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行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梅树乡小学 62802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应当重视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57-01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下面,我具体讨论一下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及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首先应当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发展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课文中人物角色的相关事迹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人物的品质如何,并且概括出课文围绕这个人物讲了什么事情。这些故事对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课程导入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是这个“唯一的听众”?这个“唯一的听众”具有怎么样的人物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小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老人的心灵之美进行体会。教师还应当在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继续提问学生,老人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老人所体现出自身所有的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老人所具有的价值观,对课文中“我”无私的帮助。最后通过对课文进行拓展,让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确定,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当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应当是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向小学生灌输某种具体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并不是指挥者,因此,应当重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课堂,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话语权,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答。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应当分阶段进行讲解,先把课文分解成小的部分,对每一部分进行讲解,然后分析每一部分中的特定的句子和词语。最后,再把这些部分串起来进行总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也具有启发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尝试将困难分解,逐一攻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实践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导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进行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进行语文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课文中的语言和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对课文的初步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晨读或者课上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善于抓住课文的情感因素,通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优美的语言体验,这离不开对小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自身的优雅典范。我们都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教材仅仅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工具,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例子。为了强化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我们应当组织学生更多地走进社会,对社会新闻时事进行了解。对报纸、杂志和地图路标等所使用的语言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对收集来的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语言的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对课文、语文知识进行更加主动的探究,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展示自我,将课堂作为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
三、丰富教学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局限性。为此,我们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提供的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的综合语文水平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图形信息的记忆和理解要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通过丰富的图像学习资源,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通过生动的图像形式展示出来,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提升多媒体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李时珍》时,教师可以搜集李时珍的图像照片,以及一些李时珍的典故,结合图片进行教学。这样,小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对李时珍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并且在图像的刺激下,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另外,为了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语文教学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除了对多媒体的充分利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学习进行教学。写作学习能够锻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为这个目标的完成进行写作学习。在设置任务目标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问题要有启发性,目标要有挑战性。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传统的理论教学在现代条件下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缺陷,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探索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够从现代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形成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而努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通过教师的努力,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对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视作首要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努力。
论文作者:胡万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价值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