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展前景与中欧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发展前景论文,欧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底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至今三年过去了,危机蔓延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命运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历史学家瓦尔特·拉克尔认为,经济衰退、外交弱势和内部紧张关系有可能让欧盟走向解体。①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感叹:“千禧之始,欧盟看起来像是一个满怀信心的榜样;人们设想:以欧元为标志的后现代主义和多边主义将向新兴国家和地区输出。而现在,欧盟本身能否维持统一已成为问题。”②本文将从欧债危机、欧洲政治社会变化以及一体化趋势等方面,分析欧盟当前形势及发展前景,并试图回答欧债危机持续不断的原因、欧元区和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以及中国的对欧政策思路等问题。
一
关于欧债危机,人们普遍存在两个困惑。一是希腊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历过多次债务危机,而这一次从2009年至今三年过去了,为何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二是美国和日本的债务比欧元区债务高,为什么这些国家却没有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这些问题的答案实际都与欧盟货币联盟的建立及其结构性缺陷有关。西班牙前首相冈萨雷斯在向民众解释加入欧盟的好处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坏社区的好房子卖不过好社区的坏房子。③但冈萨雷斯显然不曾想到,加入欧元区,自己的手脚也会受到束缚。以往发生债务危机,希腊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提高出口能力,但由于使用了欧元,希腊已失去货币权,也就无法再用这一招了。
虽然欧元区平均负债率低于美、日,但与后者不同,欧元区只有统一货币,却无统一财政;只有欧洲央行,却无欧洲财政部。换句话说,希腊和德国使用同一种货币,却是两个各有其主权的国家。没有统一的政府,欧盟成员国之间就不能够实现财政转移。欧盟三年来的反危机实践证明,要求不同国家共担债务风险是极其困难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扬言:只要她还活着,共担债务人责任的情况,如发行欧元债券,就不会出现。④同样,因为欧元区这一与生俱来的结构性缺陷,美联储可以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转嫁危机,欧洲央行却不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欧元是在欧洲国家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诞生的“早产儿”。确实,欧元的诞生受到更多的政治因素推动。决定建立货币联盟的《马约》的签署与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密切相关。当时法国等国家担心德国统一后会再度给欧洲带来威胁,因此极力推动德国加入货币联盟,以形成“欧洲的德国”而非“德国的欧洲”。马克一直被视为德国经济实力和物价稳定的象征,德国因而不愿放弃,于是提出政治联盟必须先行。法国便以德国不参加货币联盟就反对其重新统一相威胁,最终迫使德国转向。欧元的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当1999年欧洲政治家们决定启动货币联盟时,欧盟内部并未具备被经济学家们普遍认定的统一货币所必需的所谓“最优货币区”条件。不仅如此,在统一货币之后的十余年内,南北欧之间的经济竞争力差距反而扩大了,由此导致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问题愈加严重。其二,虽然欧盟在决定建立货币联盟的同时也要求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但真正的政治联盟没能建立起来。
欧债危机以来,欧洲一些政治家认识到了建立政治联盟的重要性,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表示,解决危机的首要办法在于各国上交财政主权,建立一个有强大执行力的政治联盟。⑤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当前的危机蕴含建立真正欧洲政治联盟的良机,提议将欧盟委员会打造成受欧洲议会监督的政府,建立“欧洲合众国”。⑥但从目前来看,欧盟远未形成一股足以推动政治联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强大政治动力。只要欧元区与生俱来的结构性缺陷不解决,欧债危机就难以根除。
欧盟和欧元区迄今采取的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可分为两类:一为治标,另一为治本。虽标本兼治,亦难求速效。所谓治标,也可以说是急救,就是向重债国紧急输血,以避免债务违约和破产。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组成“三驾马车”,先后向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提供了贷款援助。此类救助是通过2010年5月建立的临时性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来实施的。之后欧元区又决定建立永久性救助机制,即欧洲稳定机制(ESM),并与原定2013年6月30日到期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并轨运行,将其放贷能力提高至7000亿欧元。所谓治本,指的是改善欧元区治理,通过制度建设防止债务危机重演。2010年10月28-29日,欧盟通过经济治理改革方案,决定强化财政纪律、新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经济政策协调以及建立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由此开启了欧元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治理改革。这方面最重要的成果包括:第一,2012年3月,除英国、捷克以外的欧盟25国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又称“财政契约”,以政府间条约方式强制各国政府遵守有关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限的财政纪律。⑦第二,在2012年夏季峰会上,欧盟同意欧洲稳定机制直接注资债务国银行、直接购买其国债,以打破银行业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为此,欧元区将在2012年底前建立有欧洲央行参与的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此举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为“迈向财政联盟的正确努力”。⑧但显然,此类治本措施由于主要着眼于中长期,并不能够对欧债危机产生手到病除的疗效。
