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柳大烈, 李希军, 张阳, 李玉霞[1]2005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延迟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建立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 ,随机分 2 %透明质酸治疗组 (A组 )、1%透明质酸治疗组 (B组 )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 (C组 )。观察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及平均愈合时间 ,未愈合创面面积及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11.7± 0 .6 )天 ,(11.3± 0 .6 )天 ,(10 .8± 1.0 )天 ,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B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未愈合面积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②组织学观察 ,A、B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整齐。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排列紊乱。③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 ,A、B组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少于C组 (P <0 .0 1)。结论 ①外源性透明质酸抑制创面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②透明质酸的这一作用与其浓度有依赖关系。

何祯平[2]2000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伤口愈合及愈合后的瘢痕增生是整形外科临床经常遇到并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个重要问题。因此,加速伤口愈合、减轻乃至无瘢痕形成一直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胚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研究中发现,伤口中富含的HA促使伤口愈合快、无瘢痕形成,(?)是成年机体伤口愈合所没有的。据此,本研究拟通过在成年个体皮肤创面应用外源性HA,来创造一个高浓度HA环境,以探索外源性HA促进成年机体创面愈合并减轻瘢痕形成的可(?)性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一、动物实验:在5月龄小型猪脊柱两旁制作厚度为1.5mm的厚中厚皮片供区(?)面240个,分为实验组(包括0.5%、1.0%、2.0%HA溶液组和HA粉剂分别加甲基纤维素(?)Bioglass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创面分别于术中、术后3天和1周时外用HA(0.5ml HA溶液(?)100mg HA粉剂)各一次。术后3天~4周期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取术后3、7、14、21、2(?)天的创面愈合组织作组织学检查,测定生长因子(EGF、bFGF)、糖胺多糖(GAG)、(?)明质酸(HA)及Ⅲ型胶原的含量。 二、临床部分:对16例临床病人20个厚度为0.3~0.5mm中厚皮片供区创面,于术中、(?)后3天和1周外用1.0%HA溶液各一次,剂量为1.0ml/50cm~2/次。每个供区均取相同面积的(?)面作自身对照。于术后3、7、10、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12月随访愈合创面瘢(?)增生情况,对4例志愿者于二期手术时分别在用药及对照区取材作组织学检查。 [结果] 一、动物实验: 1.大体观察:实验组创面术后3天干燥,1周时上皮化良好;对照组创面术后5~6天(?)燥,术后2周创面愈合良好;3~4周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2.组织学检查:(1)HE染色:实验组术后3天可见上皮化发生,术后1周上皮化完成,急性期炎症反应轻、成纤维细胞较少,愈合组织中胶原纤维疏松、排列成网状,其组织结构与正常相近,真皮乳头层发达,可见较多的乳头状突起(与表皮层的交界面呈凹凸状),而对照组创面1周时见上皮出现、2周上皮化完全,且炎症反应程度重、成纤维细胞数量多,愈合组织中胶原纤维致密、排列紊乱,真皮乳头层平坦。(2)天狼猩红染色:愈合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随愈合的进程而逐渐增多,术后3周达峰值,实验组Ⅲ型胶原含量又明显高于对照组,计算机图像分析其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7.5%vs14.9%。(3)电镜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细胞器均丰富,细胞周围均有胶原沉积;实验组胶原纤维的直径比较细小、排列较为有序。以上结果显示,外源性HA可通过加速上皮化而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还能通过增加Ⅲ型胶原的合成及改变胶原纤维的结构、排列,减轻瘢痕形成并使愈合组织结构更接近于正常。

