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对今天辍学现象的分析_大学辍学论文

世界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对今天辍学现象的分析_大学辍学论文

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当今辍学现象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义务教育论文,当今论文,现象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各国辍学生数目的增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途辍学率的增长,更是对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严峻挑战。

一、辍学现象的表现及后果

辍学现象首先表现为增长的辍学率。例如,日本中学生弃学数目的增长,已引起家长和政府的高度警惕,1996年,111989名学生离开国立和私立高中,使辍学率达到了2.5%,这相当于每班流失一名学生, 比1995年增长0.4%;在美国,高中流失近四分之一的学生, 教育者不得不为此而担忧;在法国,每年大约6万名学生中途辍学, 这种现象在初中(Collége)尤其严重;在汉堡,逃学、辍学,以致最终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而从巴尔干和俄德边境来的移民子女,由于语言障碍,更为德国的失学大潮“推波助澜”;90年代初,澳大利亚几乎80%的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然而自1992年以来,这个比率在继续升高中时持续下降,到1997年,高中升学率在国立学校已降至65%。(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10-30)

其次,辍学表现出比例的差异性。首先是性别的差异,中小学男生较女生易从学校半途流失。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辍学情况调查表明,辍学的男生比女生要多出7个百分点;而在初中阶段,差异更明显, 男生是女生的1.67倍。(注:艾一平,孟鸿伟等.中国部分地区辍学情况调查.教育研究,1995,1)辍学还表现出地区差异。一般说来,很可能弃学的孩子大都来自条件不利的城市或乡村的贫困家庭。在巴西里奥(Rio)的贫困区,4万个儿童大约一半在小学毕业前辍学,20 %的孩子从未上过学。而南澳大利亚(South Australia)和维多利亚(Victoria )则是澳大利亚弃学现象最严重的两个地区,因为这两个地区大大减少了对教育的投入,导致班级越来越大。 (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11-18)此外,还有学校的差异。大体上是公立学校的辍学率高于私立学校。

辍学的后果首先是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在教育的投入产出中,规定的时间内培养出的合格毕业生越多,教育投入的效益就越高,浪费就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留级和辍学便构成了对已经投入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许多国家在他们身上已经花去了占国家教育预算总数的20%到40%的钱,(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1996.69)这些费用包括诸如教室、教师的劳动和公共经费、 教学时间等。其次,由辍学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就业压力、失业、青少年犯罪等。许多孩子之所以辍学是为了尽早工作,然而当他们辍学后,一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何况,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雇佣童工的法律。为控制辍学率,澳政府采取了减少对辍学者的救济和帮助的强硬措施,这就使那些中途离开学校的学生处境维艰。辍学也导致在街上游荡、吸毒、贩毒的辍学生数目增多。在原东德,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注意,他们甚至把这种“辍学——犯罪”归咎于刚崛起的“新纳粹主义”。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对社会的破坏是不可低估的。最后,辍学也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增加了扫盲工作的负担。(注:杨念鲁,韩民.我国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留级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91,3)

二、辍学原因分析

造成辍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学校内部原因、学校外部原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学生自身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

学校内部原因

1、教育质量差、学业成绩差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原因 比如, 当代英国的中等教育,由于在“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下进行课程改革,国家对课程的控制较松,实行的是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学校高度自主,教学科目和内容自由选择,教师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这种过度的“教育民主”导致了教育的失控,影响了教育质量。在美国,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日趋下降,使人们对其失去信心。据美国1990年的统计,约有33%的公立学校参加了SAT测验,平均分为896分;同年,67%的私立学校参加测验,平均分为932分。(注:周成霞.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受到的挑战述评.外国教育研究,1998,4)这大概就是公立学校的辍学率比私立学校要高的原因所在。由于学业成绩不好而留级以致最终的辍学普遍存在。调查表明,留级对辍学的影响是潜在的,甚至不可阻挡的。在法国,“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被定义为起码具有下列特点:他们在小学已留级一到两年;考试表明他们的法语或数学学习有问题;通过初中前两年的学习,仍在一般标准之下。美国有四分之一的高中生辍学,通常他们不只留级一年,而是两年。在斯里兰卡,辍学生中留级三次的占21%,留级两次的占31%,留级一次的占64%。(注:可明编译.对留级和辍学的审视.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4)

2、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校的学籍管理不严, 在对中小学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中,缺乏“按时入学率”、“按时出勤率”等指标。德国一些社会工作者最近指出,学校通常忽视“警惕信号”,诸如旷课、逃学等。慕尼黑青少年研究中心的Hanna Permien说,“学生逃课时, 许多学校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相反,有些老师甚至很高兴,因为这些逃学的孩子往往是‘害群之马’(disruptive ones)。 ”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斯明克博士(Jay Smink )也表达了她的担忧:“美国有1500个学区,每个学区都说他们有防止学生退学的专门部门。但是他们越来越多的做法是,在学校设留校察看制度,而这实际上如同‘校内监狱’(prisons in school),学生们要么由警方官员‘看守’, 或是由班主任监督,对防止退学于事无补。”(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11-06)