欧债危机缓解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还因为重债国的结构性改革将会既痛苦又漫长,其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大力推动希腊等南欧国家实行财政紧缩,但由于效果不彰导致2012年5月上台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以及意大利等国的强烈反弹。欧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欧盟经济将出现零增长,欧元区经济则将萎缩0.3%。⑨经过反复较量,以法德意西等国为主的一种新的共识已逐渐取代所谓的“默克齐”紧缩共识。新共识强调“紧缩、改革、增长”三者一个也不能少,而2012年欧盟夏季峰会达成的1200亿欧元刺激计划正是这一新共识的产物。同时,希腊等债务国内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竞争力下降是陷入增长困境的根源所在,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推行包括劳动力市场、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尽管遇到重重阻力,目前这些改革已逐渐在南欧国家展开。但需要看到,由于这些国家的竞争力问题由来已久,其改革和转型不会一蹴而就。
二
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政治和社会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社会不满情绪高涨,抗议和骚乱此起彼伏。在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前,欧洲经济低迷不振、失业人数高企已导致各国社会出现紧张局面。舆论普遍将欧洲经济困难归罪于经济全球化,指责中东欧新成员国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抢走了欧洲就业者的饭碗。近年来,为抗议政府推行增税节支的紧缩政策,希腊、西班牙、英国等国的示威、罢工风起云涌。其中2011年8月发生的英国骚乱,影响尤为广泛,骚乱由伦敦北上蔓延至数座城市,持续5天之久,近4000人被抓,其中一半被起诉。⑩
第二,执政党能力受到质疑,纷纷下台。欧盟各国政治上长期以来形成较为固定的大党轮流坐庄模式。20世纪90年代,欧洲政坛一度被中左政党控制,布莱尔、施罗德和若斯潘等人倡导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红极一时。到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之前,多数欧盟国家江山易帜,中右政府取代了中左政府。(1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未像一些人想象的为左翼政党上台提供了机遇,相反多数选民相信右翼“拼经济”更加在行。但之后随着欧债危机蔓延,南欧国家经济出现衰退,严厉的财政紧缩带给社会的阵痛增大,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尤其是青年失业人数大幅攀升,(12)此时,几乎所有在台上的政党不分左右都遭到选民抛弃。2010年6月以来,荷兰、斯洛伐克、比利时、爱尔兰、芬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执政党相继下台,其中希腊、意大利政府被提前赶下台,由“技术政府”取代。英国《金融时报》主编托尼·巴伯认为,欧洲政治体系面临“合法性危机”。(13)
第三,极端政治势力加大对传统主流政党的挑战力度,极右翼政党和组织的崛起尤为突出。在2012年5月法国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中右翼候选人萨科齐和中左翼候选人奥朗德得票率均不足30%,而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让-玛丽·勒庞和极左翼领导人让-吕克·梅朗雄得票率都创下历史新高。在此前的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英国、丹麦、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荷兰等国的极右翼党派也都获得了席位。由于传统政党得不到单独执政的票数,不少国家的极右翼政党不仅进入议会,而且取得联合执政的地位。反移民特别是反伊斯兰移民势力增大,直接推动了极右翼政治势力在欧洲的兴起。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托马斯·克劳认为:“如果说排犹主义是20世纪头30年团结极右诸党的一个因素,那么伊斯兰恐惧症在21世纪初的数十年,发挥着同样的作用。”(14)需要指出的是,欧洲排外势力的上升不仅受到经济、失业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9·11”后美欧国家推行反恐政策的刺激。
第四,民粹主义势力上升,欧洲“多元文化政策”遭受打击。在极端政治势力坐大、排外思潮蔓延的同时,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在欧洲国家得到支持。英国德莫斯研究所(Demos)201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年轻人中,强硬民族主义情绪正在蔓延。(15)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坦承:“民粹主义目前在政治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16)针对极右翼势力和民粹主义势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中出现了排外事件,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均承认欧洲多年来一直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正受到威胁,默克尔甚至感叹德国构建多元文化社会的努力遭到“彻底失败”。(17)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发言人巴伊警告:“我们必须小心防范民粹主义的威胁及其理念的扩散,因为这些理念从根本上与欧洲设想的理念是相违背的。”(18)
综上所述,由于欧债危机不会很快解决,欧洲经济难以摆脱困境,各国民众还将继续面对紧缩政策和改革转型带来的痛苦,今后数年内欧盟国家政治和社会还将呈现因不满引发的对抗增多、冲突频仍的特征。
