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晨
【摘 要】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入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选择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7.9±15.3)min、出血量(97.6±33.2)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 评分(90.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年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伤口均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名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地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肩峰下前外侧; 小切口; 入路; 效果
肱骨近端骨折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临床中肱骨骨折主要表现为肱骨外科颈远端1-2厘米至肱骨头关节之间的骨折,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手术治疗中常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方式,对患者肱骨头的血运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1]。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具有安全、微创的效果。为了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现选取我院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的报告: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入院诊断均确诊为低能量性摔伤,为单侧闭合骨折[2]。按照Neer分类,2部分骨折患者25名,3部分骨折患者35名,4部分骨折患者20名。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15名,年龄在4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9±2.8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20名,年龄在40岁带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4±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臂丛麻醉。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方式: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肌肉牵开,必要时将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进行分离,保护关节囊、肩袖的血运,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后骨折骨块使用克氏针固定,经C型臂X线机证实位置满意后选择锁定钢板,放置在三角肌止点前缘,近端放置在结节间沟后5mm,大结节近端下方5mm处。锁定钢板厚小结节骨折以及肩袖损伤采用缝合孔缝合,防止对血运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的采用经肩峰下前外侧T型小切口入路:在患者关节前外侧肩峰下2厘米处取3厘米的横行切口,将三角肌显露出来,分离三角肌将大结节暴露出来,剥离肱骨头,并沿着肱骨干方向建立软组织通道,分离腋神经。通过手法推压和撬拨将扶着复位,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锁定钢板将钢板的近端固定,由近端切口沿着肱骨外侧推向骨折近端,调整好钢板的位置后,固定钢板,远端纵向切开2厘米的切口将钢板暴露出后使用导向器固定,再次复位后将克氏针规定到肱骨。透视满意后锁定并固定。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Constant 评分。Constant 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功能:满分为100分,评价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力量[3]。
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用t和X2进行比较,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功能恢复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7.9±15.3)min、出血量(97.6±33.2)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 评分(90.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2.术后随访
对所有患者术后1年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伤口均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名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肱骨近端骨折虽然对老年患者的生命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的关节功能,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4]。肱骨近端骨折常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对于移位的骨折特别是3、4部分的骨折常采用手术方式,复位良好且骨折愈合的时间较早,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良好的帮助[5]。
近年来随着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广泛,且效果优异,被临床医生所青睐。锁定钢板符合肱骨的解剖结构,缝合孔的设计便于骨折的复位和缝合肩袖。在手术中起到内固定的方式,对软组织的供血起到很大的帮助。肱骨头固定螺钉设计了不同的方向,对于骨质疏松方面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临床中采用的是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需要对供股外侧的结构进行大量的剥离,手术区域存在着很大的损伤,对肱前动脉血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术后肱骨坏死的几率。Gallo等人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三角肌胸大肌切口将肱骨骨干暴露出来,在外侧辅助小切口的方式,效果显著。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学者开始逐渐利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本次的研究中采用经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方式,在外侧采用T型的切口,采用横行方向,便于在操作中牵拉前后方的组织便于将大小结节暴露出来,能够利于手术中及时的进行骨块的复位和肩袖的修复。在手术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对腋神经的保护,便于钢板放置在安全正确的位置。在骨块复位时近解剖复位能够起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作用[6]。经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的手术方式是根据肱骨近端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方式,扶着肱骨的解剖结构,无需预弯,术中、骨折的复位良好。术后能够在骨折远端肌肉深层插入,降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便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经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入路方式而言,切口小,能够更加直接的显露骨折的部位,对软组织的损伤小,手术出血少,一般不会对头静脉造成损伤,术中对腋神经起到保护的作用。手术中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起到内固定的作用,降低了对骨血运的破坏。钢板近端采用缝合孔设计,能够帮助对肱骨大小骨结节的固定,利于肩袖的修复。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肩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地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徐丁,季烈峰,潘志军等.内侧柱有效支撑与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1):1091-1096.
[2]刘杰,李少华,李振华等.经皮微创新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1):4-8.
[3]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21-122.
[4]商澜镨,周方,姬洪全等.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5):711- 716.
[5]曾勉东,谢景开,杨波等.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4):332-337.
[6]陈鹏,田晓滨,胡如印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 1296-1298.
论文作者:杨树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肱骨论文; 患者论文; 近端论文; 钢板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式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