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汪俊秋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汪俊秋

 汪俊秋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 目的: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抽签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以及室速病患28例,在对病患行电复律后或是病患处于心律失常状态时,向病患静脉注射负荷量为75~150mg的胺碘酮,静脉滴注速率为每分钟0.5~1.0mg,并对病患行胺碘酮口服治疗措施,口服用量为每天400~600mg。记录病患窦律转复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治疗副作用。结果:在治疗24小时以内,有18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64.3%,治疗48小时后21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75.0%,72小时后转为窦律的病患有25例,转复率为89.3%,治疗无效例数为3个,治疗总有效率是89.3%。在胺碘酮静脉注射期间,病患的QRS、QTc、PR间期改变并不明显,有5例病患出现心动过缓症状,且降低药物使用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副作用较小,整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088-02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室速是一种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症,属于高危疾病。胺碘酮是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的药物,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钾外流现象,增加动作电位时限,还可以避免钙外流,对β受体进行非竞争性抑制,现阶段,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唯一负性肌力作用效果不明显的药物。本文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现汇报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数字抽签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以及室速病患28例,其中有5例为室颤病患,23例为室速病患,男性病患有24例,女性病患有4例,病患年龄范围是41-73岁,平均年龄为(55.3±6.7)。有9例病患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是前壁,10例是广泛前壁,5例是下壁,剩余4例是正后壁、下壁合并右室。有5例心功能处于Ⅳ级,2例处于Ⅲ级,12例处于Ⅱ级,剩余9例为Ⅰ级。并确保患者诊断结果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室速诊断标准一致,告知病患及家属本次实验具体内容,获取了家属签订的知情免责书。

1.2 护理方法

如果急性心急梗塞后室速病患在病发时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对其行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措施,密切注视病患的复律情况,如果病患的血流动力学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或是病发使转为室颤,要先对其行电复律治疗,再行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避免其病状发作。本院胺碘酮口服制剂以及静脉制剂择取的是法国可达龙,在对病患行电复律后或是病患处于心律失常状态时,行负荷量为75~150mg的胺碘酮,通过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有效稀释,稀释后负荷量应控制在20ml左右,然后对病患行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速率为每分钟0.5~1.0mg,在初次接受负荷量静注25分钟左右时,病患的室速仍未向窦性心律转复,可以继续静注负荷量为75~150mg的胺碘酮,然后结合病患的具体病情,对胺碘酮负荷量进行逐渐减少。在对病患行静脉注射时,要结合口服治疗,每天让病患服用400~600mg的胺碘酮口服制剂,同样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逐日降量,最终促使病患成功由静注+口服维持转变为口服维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患在接受胺碘酮静注+口服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内的窦律转复情况;观察病患在静脉注射期间QRS、QTc以及PR间期变化情况;观察病患是否存在治疗副作用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择取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实验涵盖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即(x-±s)指代计量资料,用t检验病患接受胺碘酮治疗前后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若P<0.05,则表明本次实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24小时以内,有18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64.3%,治疗48小时后21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75.0%,72小时后转为窦律的病患有25例,转复率为89.3%,治疗无效例数为3个,治疗总有效率是89.3%。在胺碘酮静脉注射期间,病患的QRS、QTc、PR间期改变并不明显,有5例病患出现心动过缓症状,降低药物使用量后症状消失。

3.讨论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应用较广,可以有效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病症,张国天、陈永生、梁海军等人[1]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患,可以有效降低病患的心肌梗塞后、心肌衰竭以及心律失常死亡率,对比其它治疗药物,胺碘酮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疗效。本次实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胺碘酮的负性肌力较小,不会导致病患心输出量出现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且没有显著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对于合并心功能缺失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传统的胺碘酮口服治疗存在起效慢、半衰期长的缺点,无法显著的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患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性较大的症状,而户生信、李军龙等人[2]提出了结合胺碘酮静脉注射与胺碘酮口服的治疗措施,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措施可以有效促使病患转复窦律,降低病患在接受电复律后的复发概率。本次实验择取这种胺碘酮治疗措施,对比传统胺碘酮口服治疗法,不仅降低了治疗起效时限,还提高了窦律转复概率,有效控制了28例病患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不过为了提高胺碘酮治疗的安全性,在实施静脉注射措施时,应择取深静脉注射法或是中心静脉注射法,避免病患出现静脉炎,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基于个体化原则的指导,结合病患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

4.结语

在对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好转,且药物副作用较小,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国天,陈永生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2-2633.

[2]户生信,李军龙.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08):1059-1060.

论文作者:汪俊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汪俊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