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荣梅 丁雯,徐琴

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荣梅 丁雯,徐琴

徐荣梅 丁雯 徐琴

四川医科大附属中医院 64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影响。 方法 根据送检标本接收时发现质量不合格及质量有缺陷的标本,计算其不合格率或缺陷率,找出终末质量控制中,血标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 结果 环节质量控制较终末质量控制在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所贴病人信息条码与所检验项目不一致、血量不符、标本溶血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采血中心缺陷血标本频率由2014年10月- 2015年3月的59份下降到2015年4月-2015年9月的15份,血标本缺陷率由1.928‰下降到0.370‰(P<0.05)。 结果 改变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使多年来血标本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化的管理,能获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环节质量控制;血标本;检验科采血中心管理

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1]。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依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收集、保存和转运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造成血标本缺陷诸方面的因素及纠偏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检验科2014年10月- 2015年3月收集到采血中心采血标本30600份,同时选取2015年4月-2015年9月共收到采血中心采血标本35100份。

1.2 方法

分别统计2014年10月- 2015年3月采取终末质量控制与2015年4月-2015年9月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或质量有缺陷的血标本份数,计算其不合格率或缺陷率。经统计,质量不合格或质量有缺陷血标本的项目为:标本凝固;选错试管;标本溶血;标本血量不够;采血条码项目与标本不符。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缺陷血标本频率由2014年10月- 2015年3月的59份下降到2015年4月-2015年9月的13份,血标本缺陷率由1.928‰下降到0.370‰,经检验χ2=11.2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环节质量控制较终末质量控制在标本凝固;选错试管;标本溶血;标本采血量不够;采血条码项目与采集血标本不符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3.1 血标本存在的问题

由于护理人员思想意识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及实习生新下临床没有采血经验,标本试管的选择、需血量、如何采血等方面知识不足,也未做到相互查对、把关;而运送人员、采血中心及检验科之间未建立交接手续,缺乏有效依据,以致检验科与采血中心之间互相推脱责任而影响病人检验结果的及时发送,给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加之个别运送人员未用容器盛装血标本,造成运送过程中标本倾倒及标本丢失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血标本的时效性。

3.2 血标本存在问题分析

(1)出现缺陷标本频率最高的是标本凝固,主要是出现在采血困难的患者,因血管过小,潴留血量过少,且血流速度过于缓慢,使用真空采血针头不易采集足够的血标本,致采血时间过长,造成血标本凝固。(2)护士对检验项目不熟悉,造成试管选择不当,血标本量不足,尤其是新开展项目或较少检验项目。(3)抽血时间较早,特别是抽血人数较多时,而运送时间不及时,致使标本在采血中心放置过久。(4)抽血前,止血带在病人肢体缚扎时间过久或过紧;或为求血管充盈而用力拍打血管。(5)采血部位消毒液未干,反复穿刺,针尖穿透血管壁;用注射器采血时,抽血速度过快,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试管。大力摇晃振动血标本造成标本溶血。(6)某些护士工作不细致,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尤其是人数较多时,将检验条码贴错试管,甚至出现采错血标本的情况。(7)运送人员培训不到位,造成运送过程中标本丢失。(8)实习生新下临床没有采血经验,而带教老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放任实习生单独采血。

3.3 改进措施

针对终末控制血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环节控制的重要性,2015年4月本疾控中心成立专门质量管理小组,指定采血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血标本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职责,严把“四关”:①培训关,由检验科负责各类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如各类血标本项目的正确采血等,并印发各种检验项目一览表,注明试管选择等,便于护士了解和掌握。②就诊卡及电子医嘱。医生开出医嘱后,患者凭就诊卡前往缴费处缴费并打印采血条码,患者执缴费单子及采血条码前往采血中心,由采血中心护士根据医嘱及缴费单、采血条码再次核对并打印回执条码。③采血关。采血前,应有预见性地合理选择血管,避免用力拍打血管[2];一个病人同时有多项检验标本采集时,采集顺序依次为血培养瓶→凝血项目管→血沉管→血清管→肝素血浆管→EDTA管→抑制血糖酵解管。(4)运送关,检验科安排专人每天到采血中心收取标本,运送人员与护士核对、检查、签名,及时将血标本依病人信息采血项目打包送至检验科,并将撕下的转移联单第一联交检验人员核对、验收、签名、装订[3]。

3.4 小结

综上可知,改变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使多年来血标本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化的管理,能获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窦佩娥.PDCA循环法在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7):1362-1363.

[2]刘岩琳,邓建琴.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6):109.

[3]章霞,窦丽萍.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溶血标本与采集相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85-85.

论文作者:徐荣梅 丁雯,徐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荣梅 丁雯,徐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