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重症患者而言,呼吸机是抢救其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通过辅助呼吸可使患者的生命指标得以维持,并能够帮助患者度过疾病的危重期,待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后,应今早停止呼吸机的使用,使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就危重症患者而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可能产生呼吸及依赖,因此应尽早撤机,使患者自主完成呼吸。停止使用呼吸机时,应采用有效的护理手段与患者相配合,既能够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提高停机的概率,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并采取呼吸机机械通气是维持重症患者呼吸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一旦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重症患者何时符合停机指征、何时撤机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停机时护理:了解停机指征:针对重症患者而言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支持呼吸,使呼吸功能得以维持,在撤机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呼吸机撤机指征,若符合应急时通报医生。停机时应符合以下指证,患者的原发病已经好转,患者的呼吸机能和营养吸收功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能够完成自主咳痰,且肺部不存在感染,神志清楚,患者吸氧的浓度低于30%时,未出现缺氧现象,血氧结果正常,将呼吸机调整至SIMV或者PSV,患者的呼吸频率下降至10-12L/min,呼吸仍然能够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患者自主呼吸延长至一小时以上,并且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的氧合通气指标均属正常。针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均可进行停机操作。
若患者四肢、皮肤颜色、温度处于正常状态,患者能够正常沟通,胸廓起伏,状态良好,并且呼吸可始终保持平稳,可将呼吸机进行撤离,若患者撤离呼吸机后出现冷汗甚至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呼吸机恢复使用,防止患者进一步出现呼吸衰竭。评估血流动力学情况,在停机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例如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待患者上述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并且停机前后指标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可继续停机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停机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由于重症患者在停机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会对呼吸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依赖,停机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度的不适反应,有的患者会主动要求恢复呼吸机的使用。若患者生理条件达到停机指标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停机的配合度得以提高,当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有所缓解后,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自主呼吸,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讲解自主呼吸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对呼吸机产生过度依赖,若患者坚持不彻底者需要有效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了解到呼吸机只是一种辅助的呼吸手段,而不是代替患者进行自主呼吸。
若患者各方面均达到停机的指标,可先对患者呼吸模式进行调整,从控制方式逐渐向自主通气方式 ,患者呼吸频率稳定,PEEP需下降至5cmH2O,氧浓度降至50%以下,可尝试撤机。撤机实践通常应选择白天进行,以便患者出现各种危急情况可对患者实施抢救。停机时,患者应采取半卧位,并调节吸氧剂量,拔除气管插管前需要将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将气囊中的气体抽出,找准患者深吸气末的时机,顺应患者气道的自然生理反应,以轻柔、迅速的动作将气管拔除,并且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然后立即给予吸氧,并持续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若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逐渐给予患者低剂量吸氧。
呼吸机撤离且成功拔管后,应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由于患者受到病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够进食,而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肌群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极易被分解或过度消耗,进一步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状态,因此停机后患者常表现为无力呼吸,使通气受限并再次缺氧,所以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为主,并给予患者机体镁、钠、钾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使负担平衡得以纠正,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神经脉营养支持,使患者临床营养不良症状可以改善。
针对重症患者而言,应选择最佳的停机时间,应与护理有效配合,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使患者意识到撤机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撤机一般应在白天进行,患者各项机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可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撤机护理期间应考虑到患者的耐受力等多项因素,为患者提供舒适化、个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以达到较高的停机成功率,可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论文作者:龚大彬,魏星,姚淮育,王贵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呼吸机论文; 重症论文; 自主论文; 指标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