三
欧洲战后60多年来发生的影响最大、最深刻的事件,莫过于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主导的一体化进程。今天欧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以及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均有赖于包括欧元在内的一体化成果。进一步讲,欧洲实力大小、地位高低直接取决于区内国家一体化的程度。正因为如此,笼罩在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一体化前景备受关注。
总体上,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一体化进程不会倒退,欧元区不会解体,欧元区国家为避免解体还将在一体化道路上取得新进展;二是欧盟将凸显“双速欧洲”即成员国一体化不同步的发展态势。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一体化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但最终各方特别是法德等大国达成共识,即一体化不进则退,不进就意味着欧元区瓦解。欧盟特别是欧元区之所以能够达成这一共识,主要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解体所带来的后果是所有成员国都难以承受的。德国《明镜》周刊引用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希腊放弃欧元,欧元区损失累计约为1600亿欧元,其中德国损失将在700亿欧元到800亿欧元之间。(19)希腊著名智库——希腊经济与工业研究基金会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文图里斯认为,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在过去三年已萎缩20%的基础上立刻再萎缩22%,希腊人的收入将平均下降55%。(20)
其次,作为最大的救助方,德国不希望欧元区解体。随着要不要救希腊的辩论在德国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不仅意识到欧元区解体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维持欧元所付出的代价,而且更认识到了欧元区对于德国繁荣的重要性。正如新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项目政策主任迈克尔·林德所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当初加入单一货币联盟实属无奈,“然而真正的受益者却始终是德国,因为虽然德国人牺牲了本国货币,但其邻居们更丧失了阻止本国工业被德国出口产品挤垮的有效手段:货币贬值”。(21)正因为如此,尽管德国国内不时会出现反对救助希腊的声音,但实际上德国不会听任欧元区分崩离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经济上的高昂代价,欧元区解体还意味着欧洲一体化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倒退,欧盟大厦将岌岌可危。欧盟各国虽然在建设政治联盟上存在分歧,但在捍卫一体化既有成果上具有高度一致的政治意愿。这一点从其各方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2012年7月26日表示,欧洲央行已准备好“采取一切措施”保护欧元,避免欧洲单一货币联盟解体。翌日,法国总统奥朗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法德两国在根本上与欧元区的完整紧密相连,两国决心采取一切措施捍卫欧元区。(22)欧元区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警告,希腊退出欧元区将导致欧盟“政治翻船”,因此,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欧元区17国的集体政治意志。(23)
在不进则退的危机倒逼之下,伴随着财政契约等治理改革的实施,欧元区一体化缓慢地向前推进。有理由相信,只要需要,欧元区今后在深化合作的道路上还会继续走下去。
同时,欧元区的不断一体化亦将使得欧盟未来进一步呈现“双速欧洲”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双速欧洲”在欧盟已然存在,欧元区和非欧元区之分便是明显一例;而取消边境管制的《申根协定》也没有在所有欧盟国家得到实施。成员国之间的这些差异,在欧盟看来,不符合欧洲统一的理念,故欧盟长期以来一直不鼓励固化这些差异,并对“双速欧洲说”和“核心欧洲说”采取了抵制态度。但随着欧元区治理改革措施的落实、欧元区内外差异的进一步扩大,“双速欧洲”将越来越难以避免。对此,置身于欧元区之外的丹麦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感触颇深,坦言需要接受“双速欧洲”这一事实。(24)对“双速欧洲”做过最明确表述的也许是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他在2011年11月8日对法国大学生发表讲话时指出:欧元区的发展将快于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一个以两种速度行进的欧洲是欧洲未来的模式。(25)
还需要指出的是,今后“双速欧洲”将不仅体现欧元区与非欧元区之分,还将体现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与欧元区一体化取得进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欧盟政治领域一体化的停滞不前,这也将成为未来几年欧盟一体化前景的特征之一。二战后,欧盟的奠基者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安全问题或者说政治问题,但在遭受一系列挫折后,他们意识到经济是一体化唯一可行的抓手。然而,欧洲政治联合并没有被放弃。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正式名称便是《欧洲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2004年《欧盟宪法条约》出台,这是欧盟力图改变一体化“政治短板”的最近一次努力。由于法国和荷兰公投未过半数,此次努力以失败告终。之后,欧盟只好通过修改条约、整合机构等办法来改善成员国在外交与安全领域的合作滞后状态。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代表了欧盟这一新的想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尽管欧洲一些政治家呼吁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但事实上欧盟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陷入停顿。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德国时任外长费舍尔2000年在德国洪堡大学发表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著名讲话已过去十多年了,欧盟再也没有政治家提出过具有同样感召力的宏伟设想。
