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处理论文_刘智勇

瑞芬太尼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处理论文_刘智勇

刘智勇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心血管手术手术患者24例,分析临床手术麻醉药物诱导维持方式,总结分析。结果:麻醉诱导维持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术中麻醉效果好,患者短期清醒,临床效果满意度高。结论: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准备,维持各项指标为理想范围,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达到适宜的麻醉浓度,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47-02

临床心脏手术或是心血管手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麻醉诱导插管等方式,无论哪一种麻醉方式,其目的均是麻醉镇静、催眠药,达到适宜的麻醉浓度,又不影响血液循环,本文针对24例心血管手术患者临床采用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维持,总结其临床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心血管手术患者24例,临床均通过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麻醉方式处理,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5~66岁,平均 40±2岁。体重55~80kg,平均体重69±7kg,其中,室壁瘤7例,室间隔穿孔6例,先天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其余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

1.2 方法

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有较好效果,临床联合使用能有效维持麻醉浓度,不影响机体功能。(1)全麻诱导和维持:持续输注0.5~1μg/(kg·min),复合其他麻醉镇静、催眠药,可以用于麻醉诱导插管,但不能单独用于麻醉维持,在66%氧化亚氮、异氟烷(0.4~1.5MAC)或丙泊酚l00~200μg/(kg·min)麻醉时,本品持续输注量为 0.1~2μg/(kg·min),同时根据需要补充1μg/kg静脉注射即可满足一般麻醉要求。(2)辅助局麻或椎管内麻醉:首次量0.5~ 1μg/(kg·min)静脉注射,在给咪达唑仑2mg和 局麻及椎管麻醉后,用0.025~0.2μg/(kg·min)输注[1]。(3)术后镇痛:根据呼吸 和镇痛效果调节,其输注量为0.025~0.2μg/(kg·min),每次依情况增减0.025μg/(kg·min)。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例心血管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效果好,对于40岁年龄以上者进行肺泡有效浓度评估,能降到40%以内,药物作用对脑电图的影响达到最低值,麻醉用药后肺泡有效浓度降低值在27.2±4.55,低于联合用药标准,表示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瑞芬太尼目前常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心脏手术。为了达到适宜的麻醉浓度,又不影响血液循环,通常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用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时,当瑞芬太尼Ce为4~12ng/mt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好,Ce为8~12ng/ml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减轻CPB前应激反应。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酯酶水解,不依赖于肝肾功能,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独特的药理特性,是心血管手术麻醉良好的麻醉性镇痛药。但仅依靠本品大剂量用药以达到消除体外循环应激反应是不可能的,仍需复合丙泊酚、异氟烷或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等药物[2]。

根据药物动力学分析及药理作用显示:该药稳态分布容积0.39L/kg,清除率41.2ml/(kg·min),终末半衰期8.5min。该药在代谢途径主要通过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快速分解,其中百分之九十八断裂分解成酸性代谢物,少部分形成羟基代谢物。代谢经肾脏排出,药物代谢外排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等限制,不影响肝功能循环,因此在病人出现合并肝硬化时使用该药与正常人无异,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浓度选择对通气抑制效应会更加敏感。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芬太尼族类麻醉药物,其临床药理作用及药效评估与芬太尼相似,但其药效是为阿芬太尼的l5~20倍,注射后快速起效,药效时间短,其余异氟烷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泡有效浓度到最低值,其药效程度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对于年龄在40以上者,瑞芬太尼血药浓度1.2μg/L时异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降低50%,32μg/L时能产生封项效应。对脑电图的影响与阿芬太尼相似,表现为频率减慢,幅度降低,最大效应时产生6波。临床应注意的是,该药的使用对呼吸系统有抑制效果,停药3分钟左右呼吸自动恢复[3],该要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心率,对急性心率失常者有效,

瑞芬太尼的临床使用剂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消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的高压效应,

据临床统计显示,目前常与丙泊酚合用为快速麻醉诱导或清醒气管插管,临床麻醉效果理想,降低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影响,麻醉用药后可保证机体呼吸循环的稳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不抑制心 肌收缩力,不影响血压。但可引起心动过缓,特别与减慢心率药物复合应用 时更为明显。d,N量芬太尼(5μg/kg以上)就可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的高血压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弧束核及第9和第l0脑神经富含阿片受体,瑞芬太尼与这 些受体结合后可抑制来自咽喉的刺激,中大剂量能有效 抑制颅脑手术和心胸手术及骨盆手术等较大手术创伤所致疼痛反射,消除疼痛刺激引起的一切不良反应。

作为有效的麻醉维持诱导药物,合适剂量的选择可适应不同的手术类型,对其刺激抑制作用降低到最小值,达到手术镇痛的效果,大剂量的使用能有效控制临床出现的应激反应,因此,瑞芬太尼以成为体外循环手术的最佳麻醉药物。本组研究的24例心血管手术患者,临床均作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用于麻醉维持,患者麻醉维持效果好,生命体征正常,体外循环手术刺激小,减少应激反应,药物作用对脑电图影响达到最低,麻醉药物临床值得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雷超.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 197-198.

[2]孟勇,陆文汉,段满林.瑞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麻醉的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07): 779-782.

[3]裘丽芳.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非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04): 824-826.

论文作者:刘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处理论文_刘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