赵京玉, 柴家科[3]2011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透明质酸参与创面修复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总结与分析透明质酸盐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与创面修复的关系。透明质酸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清创、抗炎、促进创伤愈合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物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胶原合成。透明质酸盐凭借在创面修复的重要作用,将会在创面修复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赵京玉[4]2011年在《含透明质酸PADM与自体断层皮复合移植对兔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添加外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PADM)与薄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于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从复合移植皮片挛缩率及生物力学性能角度评价其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继而从皮片血管化、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HA及受体变化探讨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方法1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制作背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创面按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HA1+PADM+薄自体皮组(HA1组)、HA2+PADM+薄自体皮组(HA2组)、PADM+薄自体皮组(PADM组)、薄自体皮移植组(TS组)、正常皮肤组(NS组),每个创面5cm×3cm大小。于术后28d、56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皮片挛缩率;取移植区域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胶原结构以及移植物与周围组织融合情况;采用ZWICK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移植后皮肤组织的松弛、蠕变、应力-应变等生物力学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取日本大耳白兔50只,制作背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创面按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HA1+PADM+薄自体皮组(SHA1组)、HA2+PADM+薄自体皮组(SHA2组)、PADM+薄自体皮组(SPADM组)、薄自体皮移植组(STS组)、正常皮肤组(SNS组),每个创面3cm×3cm大小。术后3d、7d、14d、28d、56d分别切取移植区域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复合植皮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ELISA实验检测CD44的表达;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HA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皮片挛缩率:术后28d,TS组挛缩率最大(p<0.05),PADM组、HA1组与HA2组之间无差异(p>0.05);术后56d,PADM组与TS组挛缩率最大(p<0.05),HA2组挛缩最小(p<0.05)。2生物力学:(1)松弛曲线显示,术后28d,HA2组与NS组曲线最接近,HA1组与TS组最接近。术后56d,HA2组、HA1组与NS组曲线最接近,PADM组偏离NS组最大。(2)蠕变曲线显示,术后28d,PADM组与NS组曲线最接近,其次为TS组、HA2组,HA1组距离NS组曲线稍远。术后56d,实验各组与NS组曲线十分接近。(3)应力-应变曲线显示,术后28d和56d,HA2组与NS组最接近,在相同应变下的应力最小的,皮肤柔韧性最好,但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较小,皮肤的强度差;PADM组偏离NS组最远,较其它组弹性差,但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强度最好;HA1组与TS组最接近。3 MVD:术后3d,SHA1组与SHA2组未见毛细血管,STS组与SPADM组出现毛细血管(p<0.01);术后7d,SHA1组和SHA2组出现毛细血管,SPADM组与SHA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2组MVD值高于SPADM组与SHA1组,STS组又高于SHA2组(p<0.01);术后14d,SPADM组与ST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1组MVD值高于SPADM组与STS组,SHA2组又高于SHA1组(p<0.01);移植后28d、56d,MVD值依次为SHA2组>SHA1组>STS组>SPADM组>SNS组(p<0.01)。从3d至56d,各实验组的MVD值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p<0.01)。4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术后28d和56d,SHA1组、SHA2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较SPADM组高(p<0.05),其中SHA2组Ⅰ型、Ⅲ型胶原高于SHA1组(p<0.05)。5 CD44含量:术后3d、7d,SHA1组、SHA2组和SPADM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2组>SHA1组>SPADM组;术后14d,SHA1组和SHA2组之间无差异(p>0.05),SPADM组中CD44含量高于SHA1组和SHA2组(p<0.05);术后28d,SHA1组和SPADM组之间无差异(p>0.05),SHA2组中CD44含量低于SHA1组和SPADM组(p<0.05);术后56d,SHA1组和SPADM组之间无差异(p>0.05),二组均低于SHA2组(p<0.05)。6 HA浓度:术后3d,SHA1组和SHA2组之间无差异(p>0.05),二组的HA浓度高于SPADM组(p<0.05);术后7d,SHA1组、SHA2组和SPAD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SHA1组和SHA2组之间无差异(p>0.05),SPADM组的HA浓度高于SHA1组和SHA2组(p<0.05);术后28d:SHA1组和SPADM组之间无差异(p>0.05),SHA2组的HA浓度低于SHA1组和SPADM组(p<0.05);术后56d,SHA1组和SPADM组之间无差异(p>0.05),SHA2组的HA浓度高于SHA1组和SPADM组(p<0.05)。结论外源性HA可减轻兔创面复合皮移植后的皮片挛缩,提高复合皮移植后创面的松弛、蠕变和应力应变生物力学性能。HA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更多CD44受体,从而加强HA酶解代谢。这些代谢产物可促进移植创面血管化,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比例,有助于减轻挛缩,进而改善复合皮移植质量,促进创面愈合。

