter Buchanan",Jane's Defense Weekly,September 29,2004,pp.32-37.

(28)Robert E.Looney,ed.,Handbook of US-Middle East Relations:Formative Factors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p.387.

(29)W.Andrew Terrill,Regional Fears of Western Primacy and the Future of U.S.Middle Eastern Basing Policy,Carlisle,PA:U.S.Army War College,December 2006,pp.45,244.

(30)Anthony H.Cordesman and Khalid R.Al-Rodhan,Gulf Military Forces in an Era of Asymmetric Wars(Volume Ⅰ),Westport,Conn.:Praeger,2004,p.11.

(31)"Obama'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New York Times,January 28,2010; Tariq Saeedi,"Pakistan,Iran Set to Face Hot July",Daily Mail,April 21,2010.

(32)Robert E.Looney,ed.,Handbook of US-Middle East Rela tions:Formative Factors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p.430.

(33)"Iran Calls for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Iran Times,April 26,2010.

(34)Kylie Baxter and Shahram Akbarzadeh,US Foreign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The Roots of Anti-American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8,p.3.

(35)Abdullah al-Shihri,"Prince Mohammed bin Nayef,Saudi Prince Injured In Suicide Attack,Vows To Continu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The Huffington Post,August 28,2009.

(36)"UAE Jails Five Emiratis on Terrorism Charges",Maktoob News,April 28,2010.

(37)Alexander Cooley,Base Politics:Democratic Change and the U.S.Military Oversea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8,pp.10-11.

(38)Tariq Saeedi,"Pakistan,Iran Set to Face Hot July",Daily Mail,April 21,2010.

(39)"Iran Slams UAE over French Military Bases",Tehran Times,May 27,2009.

(40)Nazila Fathi,"Iran Opens Naval Base near Routes for Gulf Oil",New York Times,October 28,2008.

标签:;  ;  ;  ;  ;  ;  ;  ;  ;  ;  ;  ;  

美国对海湾地区军事基地调整的分析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