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人也是门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人要过紧日子了。试举例说明,2001年前三个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裁员7500人,宝洁裁员22000人,摩托罗拉裁员11000人。人的心理很是脆弱,几次考试不及格,最优秀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美国人也不例外,几年前还是豪情万丈,以为经济是个永动机,经济一走下坡,那点革命豪情是荡然无存。
美国人是真慌张了。女强人卡尔·菲奥里纳,惠普的第一把手,一年前还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真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全世界传为美谈。但现在她心里也发慌了,自称是在“雾中行走”。
当然,裁人是调节经济的需要。中文有个说法:“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美国的历史比较短,英国的历史长些,但比起中国的历史又太短,所以英语中没有如此深刻的表达。但道理是一样的,美国大公司也象政府机构,人浮于事,争权夺利,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效率。所以裁人是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不能创造财富,但至少是不减少财富的浪费。
但如前所述,裁人更是一种心理需要,是公司为满足股东的心理需要所采取的行动。美式公司的要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满足股东的壑欲。有钱的时候,股东眉开眼笑,很是宽松,没有钱股东立刻翻脸,穷凶极恶,恨不得要吃人。股东要吃人当然只是个比喻,但股东一生气要把公司领导换掉却是真的。为了迎合股东,管理层自然是要裁人。
裁人也这是公报私仇的大好机会。平常不敢随意裁人,怕被告个歧视。美国的歧视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有种族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还有健康歧视。但遇到大规模裁人,则正好落井下石,大雪无痕,“杀人”不见血。
不过,美国人经常是象没头的苍蝇,飞来飞去。经济不好的时候忙着裁人,人刚裁完形势又开始转好,再忙着进人,然后再裁人,如此周而复始。美国人现在终于明白,“一动不如一静”。经济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
这方面德国的西门子有很成功的经验。1990年代初,全球经济不景气,西门子也受影响,但没有裁人,而是调整人员的工作,搞产品开发。结果1990年代后半叶,经济复苏,西门子乘机推出新产品,狠狠地捞了一把。
有了新思想,如何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减员有几种减法。官僚机构也减员,但他们不是真减,也就是叫人提早退休,或是将本来就空缺的职位裁掉。这叫自然消耗,人员只出不进。
如果还是要裁人,裁谁呢?通常律师和管理人员最后走,因为公司多有借重他们之处,需要他们来赶人。但这回不一样,律师和管人事的也得走人。迪斯尼要将律师、会计师和行政人员扫地出门。留下的是服务人员,重点要保信息、安全和宾客服务。
裁人也是门大学问,各个公司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挽留的人也不一样。杜邦公司留用的是设备维修工和技术人员,因为公司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总的来说,装配线上的工人得先走一步。这也是自然的,经济一不好,对产品的需求自然也就减少。行政人员也得走,因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
不能裁人就得搞开源节流,美国公司现在也讲究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普华不许员工上班时打私人电话,就是为了省几个市内电话费。真是想不到,美国资本家也刻薄到这种地步,与地主周扒皮没有什么两样。但比起日本公司来,美国公司还是落后了;不用公家电话打私人电话在日本早已是蔚然成风。
不过,美国也有标新立异,始作俑者之处。美国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凡事都有点夸张,缺点、优点要放大一些,好事、坏事也要做过点头。加州有家公司,下班后清洁工在楼内打扫卫生,公司居然不肯开灯,要工人戴上矿工的矿灯工作。
美国公司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压缩会议和降低待遇。原本要有的差旅尽量减少;如果还是要出差,则降低员工的待遇,一等舱降为二等舱,公务舱降为经济舱,以此类推。普通工作人员也有损失,免费咖啡、免费面包圈等统统取消。
减工资也是开源节流的好办法。当初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没有急着裁人,而是号召大家过紧日子,减少自己的工资。现在轮到美国人自己来身体力行了。查尔斯·斯瓦伯是有名的网上经纪公司。现在首席执行官一级的管理人员降薪50%,而经理一级的人员降薪20%。
在欧洲裁人就很难了,欧洲国家中又以法国反对裁人最坚决。法国总理曾经说过:“如果企业还在盈利,就没有必要裁人。如果裁人没有道理,企业应该受到民事处罚”。
许多欧洲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公司裁人之前必须先通知当事人,好好商量,多做思想工作。德国人对此不感兴趣,因为德国人自以为他们的公司效率很高。通过裁人来提高效率是下下策,德国没有必要取此下策。
欧洲许多国家的公司、企业都有工作委员会,公司、企业裁人也要先过这关。工作委员会的历史在德国最长,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就已经问世,以后奥地利、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和瑞典等国家纷纷效仿。1945年,德国又推出了公司监事会。公司的员工只要在500人以上,就必须设监事会,而其中三分之一的成员是工人代表,而且在煤矿、钢铁等行业,工人代表的人数过半。
德国公司裁人有两个婆婆要应付,当地工会那里要事先打招呼,工作委员会那里还要有个交代。公司必须说明裁人的原因,而且还要商量善后办法,制定一个“社会方案”,以减轻工人的痛苦。
但英国对这种做法是深恶痛绝。英国虽然也是欧洲国家,但是个岛国,孤悬岛上,从来都是与欧洲大陆格格不入,历史上就有“光荣孤立”之说。不仅如此,英国人治富时也有些不择手段,圈地运动是羊吃人,东印度公司是把鸦片卖到中国。这次英国又没有能够与大陆上的同志保持一致,而且犯了大忌。
马克思·斯潘彻尔是家英国的零售公司,要关掉她在欧洲的几家分店,但公司有些想当然,事先没有与方方面面打招呼,结果招来一片谴责。法国人更是义愤填膺;正巧马克思·斯潘彻尔在法国也有家分店。先是部长们口诛,接着法院又笔伐。按法官的说法,此事英国店违反了法国的法律。
法国人已经率先实行了每周四天半的工作日。法国就业委员会主任要求欧盟以立法的形式,将工作委员会的做法给肯定下来。按法国的建议,任何公司,只要其雇员在50人以上,则公司的所有重大决定都要事先征求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像裁人这种事情自然是要算作重大事项。
大多欧盟国家同意法国的意见,英国、爱尔兰、丹麦和德国持反对意见。但法国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之后,据说是德国人已经有意倒向法国。
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深受战乱之苦。而且他们也知道,两次大战的起因与资本家的为富不仁有很大关系。所以他们现在做事比较平和,不太讲阶级斗争。而美国的情况不同,美国还是比较讲阶级斗争,裁人的时候还比较狠,但现在也开始转严。
标签:股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