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 22400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纳,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去,促进了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1.学习小组的设置
学习小组的设置一般以6人为宜。
2.学习小组的附件
创建组名:可根据本小组的特点,创设本学习小组的组名。
形成组训:收集讨论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形成本组的组训。
制定组标:制作学习小组的标志牌,激励团队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3.学习小组的分配
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内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方面都要均衡,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用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换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的实施
1.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1)要求每个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格言、名句,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性、主动性,并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家长会、校信通等平台大力宣传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让广大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在班级内张贴布置一些有关合作学习的标语、口号等营造浓郁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2.培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你听,你做我检查,以及当与同伴意见、观点不一致时,如何辩论,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展示、竞赛等。
3.自控
(1)服从组长的安排。
(2)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说与学习无关的话。
(3)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要多向老师请教。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课堂结构
1.检查评价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作业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包括预习思考题、制作下一节课需要用的学具、分工收集的有关资料、作品的展示与评比等。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整体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并将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作适当的记录。
2.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要从学生经历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出发,从直观能引发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的。容易、简单的问题变成组长(或优等生)对组员的辅导、讲解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兵教兵”。所以,在合作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下面合作交流做好准备。
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1.同伴之间的坦诚评价——学生发展的“润滑剂”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平时我特别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激励、帮助作用。
(1)组内互评。合理恰当的组内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证。
(2)组间互评。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促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2.教师的鼓励评价——学生进步的“强化剂”
(1)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体现小组的集体智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没有比以前提高。
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做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能否不断取得进步与提高。
论文作者:许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成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