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实证研究

葛镇[1]2017年在《通航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方面的一项财务政策,它能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良好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建立良好信誉、维持良好的公司形象,能够容易地获得融资,满足资金需求。而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比如许多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政策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不分配股利或者分配的股利金额仅仅满足证监会要求等。因此,分析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则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通用航空产业是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能够拉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航产业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产业,它的发展占用的资金比较多,合适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会使之容易得到融资,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通航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不及时处理这些弊端就会导致公司的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本文将通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来探究通航上市公司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而为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案以及通航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证依据。本文选取了2011-2015年度的数据,从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及发放现金股利的水平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本文在分析通航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后,归纳汇总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理论分析了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从流动资产占比、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然后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逐步回归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个体研究。最后,依据这些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优化现金股利政策的建议。

李洋[2]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我国的股票市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蓬勃发展,走完了相当于西方股票市场百年的历程。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以现金股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外有关股利及股利政策的理论,针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以2006年数据为样本,采用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特点及影响因素。共分为五章,结构和要点如下;第一章绪论。界定了股利、现金股利及股利政策等相关概念。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首先系统的阐述了传统及现代股利理论包括;“一鸟在手”理论、MM理论、税差理论、追随者效用理论、代理理论、行为学派理论,并得出西方股利理论对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启示。接着进行了西方及我国学者对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综述。第叁章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及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影响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实证部分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研究是否发放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二是研究现金股利发放水平的影响因素。前者以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以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为应变量,以每股收益、上年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本年是否发放股票股利、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为自变量,对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有显着影响的因素有;每股收益、上年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本年是否发放股票股利。后者以2006年沪市发放纯现金股利的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以每股现金股利为应变量,以每股收益、上年每股现金股利支付金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为自变量,对现金股利发放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有显着影响的因素有;每股收益、上年每股现金股利支付金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针对上文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建议。

何中[3]2017年在《基于股权流动性和融资约束视角的股利政策和分红监管研究》文中提出从20世纪50年代起,股利政策的研究就是金融学和经济学一个长盛不衰的课题。近几年,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大多数学者都试图从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选择动因、股利分配前后的市场反应等方面来破解“股利之迷”。但其中,系统分析股权流动性、融资约束和股利政策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则关注较少。随着股利政策的影响作用的增大,分红监管研究目前也日益成为.学术热点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特别是中国证监会近年来持续推进和加强的分红监管就引发了激烈争论,是否监管?如何科学和有效监管?支持方和反对方都一直在寻找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本文以中国的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结合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将代表政府监管力量的中国证监会分别实施的针对非流通股权流动性限制的股权分置改革和将股权再融资与现金股利挂钩的2008年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视为外部事件,分别构建二个准自然实验模型,有效克服先前实证研究的不足,对股权流动性、融资约束和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开展专项分析。并且通过上述实证结果,将现金股利政策变化对接中国推行的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反思和研究中国的分红监管的必要性、正当性和有效性。首先,我们利用股权分置改革的强制性与外源性特征和分批实施的进程安排,有效规避了之前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的实证研究中出现的股利政策其他内生性因素相互干扰的噪音问题,并借助双重差分法准确勾勒出股权流动性对公司股利政策的真实影响作用及影响途径。通过实证,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分配的现金股利显着减少了,而且他们分配现金股利的意愿也大幅下降。通过横截面对比分析,高成长性公司和高流动性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减少幅度最为明显。我们的这些实证结果为股权流动性与股利分配呈反比的公认观点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其次,为解决如何准确度量企业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的难题,我们采取了将目前学术界流行的Whited和Wu(2006)(WW)融资约束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和创新构建了融资约束程度指数和测算方法,对实证样本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行了较好地度量和分类。第叁,鉴于之前的关于融资能力与股利决策的研究都在构建实证模型时出现了融资能力与股利决策之间的内在相关性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问题,导致这些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受到削弱和质疑,我们借助2008年实施的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准自然实验环境,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实证问题,清晰梳理出融资能力对股利政策的具体影响作用。我们的研究显示,实施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造成公司的融资能力的下降,进而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制度的实施促使公司都更愿意分配现金股利,但其分配金额却比以前减少了。同时,我们根据本文构建的融资约束程度指数度量结果将实证样本划分为高融资约束的公司和低融资约束的公司等二个子样本,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发现严格的再融资条件促使高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比低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分配现金股利,而且其现金股利分配率也更加高。在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实施后,积极开展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共同特征是符合再融资条件的高融资约束的公司,这也就有效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高融资约束的公司不顾分配现金股利引发的公司流动性困难等不利局面,仍然选择增加现金股利分配的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他们增加现金股利分配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监管条件要求,提升其外部再融资能力。最后,我们将股利政策与分红监管相关联,根据上述两个准自然实验的股利政策变化的实证结果,具体分析和评估中国证监会实施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消除了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动性障碍,但却同时引发了上市公司整体降低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率的新问题,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侵害,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证监会加强分红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推出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是必要的,有其实施的合理性和市场的客观正当性请求。但与再融资挂钩的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却导致了所谓的融资许可证的出现,促使高融资约束的公司为降低融资约束而被迫进行“战略性股利分配”,这也就让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了。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是:一是学术研究方面,本文分别以股权分置改革和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构建准自然实验来专项研究股权流动性和融资约束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这进一步拓展了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视角,丰富和补充了从股权流动性和融资约束角度研究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扩展了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研究视野。我们构建的二个准自然实验模型创新了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方法,成功克服了之前相关的实证研究中出现的内生因素干扰、遗漏变量等问题。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WW融资约束指数进行了有效创新,较准确地度量和测算了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而且在实证过程中还对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通过上述的新角度和新方法有效验证了关于公司股权流动性影响及股利分配政策的主流观点,并创新了股利理论探析基点和实证路径。二是实务操作方面,我们的实证研究分别详细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实施前后的现金股利分配变化情况,并科学解释了为什么高融资约束公司仍然坚持分配现金股利,同时客观分析了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我们的上述研究有助于为中国证监会如何科学制订和实施监管制度有效规制上市公司治理乱象、以及公司如何主动自觉适应监管规范且合理制订股利分配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和实证支持。