2007年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曾发表一份关于欧盟发展前景的研究报告,预测欧盟未来将具有四种发展前景:建立联邦国家、倒退到一体化前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核心欧洲、小步前行。其结论是,“小步前行”的可能性最大。(26)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欧盟一体化不会前功尽弃,同时政治联盟的前景也仍然十分遥远,未来欧盟一体化发展将兼具该报告中提到的第三种和第四种前景的特征。
四
中国与欧盟作为两支重要全球力量,二者的互判、互动,无疑会对世界,包括二者自身及其他力量,产生重要影响。在欧盟陷入债务危机严重困境的特殊背景下,如何看待欧盟?如何发展中欧关系?值得认真思考。
欧债危机以来,国际上唱衰欧洲的论调不绝于耳,其中很多来自美国媒体和学界,如美国外交学会会长、前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理查德·哈斯认为:“欧洲作为21世纪一支重要国际力量的时刻甚至尚未开始就宣告结束了。”(27)对于中国决策者来说,重要的是要从国际体系和力量格局高度对欧盟保持客观和清醒的认识。众所周知,自二战以来,欧洲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欧洲大国均沦为二流中等国家。但正如上文所说,自欧洲开始一体化建设以来,人们对于欧洲力量的观察就不应该限于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而要看这些国家一体化的程度。这是其一。其二,随着近年新兴大国的快速发展,欧盟力量相对衰落是不容置疑的。考虑到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对外援助减少、内顾倾向更加明显、外交被迫收缩、发展模式光环褪色,其国际影响力削弱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要看到,欧债危机并未撼动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最大统一市场、第二大货币区的地位。而这些正是支撑欧盟在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中一极地位的三大支柱。其三,观察欧盟力量,还有一个视角,即欧美关系。在欧美关系中,共同的价值观和安全同盟纽带仍十分重要,但美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特别是美国评级公司对欧元区的频频打压,进一步表明了双方利益争夺的激烈程度。可以说,欧盟陷入经济困境没有拉近欧美传统盟友关系,反而使其更加疏远了。加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这一趋势今后可能将日益明显。
由于欧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地),中国不仅需要从宏观上客观评估欧盟力量,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欧盟当前困境的严重性和长期性,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欧债危机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贸易方面,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前6个月,中国对欧出口除5月份出现短暂反弹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合计1630.6亿美元,同比下降0.8%。(28)二是投资方面,2011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63.5亿美元,同比下降3.7%,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第二次出现负增长。2012年以来,欧盟对华投资进一步下滑。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1-5月,欧盟27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投入27.81亿美元,同比下降5.1%。(29)三是欧元资产方面,据估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约有27%的欧元资产,(30)若欧元贬值,无疑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
欧债危机在给中欧关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不论是债务国还是债权国,不论是老成员国还是新成员国,均对同中国加强经济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经济在中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长期不会改变,因此,中欧要一直把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一是继续利用好彼此经济互补这一有利条件,增加相互贸易和投资。中德、中英领导人近一两年来分别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使彼此贸易额翻一番,表明中欧贸易的潜力仍然很大。欧债危机以来,中国对欧投资快速增加,这也将成为中欧经济合作的一大新的推动力。二是大力发掘新合作领域,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中欧经济互补主要讲的是中国市场、劳动力资源与欧洲技术的互补。这一点仍然在起作用,但未来需要重视开辟如城镇化等新领域的合作,更多把中国新的自身发展需求与中欧经济合作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三是积极应对双方经济摩擦和冲突。毋庸讳言,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在本国及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将会增大。经济利益之争将会日益成为引起双方摩擦的主要原因。利益博弈乃至激烈争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欧债危机以来,欧美围绕美元和欧元的博弈、欧盟内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让人们对于这一点看得更加清楚。中国一定要以平常心态看待与欧洲国家的贸易纠纷;重要的是要避免冲突升级,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当然,这一点对欧盟来说也同样重要。
