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县人民医院 427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子,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苯妥英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丙戊酸镁;脑血管病;症状性癫痫
症状性癫痫,又可称之为继发性癫痫,是一种常见于脑血管病患者的继发性症状,也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综合性疾病。该病病因十分复杂,不同年龄的患病因素也不尽相同,不仅严重干扰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还明显增加了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故如何防治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研究将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效果甚佳,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0~82岁,平均(60.33±7.85)岁;病程1~7个月,平均(3.68±2.37)个月;脑梗死23例,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85岁,平均(61.98±6.46)岁;病程2~10个月,平均(4.19±1.83)个月;脑梗死24例,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两组于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降颅压、控制血糖血压、保证供氧、促进脑血循环、保持营养供应和水电平衡、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同时,治疗组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250mg×30片×1瓶/盒(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初始剂量为250mg/d,2次/d,之后每周增加一次,维持剂量为500mg/d,2次/d。对照组口服苯妥英钠,100mg×100片×1瓶/盒(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0),初始剂量50mg/次,2次/d,1~3周后增加剂量,维持剂量为100mg/次,3次/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变化。
1.3疗效评价 当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超过75%时为显效;当症状有所缓解,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介于51%~75%,或者发作程度缓解,发作间歇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发作频率降低幅度不足25%时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具有显著性差异(x2=4.73,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并且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发病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最高可达27%[2]。其高发时间段为起病后2周与发病后2年内,分别称之为早发性癫痫发作和迟发性癫痫发作,前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脑组织结构或形态异常,出现癫痫病理灶,从而致使癫痫发作。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脑栓塞、部分运动性发作,其无需长期进行抗癫痫治疗,只需应用抗癫痫药物即可[3];后者是由于癫痫病理灶局部缺血、挤压等引起胶质增生和皮质神经元数量下降,从而使其发作。其主要特征为脑出血、脑血栓、部分继发性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时可进一步损伤脑组织,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需时刻预防,防止出现不良后果[4]。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丙戊酸镁缓释片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癫痫药物,是癫痫失张力发作、大发作时的首选治疗药物[5];它可有效保护神经,不会明显影响智力发育;可干扰神经元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避免损伤脑细胞,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及癫痫病灶的出现数量[6];还可增加脑神经末梢和全脑的GABA水平,阻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提高GABA耦合Cl-通道的功能,阻碍Na+通道和T-Ca2+通道,降低细胞膜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有效治疗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可明显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石.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50例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6):57-58.
[2]邢文峰,罗永中.氯硝西泮针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患儿癫痫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61-2662.
[3]杜鹤宇.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79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2):118-119.
[4]程锦萍.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常规片剂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0):932-933.
[5]李春生.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1-72.
[6]唐章龙,唐健.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07):1174-1179.
[7]魏春风,黄希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症状性癫痫97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34):3227-3228.
论文作者:覃事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癫痫论文; 戊酸论文; 症状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两组论文; 缓释片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