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云山农场 黑龙江 158420
摘要:在水稻生产中由于根系长期浸泡在土中空气中的养分不能合理利用,导致水稻根系受损,吸收各种微量元素下降,因此觉得不同晒田的程度会对水稻带来不错的效益。
关键词:普通灌溉;控制灌溉;区别;优点;增产;全生育期。
前言:水稻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不同敏感程度,在发挥水稻自身适应能力和调节机能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供水的节水灌溉技术。
1 控制灌溉与普通灌溉技术的区别
1.1灌水方法不同
普通灌溉采取“浅、深、浅”“浅、晒、深、浅”等模式灌溉,而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为30毫米。“湿”为0毫米(就是脚窝有水其它出无水),“干”为土壤开裂(成龟壳纹状)。
1.2灌水程度不同
普通灌溉属于饱和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不允许水稻受旱;控制灌溉则是根据叶龄诊断模式,在不同时期,控制不同水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在分蘖后期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排灌,造成适度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时期又保证供水,因此,控制灌溉是一种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1.3田间水层不同
普通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仅在水稻分蘖末期晒田时和黄熟期不保留水层;而控制灌溉为长时间不保留水层。
2 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
2.1 增产效果明显
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根系生长,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控作用,实现了水稻高产基础上的再增产,控灌比普通灌溉平均增产,5%-10%。
2.2 节水效果显著
全生育期平均节水30%以上。由于长时间不保留水层,蒸发少、渗漏少、排水少、自然省水。全生育期少灌2-5茬水。
2.3 减少了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控灌排水少、渗漏少,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稻田还是C02(二氧化碳)、CH4(甲烷)和N20(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通过适时的水份调控,控晒结合,使稻田氧化还原电位迅速上升,促进毒害物质的分解,降低了甲烷细菌的活性,最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速率和甲烷排放量。
2.4抗倒伏能力增强
控制灌溉水稻根深、节短、杆粗、壁厚,底部节间壁厚比常灌水稻提高了30%,基部节间距比常灌缩短21%,所以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
2.5抗病能力大大提高
控制灌溉水稻由于缩短了水稻倒三叶的叶片,增加了透光性能,形成了上挺下批的理想株型,使各层叶片都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降低了水稻底部的湿度,从而形成不利于病菌存活发展的条件,有效抑制了水稻的发病率。
2.6控制了无效分蘖,巩固了有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
由于水分亏缺造成幼小分蘖(根系不健全),易脱水而死。这些分蘖在死亡的过程中尚有部分养分回流而转入主茎,被主茎的大部分蘖所吸收利用,因而巩固了有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由于无效分蘖的减少与叶片的缩短,增加了田间的透风通光性能,并建立了良好的大田群体结构,群体协调生长形成高产株型,为水稻生殖生长孕大穗,积累碳水化合物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水稻高产潜力的优势。
3 控制灌溉为水稻各阶段打下基础
3.1控制灌溉可以提高秧苗素质
控灌可以按要求培育状秧,带蘖插秧。提高秧苗素质必须稀播旱育秧,预防以湿代旱。
3.2应用控制灌溉技术对施肥量要求
不同阶段一般施肥量,控制灌溉的施肥方法是“前促、中控、后调节“。前促,促分蘖早生快发;中控,控制无效分蘖;后调节,调节水稻的后期光合作用和促进根系发育,保证后期有较多的绿叶面积,为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全生育期氮、磷、钾施肥量按100%计算,各期施肥量可参考如下标准:基肥:氮45%+磷100%+钾50%
分蘖肥:氮肥30%
穗茎分化期钾50%
出穗前15天施氮肥25%。
3.3应用控制技术对土地平整要求
控制灌溉整地要上糊下松,要求格田要平整,高差不能太大,单个格田内土壤高差控制在2公分左右。若果土地不平,岗地在控制时就会超过土壤水分下限值,而洼地达不到土壤水分下限值,造成岗地干旱,洼地没控制好的现象,使岗地出现分蘖少而洼地却出现漂苗和虫害的现象等。
3.4控制灌溉技术用水与生产性用水
要处理好生产性用水和控制灌溉的关系。生产性用水指打药、施肥用水,生产性用水要求必须有水层才行,特别是分蘖前期封闭灭草时一般要保留水层10天左右。控制灌溉的水层要服从生产性用水要求什么时候需要生产性用水就什么时候建立水层,但施肥用水要与控制灌溉技术用水结合,以减少水层保留时间。
3.5应用控制灌溉把握灌水,解决灌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降水中含有大量肥分,有效利用降雨对水稻灌溉十分重要。特别是7月以后,我省降雨增多,利用雨水能大大减少灌溉水量,起到省工、节油、节电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不用灌溉土壤含水量就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一般不到土壤含水量下限指标不用灌溉。
3.6应用控制灌溉技术控制草荒
推行控制灌溉抑制草荒很关键。采用控制灌溉采用两次用药,第一次是把水耙地后施药进行封闭灭草,使用丁草胺、农思它、稻思达等。
3.7采用控制灌溉技术预防障碍性冷害
从根本上讲,防止冷害应从水稻植株体自身抗寒能力上抓起。通过水稻的中期重控和孕拔期的干干湿湿管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通气供氧能力,排除有毒物质危害,防治烂根系发育,增加碳氮比,使植株体内蓄积大概的碳水化合物,增加植株体内的干物质对预防外界的低温,冷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 项目概况
4.1试验地点
第六管理区13作业站7*5*6
4.2试验设计
水稻品种:龙粳31
控水灌溉计划:3-5厘米水层(浅水)、脚窝有水、微裂、干裂
试验处理
通过试验中显示控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使农业产品品质得到提高,现代化农业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农业生产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论文作者:史东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水稻论文; 水层论文; 用水论文; 根系论文; 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冷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