3、学校教育内容、方法、师资素质的问题

辍学生普遍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表示不满。教育内容偏深、偏难,不切实际,有的甚至被认为“对找工作毫无用处”。枯燥的课本和死记硬背的记忆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教师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指导和毕业辅导,导致学生升学的盲目性。日本文部省一位发言人说:“可悲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毫无目标地进入高中,而当他们发现不适合于上学时便离开。”对日本5479所高中的调查表明,大多数辍学者说他们之所以考入高中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这种“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几乎影响了日本所有的中学生。

学校外部原因

1、社会问题 正像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山地亚哥博士(Elba Santiago)所说,“是我们的社会处在危险中,而不是我们的孩子”。与高度发达的经济增长相伴而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成果与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当今社会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强调效率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占有优势,引起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在日本5479所高中的调查中,40%的学校认为学生辍学是因为“就业目标的转变”(change in career goals),26.4%的辍学生离校去工作。(注:同第42页注①)70年代中东石油危及引起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地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冻结、削减教育经费。这使得一些地区的教育设施不足或匮乏。由于受人口增长高峰期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校舍、师资、经费的更加短缺。经济萧条使失业变得更加严重,导致贫困和辍学。在巴西,人们对政府失业救济制度日渐失望,为补贴家用,孩子们纷纷辍学。然而,更恼人的是青年人的失业,其中包括那些日益增多的持有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大学生,青年人的失业人数比25岁以上的成人失业人数要大两三倍。(注:同第42页注④)而青年人的失业使他们及其父母对正规学校教育的实效和外部的可应用性产生严重怀疑。失业使得处于贫困境地的人数增多,而贫困则一直是辍学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贫困地区的辍学率明显要大大高于发达地区。

2、家庭问题

家庭的影响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容忽视的,而在孩子辍学这一现象中,家庭确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些家长缺乏知识和技能,他们以自己的经历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不高。何况,他们不得不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缺乏指导孩子的能力,更没有足够的精力。有的家长甚至本身就处在危险中:酗酒、吸毒、虐待孩子。而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也日益增多。“美国25万以上的孩子出生于单亲家庭中,200万小学生每天回到空荡荡的家”。 (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11-06)这些都使孩子缺少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在旷课—逃学问题上,家长不仅不能和学校好好配合,甚至还鼓励、支持孩子辍学。在美国,中小学生如未能去学校上课,第二天就须交上家长亲笔写的详述理由的请假条,否则就以旷课论。然而,调查结果表明,请假条上列出的请假理由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如,“原因是我们忘了取报,我们还以为昨天是星期日,我和他妈都没有去上班”;“因为他生父第八次结婚,以免被同学耻笑……”。(注:邓红梅译.请假理由五花八门.海外文摘,1998,11)在日本1993年辍学的高中生中,24.8%的学生说是因为受家人的鼓励。(注:同第42页注①)

3、孩子本身心理和行为问题 来自社会、学校、 家庭的种种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都市化现象使孩子们缺少交流,与同学不和;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更会使孩子产生盲从和依赖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内向、任性、过于敏感、自卑、优越感强;在学校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在学业成绩落后的状态下上学的意欲低下,甚至对日常生活也缺少情趣;与老师关系不融洽,甚至讨厌、害怕某老师;不适应学校生活。日本学校中21%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学生离校是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和关心,管教不力,同样使孩子精神不振、行为懒散。日本16.3%有辍学倾向的孩子在行为上有种种怪癖,例如,眨眼、咬手指或舔嘴唇,等等。(注:徐苹.让逃学的孩子复归校园:日本名古屋市治疗教育中心简介.教育研究与实践,1995,1)

三、可能的措施

针对辍学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努力采取措施,督促孩子上学,防止孩子中途从学校流失。首先,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它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学校与社会、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也同样重要。

1.从学校自身来说,不仅要设法保持学业成绩的高水平,而且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是针对学生日渐扩大的差距这一问题的。那么如何减低学绩差异呢?考察二十年来香港的义务教育,可以发现其辍学率相对来说是较低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采取了卓有成效的学科分组法。根据学科分组法,在同一科目中学习水平相同的学生被编为一组学习,教师按照学生在不同科目的成绩将他们编在不同的组别上课。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程度合适的教材,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程度不同的课题,增加了教学的成效。(注:熊立敏.香港九年义务教育的检讨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1998,5 )此外,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鼓励班上的同学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额外支援,加强课外辅导。还有,实行小班化的教学形式也是提高校内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这样,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更加可能分享课堂学习的成就感,激起学习的乐趣。

