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257061
【摘要】对高校中文专业来说,要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相关的中文学科类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基于此探讨以高校中文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为媒介,采用以学生为主、与企业相协作,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课外教学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素质人才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最终实现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
【关键词】“中文+”,复合型人才,实践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113-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高素质综合人才以及核心技术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朝着复杂多样化趋势发展,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高校中的老牌文科专业,中文专业开设历史较长,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中文专业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为社会培养出很多的高素质人才。但不难发现这种人才培养只是纯粹地从学科专业出发,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在此体系的指导下培养出的知识型人才,而很少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实践技能人才。所以若想保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中文符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中文专业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改革 。
本文拟从应用型高校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立学院的现状,提出了独立学院中文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路和措施,结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了贯穿本科四年教学的模块化、层级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举措,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空间,还能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中文人才需求。
2.中文专业在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文专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文科专业,具有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语言、文学、文化类的专门人才,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但多年来由于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部分环节的缺失和薄弱,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实践经验显著不足,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不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传统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专业,轻职业”的问题
作为高校文科中的基础学科,中文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语言文学知识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深厚的理论素养的专门人才。长期以来,中文的专门类人才仅仅是从单纯的学科专业出发,却很少从就业市场的实际职业需要角度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很少考虑由企业参与共同制定,“学 ”“用”得不到有效结合。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职业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对于应用型定位的高校来说,转变人才培养的封闭观念,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2.目前中文专业实践教学无法走进企业,服务企业的问题
目前我院中文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与企业行业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与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节,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科研成果产出与企业需求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产学融合度不够;学校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手段单一;产学研合作成果没有真正反哺教学环节,尚未构建企业、地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这些弊端严重束缚了校企的有机融合。所以如何让我校,甚至黄河口地区高校群的实践教学,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服务企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3.研究“五部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新内容,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根据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最新定位,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基本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自身专业特点,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
高校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层级梯次进行建设。相对应的“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3.1.培养目标的定位
对于应用型定位的高校来说,打开人才培养的封闭思路,培养理论扎实、具备行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的“中文+”复合型人才是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培养目标要以高校培养方案为根本进行如下定位: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专业能力。两方面有效融合,后者为重。
3.2.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是树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强化“中文+”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中文不同专业的岗位胜任能力;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提高学生满意度作为“中文+”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目标和学校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三是树立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结合,以企业需求为指向,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教学方法的转变
当下部分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自我发展意识不高,“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引进先进项目教学,以综合职业素养及能力为目标,以真真切切的来源于生活实践的问题为纽带,用新颖产品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联系知识世界与工作世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
3.4.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保障“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学生需求为导向,对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中文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分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校企联合实现“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一是通过校内的实习、实训将三个中文专业的实践能力进行模拟基础训练;二是针对中文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企业需求差异对学生分组,通过校外见习、实习将学生以“集中—混合”专业的方式安排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实际专业相关的工作。
3.5.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
目前,中文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不合理。所以我们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保证。首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环节,在命题过程中,减少只是记忆性的考察,多加强对理论理解性和应用性的考核;其次,实训及实验环节,要建立同统一科学的考核标准,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最后,在企业实战环节中,可参考企业绩效评价中的“360考核方法”,由校企及学生进行多方评价、综合考评。
4.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1+1”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优势,胜利石油管理局国家大型企业实习实训优势,两者共建产学合作的平台,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办学渠道,开阔办学视野正是学院在不断追求的办学理念。为解决学院“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不断探索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正一步步深入全校各个院系专业。
我院的中文专业本着培养能读、能写、能议、能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积极去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学科知识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创新素质和创新技能的训练)、参加实习见习(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再借助学校产学合作育人平台,结合学院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这一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由高校激发、与企业发展相契合、企业不断参与的“1+1”实践课程新模式,最终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4.1.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下的中文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具有职业性、应用性,要学有所成,而不是学而无用,即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教师在课堂讲授是远不能满足学生专业知识获取的,还需借助大量的实践实习,包括建立多元化的实习模式,强化实习实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为此,从中文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发,围绕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会务能力等的提升,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我院中文系的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秘书学。这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均达到三十个学分以上,所占比重很大。校内实践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书法实践、就业指导、军训;校外实践的课程有创作写生、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社会文化调查、毕业实习、专业见习。这些课程在现实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善。目前关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建设思路是:
首先,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在校内为学生建立起能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档案实训室、编辑实习室、秘书实训室等,丰富校内实践和实验课程,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目前我院中文系建立语音实验室、手写速记实验室等,可模拟实习岗位,加强针对性,更科学合理地与社会需求接轨。
其次,把校外实践的开展挪到暑期,这样既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也不耽误正常教学,还能加长实习实训的周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秘书实习、社会调查、文化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对于修改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这样的情况,中文系老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实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个实习环节,要在暑假校外实习期间真正有所收获。
最后,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在企业设立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提升写作、创意、策划、管理、现代办公等技能。目前东营市已经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在实践教学上合作的15个企事业单位分别是:胜利五中、胜利六中、胜利五十八中、尚思培优教育学校、东营市润谷育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昊集团 、中国人寿、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东营市文联、山东省追梦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恒昌财富、东营同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中海化工集团。我们要整合已有资源,开拓新的企事业资源,搭建东营市“中文+”方向的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更加方便的寻求中文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我校中文系的实践教学方面落实到社会深处,培养能学以致用的“中文+”人才。
4.2.探索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1+1”新模式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推动教育的革新进步。以社会需要为根本,依据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中,丰富教育形式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则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了人才缺乏的后顾之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企业不仅能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还能真正实现互赢互利、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开放性、科学性,最终达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目的。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中文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培养“中文+”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改善中文3个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严格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兼顾学生的满意度,对中文系实践课程进行精确设计和科学论证,形成由校、企、生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培养、多角度综合评价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作为中文专业的一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中文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改善就业质量。为用人单位输送具有扎实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从根本上提高用人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全星.中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2):23-24.
[2]蔡爱国.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建设[J].教学研究,2013(6)
[3]辛涛.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
[4]吴御生.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06):74-76.
[5]蒋继华.应用型高校中文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改革•创•发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马春玲.对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作者基本情况:
王旭,男,助教,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中文系教师
论文作者:王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中文论文; 专业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企业论文; 高校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