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第一小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 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尤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是为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建立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础阶段。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如何能够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路程中应运而生,经过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中笔者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核心开展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体验式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做知识的储备者,同时更注重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素质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即大部分教师将整理好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复制”,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探索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应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点整理好,上课时讲给学生,教授期间与学生的互动时间相对较少,整体上看来,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相比较传统教学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产生被尊重、自由、快乐的感觉,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以及应用能力。
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不仅保留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存有一定的探知欲,这样的心理特点,对体验式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利。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这一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应当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份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来讲,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在设定教学模式时,应当以教学内容作为基本依据,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加入到教学中,迅速的融入到学习内容中,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因体验式学习的应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另外,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安排经过多年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一项能够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主观能动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到事物中的原动力。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情景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迅速融入,在情感上获得更深的体验[1]。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估计费用》为例,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联系生活实例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在上课初始时,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芳芳一家人去超市买东西,并提供买了多少种物品,每种物品分别用了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共花了多少钱?”从而引出“估算”的含义。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加数学知识的“亲和力”,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提供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思维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不宜过于简单,要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及挑战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拓展,从而升华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新教改中的重要目标,也是让学生能够从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储备能力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体验式教学更注重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知欲以及合作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与自主探究的空间,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空间充足,并在学生进行实践时给予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多个环节,逐渐产生数学思维[2]。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设定问题:“假设一个正方形可以占用一张纸的1/4,那么3个正方形可以占据这张纸的多少比例?”,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选择计算方式,可以选择加法、减法。学生计算完毕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3×1/5”的式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引出“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在学生理解之后,再列出几个相同的式子让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回顾,加深印象,同时能够以此作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理解,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也在知识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在自己动手运算时,也经历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体验。
(三)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式学习已经是目前应用于小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3]。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图案设计》为例,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在上课初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进行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成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习小组中,需要安排一至两名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各项组在协作中完成,而教师则需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任务完成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小小竞赛”,看哪一组学生完成的任务完成的比较好、配合程度较高,然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共同成长。
(四)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自主生活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以成绩为主。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更加注重让学生能够体验知识并增强其应用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如你身上有100块钱,买铅笔花了5元、买零食花了20元、坐公交花了2元,小明共用掉100元中的百分之几?”让学生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知欲,更好的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这部分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到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关系到他们日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体验式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将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的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升华体验式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日辉. 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分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4):280-281.
[2]朱成水. 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分析[J]. 读写算:教师版, 2016(45):206-207.
[3]蒋华.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20).
[4]滕巧卫.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5):116-117.
论文作者:刘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式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