从学校管理上,首先,学生的学习应得到学校的有效支持。美国布鲁克林地区(Brooklyn)的“威斯庭豪斯”学校(Westing House )是一所供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上学的职业学校,其辍学率只有2.1%。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学校着重于谁是它的顾客(clients), 知道学校及教师需要在教与学方面改进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些评价去行动。学校有效支持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是为这些学习能力低的孩子提供一个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位于宾西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的波易斯社区实验高中(Boyce Campus)是大约20个“社区学院高中(Middle College High Schools)”之一,设在一个社区学院里,因为社区学院的设施适合于高中,且学院的学生相对较成熟,对那些行为古怪的高中生不会大惊小怪。社区学院高中学生可以选修学院里的各门课程,并将这些成绩算入他们大学时期的学分。对该校的初步评价表明,这些学生在学术分级及校外社会适应两方面有明显进步。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负责处理学生退学的部门,教师须向该部门及时呈报学生退学情况的资料,退学部门在确定学生退学后,应向辍学生提供辅导,协助他们复课。此外,学校加强“出勤率”的管理是“防患于未燃”的有效办法。英国伦敦的一所公立学校甚至不惜以3.3 万英镑的年薪聘请“就学督导”(AttendanceAdvisor)来监督学生的出勤,以杜绝学生逃学以致最终的辍学。(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10-09)最后,学校要完善评价制度,在评价项目中增加出勤率等。

对教师来说,在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拟定课程策略、处理情绪和行为有问题的学生,以及提供辅导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都十分重要。此外,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在初中升高中时,以免学生升学的盲目性。

2.要杜绝辍学现象,除了学校本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共同监督。首先是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家长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情况;反之,学校也应让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学会管教自己的孩子,并给以学习上的扶助。对于那些就业困难的家长,学校要尽量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可能的话,为他们进行职业再培训。对于那些有吸毒嗜好的家长,学校要辅助其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各界的配合,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和资助。政府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甚至在就业政策方面采取措施以控制辍学。英国政府目前正在为提前一年实现小班化教学而努力,即到2000年止,实现所有班级不超过30人。到1998年9月18 日止,65个市议会已得到6200万英镑的专项拨款,用于新增班级的教职员工的招聘和校舍建设。(注:[英]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8-09-08)法国也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地带”(Educational priority Zones)计划,以支持偏远地区的学校教育。(注:同第42页注①)

地方社区的努力也不可忽视。 巴西里奥(Rio )地区塞里尼亚(Serrinha)社区的人们认为,“我们不能等着政府来干什么,因为多年来它从未真正实现它的诺言。于是我们就开始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开端。”他们结成的“狂欢节组织”(Carnival-organising )倡导的“桑巴舞学校”(Samba School)已成为其它社区的典范。这些学校以“为狂欢节做准备”吸引游荡街头的贫穷孩子,因为他们若不上学就不能参加每年二月份狂欢节的化装游行。在德国汉堡,为防止学生逃学、失学, 广大社会工作者、

教师、

警察和商人组成“地区联盟”(Regional Coalition),组织资助青少年培训项目、语言课程及体育场,并规定这些场所一直开放到凌晨。美国波易斯社区学院实验高中也要求学生最后一年至少完成100小时的社区服务工作, 以加强和社区的联系。(注:同第42页注①)此外,针对中小学生厌学、逃学现象,应建立相应的心理教育咨询、学校适应机构。例如,1988年日本名古屋市成立了专门针对逃学、辍学现象的治疗教育咨询中心。该中心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医疗专家及养护专门人员以教育咨询、心理咨询为手段,以指导中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进行心理品质的优化、生活指导为目的,开展如下工作:与班主任及家长面谈;请家长参加教育演讲会;举办分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召开与学生及家长的个别咨询会(每周一次);集体适应指导;体验上学;返回母校。(注:同第44页注④)

四、辍学现象反映的问题

辍学现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是令人深思的,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教育的平等和公平问题。平等的入学机会并不等于同样平等的成功机会。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注意在数量上扩充教育事业,追求义务教育的入学机会均等。为保障儿童入学,大都用司法来强迫规定,使得义务教育在全世界的普及率都很高。然而学生中途辍学,意味着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半途而废。相对来说,他们将归于无成就之列。因此,仅仅是入学机会的平等并不是义务教育的真正平等,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的前提和途径。在低水平的教育成效条件下,即使实现形式上的入学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仍将以牺牲部分人学业的成功机会而告终。正如美国教育部认识到的:“如果我们无法使所有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标准,必将导致学业成绩低下、大量儿童未完全实现他们的潜能就离开学校的不幸下场。”(注:张敏.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美国普通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4)当入学机会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保证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就成为寻求教育机会均等更重要、更实质的内容。

其次是教育目的、动机和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的矛盾。教育动机和就业问题决定着学生的流进和输出,制约着他们的成败,因而也就控制着人们进入或离开教育领域。谋求职业一般重于渴望学习。然而,在变动的经济中,我们无法确切地预见可能获得的职位数目和性质。尽管教育经费不断增加,而事实上教育却在培养着越来越多的不合用的人。针对这些矛盾,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更完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不应该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注:同第42页注④,第54页)不仅如此,教育目的还应该在学业成绩和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双管齐下,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标签:;  ;  ;  

世界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对今天辍学现象的分析_大学辍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