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1]2000年在《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民用产品的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都没有自已的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差。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没有认真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最终发展到自主创新,老是走不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实践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作者所在的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在民用产品的技术创新工作中,对引进技术不仅停留在简单模仿上,而是通过二次创新、应用,最终发展到了自主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写此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泛华厂技术创新经验的介绍,以及对其不足之处提出自已的看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探索一条路子,希望对其它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泛华厂的概况,说明了泛华厂从一个军工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成长为一个军民结合型企业的过程。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大幅增长,汽车电器产品的质量及市场份额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因此第二章是全文的重点。主要从泛华厂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对引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最终发展到自主创新,以及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些手段的综合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泛华厂的产品创新工作。新产品必引发新的工艺技术。在第三章中,主要介绍了泛华厂的工艺创新工作及技术改造工作。该厂的生产现场管理及技术改造的管理做得较好,本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第四章也是全文的重要部分,着重介绍了泛华厂的技术创新管理经验。他们重视信息及标准化工作,在如何保证技术创新质量及创新组织的探索,以及对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颇具特色。开发部的成立,基本解决了用户需求信息传递慢的问题,加快了技术创新速度,缩短了新产品开发时间。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的密切配合。泛华厂十多年来创新取得的成果,得力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有关政策的支持,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且技术创新必须有必要的资<WP=3>金支持。在最后一章中,主要结合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现状和现有财税方面的政策,以及泛华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设想等,就上述有关问题做一些探讨,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国家最新的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财税政策,提出自已的一些设想。在本文的写作中,力求全面系统地通过对泛华厂技术创新全过程的介绍,引入了大量事例,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和论证严谨的科学管理理论。所参考的资料基本上是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作者在该厂从事技术创新工作近十六年,因此本文中对泛华厂技术创新工作提出的一些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佚名[2]2009年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文中提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员工约40万人。2009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
佚名[3]2010年在《中航工业要览》文中研究表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CADI)自1970年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先进战斗机、无人机研制与空天高技术发展;拥有汇聚多方面优秀人才的精英团队1800余人
佚名[4]2011年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文中指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周森[5]2011年在《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国际航空产品转包市场份额约为每年200亿美元,日本、韩国每年分别得到几十亿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最多得到7000-8000万美元的份额,约占国际转包市场的5%。并且,由于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落后,致使现阶段我国约67%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合作采用传统的“三来一补”工艺(来设计图,来生产材料,来件组装,补偿贸易),这是一种比较落后且被动的合作方式。经业内人士粗略计算,每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转包业务直接亏损超过4亿人民币,是一项高风险行业,给我国航空制造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探究并分析导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出现亏损的问题因素是一项重要且急迫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脆弱性度量方法对国有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界定,清晰的归纳出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转包管理体系造成影响的“攻击力”因素,并将“恢复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防御力”指标,总结了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防御力”的潜在问题,为降低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首先,本文介绍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脆弱性的研究现状,概括我国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业务的范围及流程,分析我国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优缺点;其次,根据对几家国有航空制造类企业的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归纳了影响我国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攻击力”因素,以及企业本身的“防御力”因素,并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对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攻击力”和“防御力”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攻击力”评价模型和“防御力”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评价模型,编辑脆弱性计算公式、脆弱性评价标准、和脆弱性评价步骤;第四,以我国国有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HD公司的转包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对已构建的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出HD公司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依据脆弱性评价标准对影响因素做出脆弱性评价,结论得出:HD公司转包管理体系处于高度脆弱状态;最后,分析构成脆弱性指标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民用产品的技术创新[D]. 吕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J]. 佚名. 航空制造技术. 2009
[3]. 中航工业要览[J]. 佚名. 航空制造技术. 2010
[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J]. 佚名. 航空制造技术. 2011
[5]. 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研究[D]. 周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航空论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论文; 工程转包论文; 泛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