罗宏[4]2006年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十多年来,公司股利政策一直是财务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为破解股利之谜,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释公司支付现金股利原因的理论,其中代理理论是目前解释股利政策最成熟的理论之一。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现金股利治理效应的国际比较表明,现金股利在缓解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冲突方面均能发挥相应的治理效应;通过对现金股利政策的描述,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已渐趋理性。从理论分析和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的现状来看,代理理论能够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从现金股利分配决策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两方面就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均得出了支持代理理论结果模型的证据;本文使用公司价值衡量现金股利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分配能够发挥公司治理效应,有益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本文的研究表明,要治理上市公司的不分配现象、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充分发挥现金股利的治理效应,优化公司治理水平、加强投资者保护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

焦彦静[5]201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利分配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普遍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上市公司不派现现象严重;派现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较低,出现迎合政策现象;部分派现公司的股利支付较高,呈现超能力派现现象;上市公司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时随意性强等现象。作为我国的“股利之谜”,学者们对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而本文将股利分配作为动机,结合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半强制分红政策、2006及2008年对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不断完善,将再融资资格与分红挂钩以及2013年出台差异分红政策的分红背景,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乱象中是否存在为了实现获得再融资资格或者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分红目的,对股利的分配基础即会计盈余进行操纵等牺牲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反映会计信息,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成本,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被学者们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将股利分配与会计稳健性相联系,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发现股利分配通过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分配动机两种机制影响着会计稳健性,反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隧道挖掘理论”,从股利分配的视角研究会计稳健性,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沪深两市2010-2014年7140个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以期发现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分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为丰富研究内容,加入债权约束和股权结构变量,研究该变量如何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区分不同的产权性质,研究产权性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结果发现:(1)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强于未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2)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送股率与会计稳健性也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着;(3)短期借款率能够缓解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4)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加剧了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产权性质不改变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效果更强。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等政策降低了不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稳健性;政府等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现金股利分配形式,尤其是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益、延缓确认损失等降低会计稳健性的行为来实现分红目的;通过适当负债以及降低股权集中程度能够缓解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陈春洋[6]2018年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自2008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陆续出台现金股利分配制度,以求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性逐渐被所认可和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分析,刻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行为,剖析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整理搜集阅读文献了解掌握国内外关于股利分配行为与因素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实状况,考证股利分配问题的本质。使用了理论研究法,通过借鉴国外股利分配理论,构建一个合适的研究分析框架,并将国外股利分配理论背景与中国国情现实进行比较,开展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理论研究。最后运用了实证研究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551个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相关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流通股比率、上年度现金股利支付额等因素为自变量,现金股利分配额为因变量,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统计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年度现金股利支付额与其每股收益、上年度现金股利支付额密切相关。基于截面回归与面板回归分析表明:现金股利分配与每股收益、上年度现金股利支付额成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的上年度股利支付额越高,上市公司本年度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根据本文研究得出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缺乏稳定性等问题,结合定量分析结果,提出健全上市退市机制、培养正确投资理念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政策建议。

