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智商,低成就”,还是科学为“问题儿童”说话是病态的?_亲子成长论文

是“高智商,低成就”,还是科学为“问题儿童”说话是病态的?_亲子成长论文

让科学为“问题儿童”说话 是“高智商,低成就”还是一种病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病态论文,成就论文,说话论文,高智商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就是读书不行。”这些智力水平在一般或一般以上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称作“高智商,低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而作业拖拉,因粗心而差错不断,因“玩心”太重而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家长们相信,孩子并不笨,因此只要孩子懂事了,知道要学习了,成绩是一定能上得去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心理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高智商,低成就”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得了“感觉统合失调症”。据上海沙维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仲慰介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差,容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缓不良等。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严重的甚至会转化为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据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对上海2031名学龄儿童的调查表明,儿童中患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其比例之高,令人惊讶。但是,目前了解这种病症的家长并不多。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孩子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作过大量研究分析,认为:

原因之一是“先天不足”。不少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天天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而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的变动,并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发育。另外,一些孕妇因为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在上课时就显出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原因之二是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一些年轻的父母疼爱孩子过度,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吃要吃最有营养的食物,穿要穿最柔软的衣服,住要住最舒适的环境,整天抱在怀里,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阶段便直接学会了走路。大人们常常对自己孩提时代在庭院里奔跑、跳跃玩水、玩沙的情景记忆犹新,可现在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这一切了。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捉迷藏等,现在的孩子也没机会去玩。于是,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大多数现代家庭的这种抚养小孩的方式虽然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要漏字,家长以为是小孩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小孩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震颤所致。又如,许多孩子有拖拉的毛病,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无法有效地驾驭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原因之三是孩子的生活环境过于封闭。过去,儿童的语言、行为与思想大多是在兄弟姐妹中或邻居的友伴团伙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独苗”,又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环境中,多数孩子在4 岁之前缺乏与同龄小孩相处的经验,有的直到6 岁才初次接触到同龄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极为不利。一位儿意心理咨询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与外界接触太少,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差,害怕跟人说话,不论在家里或外面,都不大能与人交流,无论谁问她问题,都是极轻的几个音节,而且发音也不准,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原因之四是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有的父母对孩子呵护过度,骄纵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的欠缺。一些孩子到小学三、四年级还要父母帮他穿衣脱鞋,吃饭的时候饭粒撒满地,不会使用筷子等等。有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太多,管教太严,让孩子负担起超过他实际能力的智力活动,才六、七岁的孩子,就让他学钢琴,学外语,学电脑,压抑他爱玩耍的天性,说是不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专家认为,小孩在3 岁以前没有记忆,在6岁以前不宜进行学习, 只有游戏才是适合孩子天性并有益健康和智力的活动,即使6岁后的学习,也应以培养兴趣为主。

如此高比例的“问题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这样的孩子,显然不能靠一味的责备、打骂来改变,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在内心里形成一个扭曲的、低下的自我形象,并影响其以后漫长的生活道路。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走出困境呢?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与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他们游戏的权利,以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法,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感觉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提高学习的能力,成为可塑之才。据悉,上海已引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法。在沙维亚心理行为训练学校,老师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孩子们不必打针、吃药,也不必面对恼人的“题海战术”,而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他们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标签:;  ;  ;  ;  ;  ;  

是“高智商,低成就”,还是科学为“问题儿童”说话是病态的?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