除发展双方经济合作外,近年来中欧都日益认识到开展包括地区和国际热点等全球性问题在内的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以及全球性挑战的增多,欧盟特别是其主要成员国对与中国开展国际合作抱有很大期待,中方对于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也显著增大。但政治互信不足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大障碍。因此,双方应把克服政治互信不足作为今后发展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合作对于改善政治关系十分重要,过去二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但实践同样证明,建立政治信任仅靠经济合作还不够。中欧没有涉及核心利益的分歧,也不存在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影响中欧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是人权、民主等所谓的价值观分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使欧洲的对华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对中国的疑虑仍很大,不信任仍然根深蒂固。毫无疑问,加强政治互信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中欧双方均应本着为各自切身利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注释:
①Waher Laquer,“Kontinent in der Krise:Das Ende der Euro-Zone naht-und auch das der EU”,Die Welt,June 27,2012,http:// www.welt.de/kultur/article106673512/Das-Ende-der-Euro-Zonenaht-und-auch-das-der-EU.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27日)
②Philip Stephens,“The US can learn to deal with chaos”,The Financial Times,February 19,2012,http://www.ft.com/intl/cms/s/2/efe03902-5964-11e1-9153-00144feabde0.html#axzz24qXzBh5r.(上网时间:2012年8月27日)
③“冈萨雷斯说欧盟模式可持续下去,但需要变革”,http:// 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 baseid=1&docno=237133.(上网时间:2012年8月27日)
④“The Coming EU Summit Clash:Merkel Vows‘No Euro Bonds as Long as I Live’”,Die Spiegel,June 27,2012,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chancellor-merkel-vows-no-euro-bonds-as-long-as-she-lives-a-841163.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27日)
⑤“Germany's Chancellor Merkel Urges EU Political Union”,BBC,June 7,2012,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8350977.(上网时间:2012年8月28日)
⑥“Spiegel Interview with Gerhard Schroder:‘Europe Needs to Wake Up’”,Die Spiegel,May9,2011,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spiegel-interview-with-gerhard-schroeder-europeneeds-to-wake-up-a-784357.html.此外,由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发起成立的“未来小组”于2012年6月19日发表报告,明确建议把欧盟升级为联邦国家,见“十国外长成立‘未来小组’提议选举欧盟总统”,财讯网,2012年6月21日,http://international.caixun.com/ content/20120621/CX0205ba.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28日)
⑦根据“财政契约”中的自动惩罚规定,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洲法院将有权对结构性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0.5%的国家进行处罚,最高金额不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1%。欧元区国家的罚款将缴入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非欧元区国家的罚款将被纳入欧盟一般预算。Treaty on Stability,Coordin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TSCG),European Council,March 2,2012,http://european-council.europa.eu/media/639235/st00tscg26_en12.pdf.(上网时间:2012年8月29日)
⑧“各方解读欧盟峰会:欧债危机或迎来转折点”,新华网,2012年6月30日,http://world.xinhua08.com/a/20120630/980472.s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29日)
⑨“世界经济风云之欧洲篇:债务危机拖累经济增长”,新华社布鲁塞尔2012年6月16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17/c_112232326.htm;“全球经济恐再走下坡路”,新华社华盛顿2012年7月16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7/17/c_112454504.htm.(上网时间:2012年8月29日)
⑩“Gang Members Were Minority in English Riot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October 25,2011.
