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融合奏响旅游协奏曲论文

文体旅融合奏响旅游协奏曲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石含开 孙梅梅

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自古黔南山水之美,令人向往。当前,黔南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路子,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黔南文化旅游产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快速推进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总给人留下一次次“观中国天眼·品都匀毛尖”的美好体验,正是这里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全州旅游业发展指数从2015年的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四位的亮眼成绩,当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

值得期待的是,全州又迎来了9月17日至18日在都匀市、都匀经济开发区举行的黔南州第十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届时,主题为“山水桥城·光影茶都”的旅游盛会将带领大家再次游览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深度融合 厚实文体旅内涵

近年来,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第一。

辐射是热量以波的形式,由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通过物理和光学原理可将玻璃表面的发射率降低,可减少玻璃的辐射传热;对流热损失主要是通过中空玻璃间隔内气体移动时所进行的热交换产生的,设置适当的间隔层厚度使对流损失达到最小;传导是物体内部的热由高温侧向低温侧转移的现象,窗户上的传导损失主要是通过窗框和玻璃发生的,通过改进窗户材料,使用更绝热的边部密封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损失。此外,保温百叶的设置在起到对室内装饰作用的同时又能减少窗的传热。

本研究的经验数据来源于四所综合类师范大学的2 365名研究生,两所为教育部直属大学,另外两所为省属大学,均为所在省份同类大学中的排头兵。其中教育部直属大学样本1 374个,占总体比例的58.1%,省属大学样本991个,占41.9%。其性别分布如下:男生498人,占21.1%,女性1 709,占72.3%,另有158人性别值缺失,占6.7%。分年级来看,一年级研究生904人,占38.2%,二年级研究生803人,占34%,三年级研究生555人,占23.5%,另有103人所在年级值缺失,占4.4%。其所学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哲学等学科。

黔南是多元文化碰撞的资源大州,境内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及生态文化交织融合、擦出火花。惠水好花红、三都水族风情谷、瓮安草塘温泉、荔波邓恩铭故居、贵定农耕文化园等文体旅品牌已声震八方、享誉全国。作为黔南旅游精品之一,荔波县成功获封中国旅游影响力品牌、中国最美县域城市等荣誉称号,惠水县好花红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文体旅资源的不断融合与开发,全州旅游资源呈现出百家齐放的良好势态。截至目前,全州现有国家A级景区46个;优良级旅游资源835处,其中五级资源28处、四级资源123处、三级资源684处;温泉旅游资源34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湿地公园8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随之增加的还有四星级以上酒店46家、高端精品民宿17家、旅行社171家。

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高质量

为做好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的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工作,黔南这样行动:加强对外宣传、开拓新业态、加快项目建设、提质扩容等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术-枳实药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 宗 阳等(13):1798

先秦“气”论演变及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腊永红,张丽娟(2.40)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州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增速分别达35.8%和24.3%;国内过夜游客和入境过夜游客从2018年的14.1%和37.9%增长到2019年上半年的16.8%和93.9%。

积极探索新产品、新业态,通过前期打造和后期宣传,涌现出了龙里水乡、长顺神泉谷、都匀杉木湖等户外运动、民宿产品等项目,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建成了都匀影视城、衫木湖公园、国际酒博园、龙里巫山峡谷等优质旅游项目,更好吸引游客。

2008年,首届黔南州旅发大会在平塘县举行,至今,黔南州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旅发大会,旅游发展成绩可谓硕果累累。借助旅发大会影响力,推出了世界自然遗产之旅、天文科普研学之旅两条国际精品路线,先后赴日本、挪威、丹麦、瑞典等国家开展旅游推介和招商;《一次“黔”往 终生“南”忘》《斗破苍穹》《无名之辈》等影视作品登录荧屏,更是让“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享誉全国。

不仅如此,黔南州还出台了《黔南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提升全州重点景区服务质量水平,其中,小七孔景区的网格化管理得到多方高度认可,为此《小七孔景区网格化治“痛点”打造“四心”旅游标杆》在全州推广。

都匀螺蛳壳茶山。(罗毅 / 摄)