谭新东, 李希军, 叶雪玲[5]2012年在《透明质酸对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创面愈合相对C组延迟,形成瘢痕小于C组。结论:外源性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延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柳大烈, 李希军, 张阳, 李玉霞[6]2002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延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 ,随机分成 2 % HA治疗组 (A组 ) ,1% HA治疗组 (B组 )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 ,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收缩情况、残余创面面积、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 ,观察 12天。结果  1三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11.7± 0 .6 )、(11.3± 0 .6 )和 (10 .8± 1.0 )天 ,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A、B组与C组比较创面收缩速率及残余面积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组织学见 A、B两组胶原纤维较细 ,排列整齐 ;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 ,排列紊乱。 3A、B组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少于 C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HA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抑制创面收缩 ,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且这一作用与其浓度有依赖关系。

刘吉心[7]2016年在《hAMSCs对小鼠创面HA及胶原表达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小鼠创面局部移植对ECM中HA及胶原表达的影响,完善h A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为进一步将h AMSCs转化到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提取h AMSCs,取其生长良好的第3-5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及成脂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鉴定h AMSCs。以96只C57BL/6小鼠为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正常小鼠)、对照组(DMEM培养基)及实验组(h AMSCs移植)三组,每组32只动物,对照组小鼠背部脊柱两侧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每只2处,共64处),采用DMEM培养基100u L于64处创面周围皮下环形注射,实验组小鼠背部脊柱两侧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后同法创面周围皮下环形注射h AMSCs(1×106个/m L)100u L,正常组小鼠不制作皮肤创面作为正常对照。在建模后1天、3天、7天、14天分别切取各组创面模型皮肤标本。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创面愈合过程的大体外观,并通过细胞示踪实验观察h AMSCs移植后存活状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积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创面皮肤组织高分子量HA阳性表达情况,q PCR技术测定创面皮肤组织中高分子量HA、I、III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FCM结果显示:第4代h AMSCs均高表达CD90、CD105、CD73,其阳性率分别96.6%、95.1%、98.1%,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11b、CD19、CD45、HLA-DR,其阴性率为0.3%,细胞成脂诱导培养21d时行油红O染色,可见脂滴处呈红色;成骨诱导培养21d行茜素红S染色,可见红色钙化结节。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3、7、14d三个时间点愈合率分别是33.93±2.71、75.17±3.69、98.1±1.66明显优于对照组27.29±3.41、62.37±5.24、95.46±2.56(P<0.05),并且瘢痕愈合较其他组都小而柔软;通过细胞示踪证明局部移植的h AMSCs在建模14d后依旧存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实验组高分子量HA表达量,高分子量HA分别在1、3、7、14d表达为40.321±2.348、49.463±1.976、45.463±2.498、40.463±2.341,其表达量呈先递增后降低趋势,至3d达到最大表达量,随之呈降低变化,对照组中高分子量HA分别在1、3、7、14d表达为37.463±2.243、43.463±2.082、36.463±1.932、30.463±2.987,其表达量与实验组变化规律相同,正常组的高分子量HA表达量均在27.463±2.671范围内,每一个时间点均小于实验组及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每一个时间点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高分子量HAm RNA表达在1、3、7、14d分别为0.587±0.046、0.854±0.176、0.679±0.033、0.524±0.066,对照组0.277±0.033、0.376±0.034、0.261±0.046、0.234±0.024,正常组为0.176±0.076,实验组III型胶原m RNA表达在1、3、7、14d分别为0.215±0.014、0.218±0.026、0.225±0.006、0.216±0.048,对照组0.173±0.009、0.201±0.0035、0.198±0.013、0.199±0.014,正常组为0.151±0.012,实验组I型胶原m RNA表达在1、3、7、14d分别为0.251±0.028、0.316±0.045、0.322±0.011、0.298±0.021,对照组0.505±0.007、0.547±0.079、0.682±0.195、0.719±0.133,正常组为0.146±0.003,其表达规律及形式均与免疫组化结果相对应(P<0.05),并且I/III型胶原比值在1、3、7、14d实验组为1.171±0.046、1.469±0.176、1.434±0.033、1.430±0.066,对照组为2.926±0.333、2.800±0.034、3.481±0.046、3.602±0.024,正常组为0.971±0.076,对照组的比值大于实验组和正常组,实验组大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切片胶原染呈蓝色,正常组为正常皮肤组织,胶原排列呈网状,胶原间间隙较大;1d、3d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排列紧密,胶原相对变粗,胶原间隙相对变小,染色较深;对照组胶原纤细,排列紊乱,胶原间隙增大,染色较淡;7d、14d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排列呈网状结构,胶原间间隙增大,胶原相对变细,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呈旋涡状,胶原明显粗大,胶原间隙排列紧密。结论:1.h AMSCs可以调控细胞外基质成分,上调高分子量HA、III型胶原蛋白,下调I型胶原蛋白,降低I/III型胶原蛋白比例。2.h AMSCs局部注射对小鼠背部皮肤缺损具有促进愈合的生物学效应。