郑雨[7]2005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利分配政策是关于收益分配的策略。它涉及到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然而,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股利分配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短期行为严重,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内因是导致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进行分析,找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原因,进而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影响股利分配的内部因素。目的在于,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提供实证数据,同时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在理论借鉴部分,主要介绍股利及股利政策,对股利理论进行了回顾,介绍了股利政策的内容和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然后分析对比国内外不同的股利分配现状,通过统计和比较分析,找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内部因素。在研究是否分配股利、分配现金股利和分配股票股利的影响因素时,本文采用了Logistic 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助SPSS、Excel 统计软件对2001-2003 年度的总体情况,2001 年、2002 年和2003年的各自情况以及2001-2003 年期间公共事业、房地产、综合、工业、商业五个行业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负债情况、资产规模、市场表现以及股权集中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几点建议。

杨永召[8]201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公告效应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并称为上市公司的叁大政策。股利分配政策也就是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分配问题,不仅关系着上市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投资者的现时收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所得结论差异性较大,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本文引入股权分置改革虚拟变量考察政策实施前后影响的差异性,并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探讨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本文采用2001-2012年度均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股利分配的相关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的因素,其次剔除不分配公司的样布数据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高低的因素,最后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化的公告效应和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倾向影响因素与股利分配水平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并且各年度的影响因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股利分配政策的连续性指标与每股收益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的显着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削弱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水平;现金股利变化公告的市场反应明显为负,支持股利信号传递假说,另外现金股利增减变化的公告效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继续深化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2)加强资本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度安排;(3)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大证券市场的监控力度,探索建立防止内幕交易的制度安排。

吴全军[9]2006年在《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在股东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策略。其作为现代公司理财的叁大核心内容之一,一直是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与分歧的焦点之所在。几十年来,西方的财务学者虽然一直在致力于股利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但至今没能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股利分配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学者近几年也掀起了研究股利政策的热潮,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太大的突破。本文应用国内外股利政策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分为叁个部分:首先,综合评述国内外学者的股利政策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其次,全面描述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现状及趋势,并建立模型来检验和解释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从行业角度来剖析股利分配问题,这个角度是其他人几乎没有涉及的。实证分析时主要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在结合了汽车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并相应地选取一些特定指标后,得出了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模型,其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流通股比例、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而与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无关。希望本文能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实践有所帮助,并为有志于从事更加深入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

薛成[10]2017年在《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对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出台了众多鼓励性政策来激励国内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国内风险投资产业经过了 30多年的成长,无论在机构数量方面还是投资金额方面,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我国风险投资已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成为当今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自创业板推出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分配"的股利政策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二级市场大部分"妖股"都来自创业板"高分配"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创业板的股利政策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去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分配"现象。众所周知,股利政策作为上市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一方面是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也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工具。本文把风险投资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两个领域交叉联系起来,基于风险投资介入的视角,探讨风险投资介入及其特征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创业板2013-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总共涉及上市公司家数为492家,样本数为1251个,考察了风险投资的介入、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风险投资的持股性质、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及风险投资背景对股利分配意愿及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得到的结论:(1)风险投资的介入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率成负相关,表明股利分配并不是风险投资获得投资收益的最佳选择;(2)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水平成负相关,即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股利分配水平就越低:(3)当风险投资持有的是非流通股时,更倾向于通过股利分配来获得投资收益;(4)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是否为联合投资不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水平产生影响;(5)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倾向于政策性投资,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有更大的偏好。

参考文献:

[1]. 通航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D]. 葛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D]. 李洋.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3]. 基于股权流动性和融资约束视角的股利政策和分红监管研究[D]. 何中.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D]. 罗宏. 暨南大学. 2006

[5].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D]. 焦彦静. 郑州大学. 2017

[6].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 陈春洋. 西南大学. 2018

[7].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D]. 郑雨. 重庆大学. 2005

[8].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公告效应实证分析[D]. 杨永召. 重庆大学. 2014

[9]. 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D]. 吴全军. 北京工业大学. 2006

[10].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D]. 薛成. 山东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