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 毅

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 毅

张 毅

岳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100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医院接收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对其临床特点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68名患者中共有16名患者出现合并细菌染,10名患者出现合并真菌感染,8名患者同时合并两种感染。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的低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的高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患者的平均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预后;影响因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当前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受到多种原发性疾病的影响从而导致急性的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准确的发病机制至今是不明确的[1]。本次实验主要探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选取了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医院接收的6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实验过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医院接收的68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病死情况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每组34名患者[3]。实验开始之前,院方必须要保证患者是自愿的参与本次实验,院方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患者的家属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并与患者签署相关的知情协议书。存活组患者中共有20名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4~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4±10.26)岁[4];病死组患者中共有18名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4±12.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开始之前,详细的收集纳入对象的主要临床资料,在收集临床资料的时候要详细的记录下患者的实际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的病因、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等[5]。随后将患者送入病房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平均的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

1.3评价指标

实验结束后对其临床特点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SPSS21 .0软件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使用%来进行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实验结束后,68名患者中共有16名患者出现合并细菌感染,10名患者出现合并真菌感染,8名患者同时合并两种感染。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两组患者的实际住院时间是不相同的,存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36±3.24)d,病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2±7.24)d,存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的低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存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的高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也是不相同的,病死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6.34±3.12)d,存活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3.26±7.34)d,存活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的高于病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当前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受到多种原发性疾病的影响从而导致急性的缺氧性呼吸衰竭[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准确的发病机制至今是不明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所以说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肺炎合并中重症疾病护理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极为的迅速,所以说患者的数量在近几年逐渐的增多,若是想要控制住该病的死亡率必须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措施[11]。

本次实验所选择的对象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死亡率高达68.3%,若是治疗的时机不对的话就会很难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来治疗重症肺炎合并中重症疾病窘迫综合征。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患者的平均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而言之,对于重症肺炎合并中重症疾病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要尽快的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以此来防止细菌的感染,尽可能的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死亡率[12]。

4参考文献

[1]邓彩霞. 8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

[2]吕青. 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时机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陈浩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与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9):98-100.

[4]秦蘅,王导新.中青年和老年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4):2087-2090+2094.

[5]李娜,刘婧,苗晓云,回志,邱春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06):1113-1116.

[6]谢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警和预后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

论文作者:张 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 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