(11)2000年欧洲有11个国家是社会民主党执政。2008年只剩3个。
(12)欧盟委员会2012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7国2011年第四季度平均失业率创历史新高,达9.8%,其中青年群体失业情况最为严重,接近25%。在失业问题最严重的西班牙,几乎一半年轻人都没有工作。见“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欧盟失业率达9.8%”,新华网,2012年1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1/11/c_122567274.htm.(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3)Tony Barber,“Europe must confront crisis of legitimacy”,The Financial Times,April 23,2012,http://www.ft.com/cms/s/0/4e2c793c-8d50-11e1-8b49-00144feab49a.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4)Peter Walker and Matthew Taylor,“Far right on rise in Europe,says report”,The Guardian,November 6,2011,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nov/06/far-right-rise-europe-report.(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5)该报告还发现,鼓吹反移民主义和伊斯兰恐惧症思想的政党已跨越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传统据点,向原本政治思想开明的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蔓延。Peter Walker and Matthew Taylor,“Far right on rise in Europe,says report”,The Guardian,November 6,2011,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nov/06/far-right-rise-europe-report.(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6)“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说欧中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新华社布鲁塞尔2011年5月15日电,http://www.gov.cn.jrzg/2011-05/16/content_1864499.htm.(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7)“Angela Merkel:German multiculturalism has‘utterly failed’”,The Guardian,October 17,2010,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0/oct/17/angela-merkel-german-multiculturalism-failed.(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8)“French far-right electoral success worrisome:Europe”,AFP,April 23,2012,http://english.al-akhbar.com/node/6497.(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19)“德刊解析希腊退出欧元区后果”,新华社柏林2012年5月24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5/25/c_112034012.htm.(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0)“希腊留在欧元区尚未‘命悬一线’”,新华社布鲁塞尔2012年8月14日电,http://finance.chinanews.com/fortune/2012/08-14/4106515.s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1)Michael Lind,“The Post-CoLd War Era Is Over”,The Salon Website,July 4,2012,http://www.salon.com/2012/07/03/the_post_cold_war_era_is_over/.(上网时间:2012年9月2日)
(22)“法德表示将采取一切措施捍卫欧元区”,新华社巴黎2012年7月27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7/28/c_112556551.htm.(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3)Jean-Jacques Mevel,“Juncker:La zone euro est prête à agir avec la BCE?”Le Figaro,July 29,2012,http://www.lefigaro.fr/conioncture/2012/07/29/20002-20120729ARTFIG00153-juncker-la-zone-euro-est-prete-a-agir-avec-la-bce.php.(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4)Ezra Klein,“Denmark's prime minister gives her perspective on the European crisis”,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25,201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economy/a-qanda-with-denmarks-prime-minister/2012/02/24/gIQAS0egYR_story.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5)“Sarkozy eves two-speed future for Europe”,Reuters,November 8,2011,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11/08/us-franceeurozone-idUSTRE7A75PN20111108.(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6)Thomas Ludwig,“Zukunftsszenarien Fur Die EU:Zerfall oder Supermacht”,Handelsblatt,March 23,2007,http://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international/zukunftsszenarien-fuer-die-eu-zerfall-oder-supermacht/2786810.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7)Richard Haass,“A waning Europe matters less to America”,The Financial Times,May 13,2010,http://www.ft.com/intl/cms/s/0/812069a4-5e25-11df-8153-00144feab49a.html#axzz250eA9iSf.(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8)“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挑战 下半年仍将低谷徘徊”,中国新闻网,2012年7月27日,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7-27/4063085.s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29)“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挑战 下半年仍将低谷徘徊”,中国新闻网,2012年7月27日,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7-27/4063085.shtml.(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30)沈建光:“中国如何应对欧元区危机?”《金融时报》中文网,2012年6月12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989.(上网时间:2012年8月30日)
标签:欧债危机论文; 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德国经济论文; 德国货币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中国德国论文; 希腊债务危机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希腊移民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