李密, 李和生, 张丽媛, 金洋, 郑丽[8]2017年在《乌贼眼透明质酸的体外抗氧化性及对小鼠创愈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从乌贼眼中提取的透明质酸的抗氧化和促进小鼠创口愈合性质以及透明质酸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和小鼠皮肤愈合实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HA质量浓度在1~5 mg/mL范围,随着浓度的增加,HA-1、HA-2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增加,且呈线性关系;HA-1、HA-2半数有效清除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85,3.33 mg/mL。HA-1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高于HA-2;在1~5 mg/mL范围,随着HA质量浓度的增加,HA-1、HA-2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增加,且呈线性关系;HA-1、HA-2半数有效清除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4.10,4.69 mg/mL。HA-1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于HA-2。HA皮肤毒性实验与促进伤口愈合结果表明:透明质酸无皮肤致敏性,对机体正常生活没有影响。在创伤4~8 d能够明显加快伤口愈合速率;创伤12 d后,与空白对照组及云南白药组对伤口的愈合作用没有显著差异。HA能够有效促进伤口的无瘢痕愈合,愈合效果明显好于云南白药组。

何祯平, 程宁新, 王原路, 刘小婷, 孙广慈[9]2003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生化组分的影响,以期探索外源性HA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创面上应用不同浓度和剂型的外源性HA,并于术后第3、7、14、21、28天切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测定其糖胺多糖、HA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的GAG、HA含量逐渐升高,1周时达峰值并能维持3周;创面对照组术后3天也见增高,但随后即迅速下降。实验组的Ⅲ型胶原含量也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1.0%、2.0%HA组最高。结论:外源性HA能显著增高愈合组织中HA、Ⅲ型胶原含量并能维持较长时间,从而有利于创伤愈合及减轻瘢痕形成。

李希军, 柳大烈, 张阳, 李玉霞[10]2002年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透明质酸(HA)抑制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观察外源性HA对创面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用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8只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C组),观察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收缩情况及残余创面面积,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①A、B、C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0.6、11.3±0.6和10.8±1.0天,A、B两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创面收缩速率及残余面积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②组织学观察:A、B两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整齐,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排列紊乱;③A、B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少于C组(P<0.01)。结论:HA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抑制创面收缩,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J]. 柳大烈, 李希军, 张阳, 李玉霞.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D]. 何祯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3].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赵京玉, 柴家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

[4]. 含透明质酸PADM与自体断层皮复合移植对兔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赵京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

[5]. 透明质酸对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J]. 谭新东, 李希军, 叶雪玲.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6].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J]. 柳大烈, 李希军, 张阳, 李玉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2

[7]. hAMSCs对小鼠创面HA及胶原表达的影响研究[D]. 刘吉心. 遵义医学院. 2016

[8]. 乌贼眼透明质酸的体外抗氧化性及对小鼠创愈性质的研究[J]. 李密, 李和生, 张丽媛, 金洋, 郑丽.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9].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的影响[J]. 何祯平, 程宁新, 王原路, 刘小婷, 孙广慈. 中国美容医学. 2003

[10].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影响[J]. 李希军, 柳大烈, 张阳, 李玉霞. 沈阳部队医药. 2002

标签:;  ;  ;  ;  ;  ;  ;  ;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