同时,在旅游目的地提质扩容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增加旅游步道、改扩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旅游厕所、开放荔波古镇网红街、安置自动售票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的荔波让游客玩得安心、省心、舒心。荔波实现了景区客容量从3万人提升到了如今5万人的巨大突破。截至今年8月3日,大小七孔景区入园总人数比去年提早9天突破200万人大关,达202.34万人,同比增长22%。

有道是“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依我看,“能量”一旦用错了地方,就是“废品”,甚至是“危险品”。我们知道,毒品中毒有急性与慢性之分,而慢性中毒更为常见。所谓慢性中毒,是指人体脏器通过吸收毒品,积少成多,慢慢累积,以致形成侵蚀和损害,且中毒所造成的疾病状态会一直伴随。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不了解慢性中毒的概念和危害,麻痹大意,吸毒中毒。铁的事实表明,毒品既毒害着社会,也毒害着家庭,更毒害着身体。而像吴业平这样的干部,因为“能量”用错了地方,其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毒品。

丰富业态 擦亮黔南新名片

内容即品牌,品牌即名片。近年来,黔南州立足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了平塘“中国天眼”、龙里油画大草原、都匀毛尖小镇、贵定金海雪山、瓮安草塘千年古邑、长顺神泉谷、独山天洞、罗甸千岛湖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黔南文化旅游新名片,为黔南旅游发展打足底气。

一方面,就监管角度而言,由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投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数量过多,造成城市拥堵,给政府的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单车的损坏率也在逐步上升。大部分当地政府未出台相关政策、法令法规来引导共享单车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回收与投放比例没有明确要求,对包括地铁口、公交站在内的重要地点未进行治理,对于市民的行为未进行合理监管。另一方面,就处罚方面而言,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大部分企业加大单车的投放量以增大可用车辆密度,导致市场供大于需,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政府就此现象未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对于市民恶意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未给予相应的处罚。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好花红”文化品牌为引领,深挖都匀毛尖文化、三都水族文化、贵定花灯文化等,创作出文艺节目100余个,其中《绕家大歌》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水族舞蹈《铜鼓祭》获全国舞蹈大赛“荷花杯”银奖,音乐舞剧《水家人》获第六届贵州省文艺奖舞蹈类三等奖。

除此之外,体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2017以来,全州建成9个综合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率达100%;组织实施村级农体工程252个、乡镇级农体工程18个、健身路径90条,实现乡镇级农体工程全覆盖。全州竞赛运动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以获28枚奖牌位列全省第二;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以35枚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二;2018年全省十运会以22枚金牌、97枚奖牌均位列全省第四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开展中国足协国际足球锦标赛、都匀马拉松国际邀请赛……黔南文体旅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目前,黔南还推出了“茶文化休闲之旅”“不忘初心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开通都匀高铁站至荔波小七孔、平塘天眼等25条旅游专线客运,实现景区一站直达无缝对接、游客无障碍往返。

现在,黔南正按照顶层设计、州级统筹、县(市)落实思路,建设大景区、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国际高品质山水康养度假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地温泉州、户外运动州、体育旅游示范州呼之欲出、跃然而来,一幅描绘着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科普游的全域旅游优美画卷正在黔南州徐徐展开。

旅游扶贫 鼓了腰包百姓乐

打赢脱贫攻坚战,黔南旅游不缺席。依托《黔南州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黔南州积极开展旅游扶贫,2018年,共培训乡村旅游各类人才6830多人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万余人,其中的“五带一保”扶贫经验得到全州及全省的推广。

通过因地制宜选好景区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扶贫等多种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作为景区来打造,全方位促进乡村发展。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模式”的惠水县好花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荔波县和三都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荔波县和贵定县等旅游扶贫试点。截至目前,全州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100个,农家乐近800个,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应运而生,农村环境越来越优美、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吃上“旅游饭”鼓了腰包的荔波小七孔附近拉柳组村民蒙柏友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如今,拉柳组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七八成的农户都买了轿车,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成为旅游扶贫、富裕一方的典型代表。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标签:;  

文体旅融合奏响旅游协奏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